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前在武汉召开的中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200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将建立食品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监测体系和污染状况的网络报告预警平台,全面了解中国食品中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并评估其对健康的危害,以预防食品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中国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禽》2007,29(6):43-43
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项目,涵盖了所有食品安全热点领域,旨在提高全英国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帮助英国的大、小食品企业提高其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近几年,FSA努力达到如下目标:到2006年使英国食源性疾病减少20%,到2010年进一步降低食源性疾病患病率。项目内容包括:微生物风险管理,鸡蛋与禽类领域,微生物监测,食品生产中的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3.
据卫生部有关人士透露,卫生部将从明年起根据食品污染物监测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并把大部分监督力量用在自身食品卫生管理能力较弱、水平较差的企业上。卫生部于今年8月公布了《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用于指导今后5年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这个计划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并充分吸取和借鉴了国际最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通过建立和完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修订卫生标准、法规和干预政策,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摘自新华网)中国将从明年起发布食品污染…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我国将构建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我国启动现代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新疆启动;浙江省4亿多元资金投向现代畜牧业。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中国畜牧业》2009,(5):14-17
我国将构建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我国启动现代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新疆启动;浙江省4亿多元资金投向现代畜牧业。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掺杂使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卫生部决定将推出《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经常不断的开展食品安全大行动,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整治,形成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高压态势,确保消费者身心健康。实施《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通过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监管网络,提高预防和监管能力;加大针对性打击力度,以实现“控制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其主要实施的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报告、监测和控制体系,建立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2,(3):2-2
据新华社电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最近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十分紧迫。”陈君石14日在由中国科协召集的《食品安全宣传大纲》编制工作启动仪式上说。  相似文献   

8.
动物性食品中重要致病微生物的隐性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立 《饲料工业》2006,27(11):46-48
1微生物和化学药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两大原因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看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据WHO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往往是致人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资料来源,全世界每年有220~1000万人因患食源性疾病而丧生。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统计结果显示,2003年我国由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2人。据WHO估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发展中国家漏报率则在95%以上,可见,目前掌握的食源性疾病数据仅为实际发生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9.
赵海东  匡继平 《兽医导刊》2011,(Z1):173-177
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关注的热点,也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世界各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动物源性食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动物源性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带来新危害。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而引发的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  相似文献   

10.
HACCP及其相关食品生产安全法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立卿 《中国蜂业》2003,54(3):27-28
1 .前言目前 ,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的危害致使世界范围内食品贸易纠纷不断 ,成为影响食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 ,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 ,日本、欧洲、美国的大肠杆菌O15 7中毒事件、转基因食品以及酱油中具有肾毒性和潜在的致癌物氯丙醇污染等无不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造成深远影响。 2 0 0 2年 1月 31日 ,我国出口欧盟的动源性食品遭禁事件以及随后产生的国际影响亦给我们养蜂业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 ,借助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食品安全引发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与身体健康,应加大力度预防食源性疾病,而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因此,食品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成为了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ELISA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恶性食品污染不断上升和部分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如猪肉中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也有化学污染物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长期和严重的潜在健康危害.如二噁英、农药和兽药残留的污染等。对于目前一些公认的重要食源性危害(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  相似文献   

13.
动物源食品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充分认识到了食品安全所涉及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建议将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优先领域。WHO于次年2月在总部日内瓦组织召开了“食品安全性战略计划会议”。会议强调了微生物和化学性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与评估、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立法、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始注重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开展了食品安全性检测网络建设、食品卫生立法、动物防疫检疫法和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订等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差别较大,更需要正视食品安全性对国民健康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动物保健》2011,(2):12-12
近年来,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问题奶粉、问题猪肉、问题鸡蛋、问题水产品频频出现,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阻碍了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也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形象,同时暴露了我国动物源性食  相似文献   

15.
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约有二百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66%以上是由细菌性致病菌所致.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问题,其中动物源性食品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对致病菌的枪测特异性不高、灵敏度低、操作烦琐耗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测和防控.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食源性致病菌控制方面缺乏化学、生物性危害监测、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数据,更缺乏检验技术,对包括动物产品在内的食品污染"家底不清".  相似文献   

16.
一项针对德克萨斯州小型种植园食品安全及其资源的调研发现,种植园管理存在巨大差距,增加了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很少有小型种植园的种植者接受过食品安全培训,大多数人不需要遵守联邦食品安全指南,并且小型种植园的种植者通常在农贸市场出售大部分农产品,年销售额不到2.5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1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全球的食源菌感染率有所降低 全球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所监测的过去25年中,2020年是发病率变化最大的一年.常见的食源菌感染病例降低了26%.这一年中,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也可能间接阻断了食源菌的传播.全球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于2020年共记录了18 462例的食源菌感染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公共安全事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肉、禽、蛋类等食品,因其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适宜的酸碱度,易于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腹泻等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已成为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了解散装及真空灭菌定型包装中酱卤肉制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我们于2011年10~12月,对嘉兴市某卤味连锁5家门店的酱卤肉制品进行了微生物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颜喜俊 《当代畜牧》2014,(36):60-61
动物性食品由于受到环境中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和流通等诸多环节中有可能受到污染,使其安全性降低,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控制动物性食品污染对防止动物性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动物性食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壁垒现状 食源性疾病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贸易组织也提出了21世纪食品安全战略,很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