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麦区现有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以该区近10年来审定推广的58个小麦品种为试材,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品种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其中变异最大的是面团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变异较小。2)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蛋白质含量13.3%±1.8%,湿面筋含量29.3%±5.7%,面团稳定时间(4.4±4.1)min。3)不同省份间小麦品种的品质有差异,安徽省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要高于湖北、江苏和浙江。4)该区绝大部分品种属中筋类型,扬麦10号和安农92484达到优质强筋二等标准,宁麦9号、扬辐麦2号、扬麦13和扬麦15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同时,提出了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策略、品质区划以及重点推广品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江淮下游的沿江高沙土地区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主要弱筋小麦产区.弱筋小麦宁麦13和宁麦9号在该地区不同土壤肥力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种植,其产量和穗、粒、重三要素表现各不同;两品种间对不同施肥量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在施纯氮16kg/667m2的中高肥处理中,宁麦13明显比宁麦9号增产;而在施纯氮8kg/667m2的低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宁麦9号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在施纯氮20 kg/667m2和12 kg/667m2的高肥区和中低肥区,两品种无显著差异.两品种的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虽总体均与施氮量相关程度较高,但两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宁麦9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而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相关不显著,稳定时间与施氮量为显著相关;宁麦13的三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宁麦9号的弱筋品质似较宁麦13稳定,尤其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较不易受环境条件所左右.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品质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弱筋品种宁麦13与皖西麦0638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折纯N 0、120、180、240 kg·hm-2),研究其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性状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4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籽粒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产量最高;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均呈上升趋势。供试的弱筋小麦,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与籽粒中积累的氮均主要来源于土壤。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成熟期籽粒中积累的氮来源于肥料的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来源于肥料的量最高。当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时,供试弱筋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为25.68~44.76 kg·kg-1,氮肥生产效率为25.16~50.82 kg·kg-1,随着施氮量增加,供试弱筋小麦的氮肥生产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产量和品质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施氮肥,籽粒产量、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提高,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下降;施氮量超过适宜值后,籽粒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及醇溶蛋白、谷蛋白和面筋含量继续上升,且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弱筋小麦标准;过量施氮,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下降,施氮量以172 kg·hm~(-2)左右最为适宜。试验结果初步将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的施氮量划分为4个区域,即施氮高效区、产量品质协调施氮区、奢侈施氮区和过量施氮区。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加快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长江中下游麦区当前推广的扬辐麦8号、扬麦18、宁麦9号等10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筛选试验,对其产量、茎蘖动态、抗逆性等性状和田间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弱筋小麦品种有5个,分别是皖西麦0638、扬辐麦8号、宁麦9号、扬麦13、宁麦13。  相似文献   

6.
施氮叶龄期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不同叶龄期施氮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容重、出粉率、千粒重、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弱化度等以基追比为5:5的处理优于基肥一次性施用的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表现为基肥加后期追有处理最高,其次是基肥加前期追肥处理;容重、面团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以3/0叶期追肥效果最优,千粒重、面团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则随施氮时期推迟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蛋白质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烟农15、郑麦9023、济麦20、中筋品种鲁麦21、弱筋品种扬麦9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240kg/hm2)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各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增加施氮量提高强筋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较中、弱筋小麦幅度大。各品质类型小麦的谷/醇比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及其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籽粒硬度等主要指标,降低弱筋小麦品质;拔节期以后追施氮肥对产量形成影响最大;追氮时期推迟,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硬度等主要品质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生产中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适宜追肥时期为8.1~10.1叶龄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相同施肥水平下(N 180kg/hm2)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安徽3个主要生态区产量、体积质量和主要品质性状(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的差异,为安徽弱筋小麦产量提升和品质改善提供研究支持。研究表明,舒城县试验点产量较高品种依次是‘宁麦9号’(5 845.85kg/hm2)、‘扬麦22’(5 681.12kg/hm2)和‘扬麦9号’(5 460.55kg/hm2),庐江县试验点依次是‘宁麦9号’(4 954.62kg/hm2)‘扬麦15’(4 801.53kg/hm2)和‘扬麦9号’(4 500.71kg/hm2),怀远县依次是‘扬麦15’(5 706.67kg/hm2)‘扬麦22’(5 651.40kg/hm2)和‘皖西麦0638’(5 649.74kg/hm2),弱筋小麦在舒城和怀远生态区种植相比庐江生态区具有一定产量优势。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符合国家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在舒城县和庐江县试验点为‘扬麦15’‘宁麦9号’‘扬麦9号’和‘皖西麦0638’,在怀远县为‘扬麦15’‘宁麦9号’和‘皖西麦0638’。相同施肥水平下不同弱筋小麦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种植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间的差异可达显著水平;相同弱筋小麦品种在不同区域种植产量、体积质量和品质会发生一定变化,其中部分小麦品种的产量、体积质量及蛋白质质量分数、湿面筋质量分数、硬度指数和沉淀值指标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分析了氮素施量对优质中筋小麦皖麦 44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在 0~ 3 0 0kg/hm2 范围内 ,氮素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与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质量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粉质评价值 ,降低弱化度 ,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高于最高籽粒产量的施氮量。皖麦 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 0~ 2 2 5kg/hm2 。  相似文献   

11.
采用稻田套播与传统条播两种栽培方式系统比较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运筹下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扬麦10号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套播方式对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与传统条播方式相比,在同一氮肥运筹下套播方式中筋小麦除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外,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磨粉品质和面粉品质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指标低于传统条播,且差异显著。稻田套播方式不利于中筋小麦扬麦10号优质的形成,在江苏淮南地区中筋专用小麦采用稻田套播方式宜适当增加施氮量且追氮适度后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间溶剂保持力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麦溶剂保持力与品质特征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黄淮麦区近年来推广的具有较高产量的品种19个,分析了品种间4种溶剂保持力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4种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在0.01水平有差异,乳酸SRC与蛋白质和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溶剂保持力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呈显著相关;蔗糖溶剂保持力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溶剂保持力可作为品质分析的一项指标,用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冬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硫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中筋力型品种豫麦49和强筋力型品种豫麦66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影响。[结果]施用硫肥能提高2种筋力型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尤其对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效果更明显。[结论]针对不同筋力型品种,结合不同要求,采取合理硫肥施用技术可以起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麦谷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92-15693,15695
[目的]为盐碱地优质专用小麦的专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小麦品种山融3号和盐敏感小麦品种鲁麦15为试材,研究了2种氮肥条件下盐碱地小麦品质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盐碱地条件下,山融3号的籽粒加工品质、面团加工品质和淀粉品质均优于鲁麦15。增施氮肥可提高山融3号的籽粒加工品质,但对鲁麦15籽粒加工品质影响不大。2种类型小麦的面团品质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增施氮肥对鲁麦15籽粒RVA参数的提高幅度大于山融3号。[结论]在盐碱地条件下,增施氮肥可改善耐盐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品质和普通小麦的籽粒淀粉品质。  相似文献   

16.
钾素水平对小麦氮素积累和运转及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试图阐明施钾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方法】在池栽条件下,以宁麦9号(低蛋白)和扬麦10号(中蛋白)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钾水平下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和开花期叶片含钾量的特征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和各组分含量的关系。【结果】与不施钾相比,施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由于对谷蛋白含量的作用甚微,因而显著降低了谷/醇比。施钾提高了开花期叶片含钾量进而显著促进了小麦植株花前氮素的积累和贮存氮素的运转,较高的开花期叶片钾营养水平显著提高了扬麦10号的花后氮积累,但对宁麦9号花后氮积累的促进作用较小。两种类型小麦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施钾的响应程度不同,扬麦10号大于宁麦9号。【结论】施钾条件下,因较高开花期叶片含钾量而显著提高的宁麦9号花前贮存氮素运转量和扬麦10号花后氮积累量,分别是这两种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的重要生理原因。在本试验条件下,宁麦9号和扬麦10号的适宜施钾水平分别为K2O 150、225 kg·ha-1。  相似文献   

17.
黄婷  柴元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1-10251,10259
[目的]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小麦面团色泽性状的改良和优势区域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宿州和涡阳地区种植面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差别较大的13个小麦主栽品种(系),研究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影响。[结果]宿州地区安农0236的面粉PPO活性最高,而涡阳地区皖协2691的面粉PPO活性最低。在同一地区,基因型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PPO活性都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的PPO活性均大于互作的PPO活性。小麦面粉PPO活性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十分明显,不同试点、不同品种(系)的PPO活性差异显著。[结论]研究品质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对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优质小麦的区域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不同氮肥运筹比例对晚播小麦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该地区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方案。[方法]以目前淮北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宁麦13号为材料,在小麦各生育期采用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处理,研究各处理施肥比例对供试小麦产量结构、籽粒综合品质、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基肥施用比例50%的处理(T_3)有效穗、产量均最高,即氮肥运筹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水平,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大,总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降低小麦整体籽粒品质,但可以提高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结论]合理的氮肥运筹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总氮保持一定的基础上,基肥施用比例增加,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但超过一定的施用量,有效穗开始下降。后期施肥用量对小麦千粒重、穗粒数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即合理的基肥施用量及完善的后期追肥比例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8个生态因子的数据,用判别函数方法,将全省划分为7个小麦品质生态类型区。每区的小麦蛋白质、面筋、沉降值指标以及面团特性、面包指标都有明显差异;其中豫西北平原灌溉、丘陵旱地品质生态麦区为面包小麦适宜区,豫南多温稻茬生态区和沿黄砂土生态区是饼干、蛋糕小麦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