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麦田杂草大巢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能够延缓大巢菜种子的萌发,抑制大巢菜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以及幼苗的生长,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四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抑制效果表现为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  相似文献   
2.
以抗倒伏小麦品种(生选6号、扬麦18、华成3366)、易倒伏小麦品种(扬麦13、扬麦22、扬麦24)为材料,设置施纯氮180 kg/hm2(N180)、240 kg/hm2(N240)2个氮素水平,研究不同小麦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性状与抗倒伏能力对氮肥调控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与 N180相比,随着施氮量增加,易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35.98%,抗倒伏型小麦品种抗倒伏指数平均降低1.12%,易倒伏型小麦的抗倒能力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大于抗倒伏型小麦的;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与薄壁组织厚度低于N180处理的,5个参数的降幅分别为12.60%、16.36%、19.04%、34.59%、27.48%;抗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K素含量和薄壁组织厚度较N180处理降低,降幅分别为5.13%、7.97%、3.74%、26.73%、15.70%;易倒伏小麦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与大维管束面积低于N180处理的,而抗倒伏小麦以上4个参数在2个施氮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与N180处理相比较,易倒伏小麦品种N240处理植株基部节间小维管束数降低,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升高;与抗倒伏品种相比,易倒伏品种植株基部节间抗倒伏能力对施氮水平响应敏感。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增施氮肥主要是影响了易倒伏小麦植株的基部节间抗折力、针刺力、木质素含量、大维管束面积及小维管束数,从而使易倒伏小麦抗倒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安徽小麦主产区的种植现状,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安徽小麦主产区的种植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反映出安徽小麦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土地快速流转的大背景,对小麦主产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粒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粒位差异,以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设适期播种和晚播2种播期处理,研究小麦强势、弱势籽粒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中均具有A、B型淀粉粒,但淀粉粒的分布因不同处理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播期和粒位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4.878~6.453μm和21.7~23.82μm;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为0.520~0.571μm。藁城8901的B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山农1391;山农1391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藁城8901。晚播处理使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升高,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降低;弱势粒中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上升。晚播处理对山农1391的影响大于藁城8901。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及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范围为0.375~200 μm.GMP颗粒体积分布总体上呈双峰曲线变化,<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11.2%~45%,>12 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55.0%~88.8%.与弱筋小麦山农1391相比,强筋小麦藁城8901有较高比例的>12 μm颗粒.GMP颗粒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4 μm和<12 μm的颗粒数目百分比分别为97.5%~98.0%和99.9%,表明小麦GMP颗粒中绝大多数为<4 μm的小颗粒.在施氮0~24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2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12~90 μm、>90 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GMP大、中颗粒比例.过量氮素不利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发芽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PEG-6000浓度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大豆品种(湘豆3号、Lee68和宁镇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5%、10%、15%、20%、25%和30%)的PEG-6000模拟发芽期干旱胁迫对大豆种子发芽、子叶苗膜脂过氧化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以下的PEG-6000能起引发作用,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显著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发芽明显受抑制,当PEG-6000浓度大于25%时抑制更明显,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简易活力指数显著下降;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大豆子叶苗中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EG-6000浓度在15%~25%间增加幅度最大,PEG-6000浓度小于15%或大于25%时增加不明显。综合种子发芽、子叶苗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可初步确定室内采用PEG-6000浸种法模拟干旱胁迫鉴定大豆发芽期耐旱性的适宜浓度为20%~25%。  相似文献   
7.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对野燕麦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野燕麦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的营养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能显著延缓野燕麦种子的萌发时间,降低最终的发芽率,对野燕麦幼苗的根长和苗长及干物质的积累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这两种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能降低野燕麦幼苗的根系活力,加速丙二醛在幼苗体内的积累,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系活力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幼苗体内的丙二醛的积累量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9.
为给小麦籽粒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提供依据,以蛋白质含量相近、粒重和淀粉含量差异大的小麦品种川麦32和川麦107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粒品种川麦32授粉后ZR含量高,灌浆中期IAA峰值高,而小粒品种川麦107籽粒发育期间淀粉含量高,GA含量也一直高于大粒品种川麦32,因而说明ZR和IAA含量与籽粒的大小及粒重关系密切,而GA含量与淀粉含量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沿淮地区冬小麦生产中化肥投入过量、利用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高的现状,采用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以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为主区(T)、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使用量为裂区(D)设计试验,研究其对麦田N2O、CO2、CH4排放通量动态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7.5 t·hm-2秸秆堆肥替代10%化肥+60 kg·hm-2 DCD和15 t·hm-2秸秆堆肥替代20%化肥+60 kg·hm-2 DCD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传统施肥显著(P<0.05)降低了19.01%和31.76%,小麦支链淀粉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升10.00%和14.00%,产量较传统施肥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秸秆堆肥部分替代化肥配施硝化抑制剂的方法对小麦产量并无显著负面影响,且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