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肥因子对小麦籽粒及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4,自引:5,他引:74  
 就水肥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及面包烘烤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籽粒品质性状及多数面包烘烤品质性状均受水肥措施的显著影响。增加灌水会降低小麦籽粒品质,对烘烤品质有一定的稀释效应,但这种稀释效应可通过增加施肥得以缓冲。在面包烘烤品质性状中,面包体积和比容是两个重要的品质指标,一定的水肥措施可使之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6个小麦生态区,选用大面积推广的7个不同品质类型的专用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生态变异特点。结果表明:除籽粒淀粉含量不受环境主效应的影响外,其余各品质性状均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以及二者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降落值受基因型和环境主效应的影响相近,而其余品质指标的基因型主效应明显大于环境效应。表明在江苏省优质小麦生产中,品质的遗传改良和深入的品质生态区划非常重要。不同品种在各生态点品质性状的表现趋势不同,可能导致品质区划结果不同,在品质生态区划研究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施纯氮195kg和P2O5 12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钾肥施用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改善小麦产量因素性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提高小麦产量。在K2O施用量0~120kg/hm^2范围内,每增施K2O 15kg/hm^2,可增产小麦91.65kg/hm^2。在新乡市土壤养分含量和常规氮磷施用量情况下,施K2O 120kg/hm^2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钾肥施用量对提高粒籽粒品质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激动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花后10 d,3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0 mg/L、25 mg/L、50 mg/L)激动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动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但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没有明显影响;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谷蛋白及总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籽粒中K、Ca、P、Fe和Zn矿质元素的含量,降低小麦降落值,提高了小麦出粉率、面团揉混峰值高度和宽度,从而增加面团强度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钾用量配比可提高小麦的穗数、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均表现出随氮、钾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氮、钾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着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晚播应对栽培措施,设计裂区试验,研究晚播小麦籽粒产量、硬度和蛋白质含量对品种、氮肥和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3个供试品种中以扬麦16千粒质量最高,产量也最高;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穗数从而显著影响产量;密度对产量三要素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降低,穗数增加,以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品种间籽粒硬度差异显著,施氮量和密度均显著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见,晚播条件下宜选用千粒质量较高的品种,并控制适宜施氮量,提高播种密度,通过增加穗数,协调产量三要素,降低晚播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硬度主要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受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可作为小麦品种品质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麦区10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氮(纯氮120 kg/ha)和高氮(纯氮280 kg/ha)2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并依据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氮肥敏感性分析.[结果]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施氮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高氮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沉降值、千粒重和籽粒硬度等品质指标也有增加趋势.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000以上.根据籽粒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程度,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分为氮敏感型(34个)、氮迟钝型(25个)和中间型(46个)三大类.15个生产应用弱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弱筋小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均可达到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标准,其中宁麦9和扬麦15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施氮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宁麦13、鄂麦520、扬麦9号和宁麦20等品种对氮素较敏感.[结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差异,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紫粒小麦有关品质性状及穗部产量性状的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紫小麦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效应值差异较大。高原115x陇春23、高原115x宁春4号等6个组合的SCA在5个品质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选择优质紫小麦的优势组合。②紫小麦同一穗部性状不同亲本间的GCA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陇春432x宁春4号是选择紫粒品种穗部性状的理想组合。黑小麦76x陇春23组合是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单穗粒重的最好组合。③从配置的16个组合分析,黑小麦76x陇春23这一组合无论是品质性状还是产量性状都有较高的SCA效应,应作为重点组合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0.
8个小麦品种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8个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发现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小麦品种进行冬灌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同一品种不同穗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穗端大于穗中,品质育种应当注意源库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1.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两个小麦品种(鲁麦8号和泰山1号)氮素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纯氮施用量从10公斤增至20公斤,对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5%水平),但却显著增加其蛋白质产量;在各施氮期中,拔节期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揚花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效应最大,并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比对照高。试验还表明,合理运筹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可成功地打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间的负相关关系,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得到同步提高,并有效地增加单位籽粒中量重的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2.
锌肥与复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上,研究不同阴离子形态锌肥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及3种单质锌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比例的硫酸锌和硝酸锌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提高了有效穗、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增产稻谷12.3%。ZnSO4,Zn(NO3)2合理配比与三元化成复肥配施促进了水稻对N,P,K的吸收,增加了N,K养分向籽粒的转运率,明显提高了水稻对Zn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并有利稻米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适宜肥料用量为三元化成复肥2.0g/盆,ZnSO4·7H2O77mg/盆,Zn(NO3)2203mg/盆。在三元化成复肥基础上施用单一形态锌肥,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为Zn(NO3)2>ZnSO4>ZnCl2。  相似文献   

13.
当施氮量已定时,增加小麦生育前期施氮比例,可增加冬前分藥和有效穗,每穗粒数虽略有减少,但总粒数增加,因而产量较高。后期施氮比例增加。每小穗粒数和每穗粒数均有所增加,但因有效穗减少而不增加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也较低。拔节孕穗肥施氮比例增加,增产效果最好。孕穗期植株含氮量较高,氮/糖比较大时,产量较高,在施用有机氮底肥的情况下,苗期施氨较作底肥增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本文研究了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冠层倒4叶至倒1叶叶长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层各叶叶长与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关系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抽穗后冠层叶片的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与杂交籼稻和中籼品种的结实率、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粳品种的结实率、产量相关不显著;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叶片的净同化率,对促进杂交籼稻汕优63籽粒生长的作用较大,对中粳品种盐粳2号的作用较小;抽穗期顶3叶叶面积占冠层最大叶面积之比是衡量群体发展合理与否的一个指标,适当提高这个比值,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的积累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了粳稻数量性状遗传力与氮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不仅影响一些重要性状的表现型,还影响其遗传力。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和响应模式有别,生育期的响应度很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其余性状则较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力有线性降低的趋势,而分蘖力、成穗率、结实率和籽粒产量的遗传力有线性增加的趋势。因此,在粳稻育种中,应将育种材料置于能使性状遗传力达最大值的合适氮肥水平下,以利提高育种效率或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G叶面肥是我们新近开发研制的冬小麦穗前叶面专用营养调节复合肥。试验表明,这种肥料在冬小麦穗前(挑旗时期)喷施一次,可显著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形成更多的有机物,并向籽粒运输,增加籽粒饱满度,使千粒重增加3.8%.特别是G叶面肥可以大大促进花粉粒的萌发,促进受精作用,使小麦穗粒数平均增加11.9%。这样,可使冬小麦穗粒重平均增加16%以上,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灌溉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5和1987年在河南新乡进行的试验表明,灌溉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营养品质有明显影响。在豫北小麦生育期内进行灌溉,无论是在干旱年份或雨水偏多年份均能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干旱年份灌溉能提高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而在雨水偏多的年份灌溉会降低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于1995~1996年度进行,供试品种为冀麦38在田间条件下,通过不同节水灌溉、不同施磷处理探讨了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光合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及磷肥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均使净同化率、叶面积系数、光合强度、群体生长率降低,但影响程度不同;磷肥对水分胁迫不利影响的补偿作用主要在于对叶面积的扩大和穗数的增加;拔节至开花期、开花至灌浆初期的土壤干旱均会引起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后使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平均高出无氮区0.16g/穗@d,最大积累速率高出5.95g/穗@d,是籽粒产量提高的原因之一;施氮后具有增加籽粒中脂肪、蛋白质及还原糖的作用,授粉后42d分别比无氮区高出21.0%、4.5%和70.5%;施氮对籽粒中水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影响并不明显.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淀粉与水溶性糖含量、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0.986和-0.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