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病毒悬液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悬液,采取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鸡胚上进行接种,可使两种病毒之间互不干扰,并能在同一鸡胚上共同增殖。取鸡胚绒毛尿囊膜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其EID50为105.5/0.2ml,取尿囊液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其EID50为106.3/0.2ml。与单项接种对照组相同;用同胚增殖的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30d和6个月后分别用ILT、IB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免疫后30d,ILT和IB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6个月,ILT和IB的保护率分别为95.3%、86.7%。本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增殖病毒,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免疫效果,为今后制造二联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病毒悬液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病毒悬液,采取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鸡胚上进行接种,可使两种病毒之间互不干扰,并能在同一鸡胚上共同增殖。取鸡胚绒毛尿囊膜检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其EID50为10^55/0.2ml,取尿囊液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其EID50为10^63/0.2ml。与单项接种对照组相同;用同胚增殖的绒毛尿囊膜和尿囊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制造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后30d和6个月后分别用ILT、IB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免疫后30d,ILT和IB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6个月,ILT和IB的保护率分别为95.3%、86.7%。本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增殖病毒,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免疫效果,为今后制造二联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某养殖场28周龄蛋鸡发生以呼吸困难、咳血和产蛋下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利用特异性引物,从发病鸡喉头及其分泌物中扩增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TK基因的1.3 kb大小片段;发病鸡喉头及分泌物接种鸡胚后,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形成痘斑,产生特征性的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第3代分离毒的毒价为10-6.2EID50/0.2 mL;分离毒株可被ILT标准阳性血清中和,中和价为1∶40;人工发病试验显示,接种鸡有ILT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和病理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分离病毒为ILTV,将此分离株命名为XZ09。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发病鸡群分离一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命名为NM98a),并用分离株和ILT王岗株对鸡胚绒毛尿囊膜、鸡胚尿囊腔及鸡胚肾细胞上培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ILTV经不同途径接种鸡胚和鸡胚肾细胞上培养,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肾细胞上引起的病变不同,但最终增殖达到的感染性病毒量没有明显区别。鸡胚尿囊腔接种是ILTV增殖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悬浮培养和鸡胚尿囊液培养得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抗原制备的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用3株H9亚型AIV株分别接种微载体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制备3种悬浮培养的细胞疫苗抗原,以3株H9亚型AIV株接种10日龄SPF鸡胚制备3种鸡胚尿囊液抗原,测定6种抗原液HA效价和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分别使用6种抗原液制备灭活疫苗,免疫21日龄SPF鸡,并在免疫后第21天采血测定HI抗体水平,采血后进行攻毒并在攻毒后第5天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制备的AIV抗原HA效价为7~9 lb,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106.9~7.9EID50,疫苗免疫后第21天用同源毒株作为工作抗原测定的免疫鸡HI效价差异不大,用异源毒株测定时有一定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抗原制备的疫苗均能获得很好攻毒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标准毒株在鸡胚上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用IBV M41株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同一胚龄不同鸡胚、不同胚龄普通鸡胚,以及IBV M41株接种普通鸡胚后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病毒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IBV M41株接种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母源抗体的SPF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4.5EID50,接种含有IB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5.1EID50,最佳接种胚龄为11日胚龄,最佳收毒时间为48 h。按照此工艺制备疫苗,免疫SPF鸡,IBV抗体效价均符合规程标准。研究结果为用鸡胚高效、大量生产IBV M41株病毒抗原进而生产合格的IB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 鸡的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的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并形成了常发地区,在传染地区,进行预防接种ILT弱毒疫苗是十分必要的。对各种日龄雏鸡常用不同的弱疫毒苗接种,但由于接种时间又很接近,确认这些弱毒疫苗相互的免疫应答是否彼此影响也是必要的。因此著者探讨了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和鸡新域疫疫苗,或者传染性支气管炎(IB)弱霉疫苗的混合接种,以及各种疫苗对雏鸡免疫应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以皮下注射和皮下刺种2种不同免疫途径免疫1日龄雏鸡,评价其安全性和效力。以10羽份/只剂量接种后,两组鸡均未观察到全身反应。以1羽份/只剂量接种后28d攻毒,两种免疫方式均可以使免疫鸡产生较强免疫力,能够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WG株强毒和鸡痘病毒(FPV)102株的攻击。以上结果显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以皮下注射和皮下刺种2种不同途径免疫1日龄雏鸡,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进行同胚接种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稀释倍数的La Sota株和M41株接种同一低免疫鸡胚,分别测定收获尿囊液La Sota株和M41株含量,确定最佳的稀释倍数以及适宜的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结果显示:La Sota株和M41株以10 000∶5 000的比例稀释,培养96 h病毒含量和收获量最佳,La Sota株含量可达到109.17EID50/0.1 m L,HA效价为1∶1 024,M41株含量可达到106.50EID50/0.1 m L。接种后孵育温度为36.5℃时,每胚收获量比37℃培养增加了1.0~1.2 m L。按照此工艺生产病毒制备疫苗免疫SPF鸡,NDV和IBV抗体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试验探索并优化了La Sota株和M41株在低免疫鸡胚中同胚接种的培养条件,为大规模抗原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经鸡胚感染携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雏鸡体内ALV-J对新城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疫苗免疫后增强ALV-J对雏鸡致病作用的可能性,随机选择50个SPF鸡胚经卵黄囊接种模拟ALV-J感染,同时选取等量SPF鸡胚以相同方式接种PBS作为对照。出雏后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SPF鸡在7日龄时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2~6周龄时,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并对雏鸡的NDV抗体水平和血液ALV-J病毒载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感染ALV-J的SPF鸡5、6周龄时体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而感染ALV-J再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SPF鸡体重进一步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6周龄时感染ALV-J的SPF雏鸡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P0.05),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后胸腺和脾脏损伤加剧(P0.05);3、4周龄时感染ALV-J再免疫ND弱毒疫苗组的雏鸡NDV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仅免疫ND弱毒疫苗组(P0.01);4周龄时免疫弱毒疫苗后的SPF鸡血液中ALV-J病毒载量高于未免疫组(P0.01)。研究表明,感染ALV-J的雏鸡在免疫ND弱毒疫苗(La Sota株)后增强了ALV-J对SPF雏鸡的致病作用,提示净化种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禽脑脊髓炎(AE)、鸡痘(AP)二联活疫苗的安全性、最小免疫剂量及免疫效力,自制3批二联活疫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鸡接种10倍剂量疫苗后精神、食欲及发育均正常,临床表现和剖检均无异常;AEV YBF02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0 EID50,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 EID50;3批疫苗AEV YBF02株的病毒含量均≥103.2EID50/羽份,鸡痘鹌鹑化弱毒株的病毒含量均≥103.4EID50/羽份,攻毒后保护指数为89~100。试验表明,自制二联活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用于预防禽脑脊髓炎和鸡痘。  相似文献   

12.
为研制能够同时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新城疫(ND)的疫苗,本研究选用表达IBD病毒(IBDV)超强毒株(vvIBDV)VP2基因的重组ND病毒(NDV)LaSota疫苗株(rL-VP2),测定其半数鸡胚感染量、平均鸡胚致死时间、脑内接种指数和静脉内致病指数等指标,按不同剂量接种18胚龄SPF鸡胚,分别于出雏后第9d、第14d和第21d采血,用微量凝集法和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NDV抗体和抗IBDV抗体水平,并于出雏后28d用NDV强毒(F48E9株)和vvIBDVGx株攻毒,评估重组疫苗的胚胎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按104EID50/枚剂量进行免疫不会影响SPF鸡胚出雏率和出雏后21d存活率,并且该免疫组雏鸡能够对NDV强毒和vvIBDV攻毒提供安全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用雾化接种法预防鸡新城疫(ND)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形成同时免疫,预防这两种疫病的前景。 有人提出了用雾化法给雏鸡联合接种预防几种传染病的可能性与前景,证明在ND和ILT联合接种情况下,雏鸡的接种后期状况取决于ILT疫苗的剂量与免疫次数。但也有作者指出,ILT疫苗与ND疫苗同时使用,或者在使用ND疫苗前后1~7天内注射ILT疫苗,ILT疫苗的保护效果下降。该问题的报道不一致。由于这两种病流行情况复杂,有必要在同一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白喉型鸡痘病毒Gibbs株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良好增殖,接种后120小时,绒毛尿囊膜明显水肿,且淡黄色痘斑,其毒价达到10^5.25-10^5.83EID50/0.2ml。用10倍稀释的病毒悬液肌肉注射13日龄雏鸡,无任何不良反应。用100倍稀释病毒液皮下刺种免疫14-40日龄鸡,接种后3-6天,接种局部出现痘痂,接种后14天,用10倍稀释的Gibbs株病毒液二次皮下刺种或用鸡痘野毒株经腿部毛作擦,免疫未见任何局部反应或其它异常,保护率达100%。,免疫后165天,保护率仍达80%,试验结果证实该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法(WIEAS)对鸡贫血病毒(CAV)感染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免疫器官组织的CD4^ 、CD8^ T细胞数量及CD4^-与CD8^ T细胞比值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AV感染1日龄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其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的CD4^ 、CD8^ T细胞数量及CD4^ 与CD8^ T细胞比值均程度不同地低于CAV未感染Lasota疫苗免疫对照雏鸡。表明,CAV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对Lasota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机能降低或减弱。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鸡痘重组病毒免疫效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安全性检验合格后,以5.0×101~5.0×104PFU不同含量按0.1mL/鸡的剂量免疫100只30日龄SPF鸡,30d后分组分别用ILTVWG株和NDVF48E9株强毒进行攻击。免疫鸡抗鸡痘病毒抗体都转为阳性,痘反应和接种剂量有关,重组疫苗的最小反应剂量为50PFU。重组疫苗可以诱发对新城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保护,0.1mL/鸡的接种量在500~5000PFU浓度范围内的免疫效果最好,对于ILTV攻击的发病保护率在70%以上,对NDV强毒攻击的抗死亡保护率可以达到80%,这为进一步考察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以及进行田间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毒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F3株、肾型J株、H120-28/86株、H52、H120株)分别按不同浓度(100倍、400倍、700倍和1000倍)与100倍稀释的Lasota鸡新城疫病毒联合接种到10日龄鸡胚尿囊腔,同时设单独培养作对照,96h后收取尿囊液,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效价,用血球凝集试验检测尿囊液鸡新城疫病毒效价。结果表明.以NDV100倍和IBV1000倍稀释混合作用后联合培养对二者病毒效价均无明显影响,NDV血凝效价可达1b11,IBV对流免疫电泳沉淀效价可达1b11,效果最佳。然后将上述培养液,用福尔马林溶液对其进行灭活,通过常规途径制备鸡新支二联油乳刑灭活苗。将此苗接种于21日龄雏鸡,接种后0,7,14,21,28,35,42,49d分别检测雏鸡NDV抗体和IBV抗体,检出的抗体平均值分别为2,3.6,4.8,5.8,6.2,6.5,6.8,6.5和2,3.3,4.6,5.9,6、2,6.4,6.6,6.4;攻毒保护率为100%。实验证明。以NDV100倍与IBV1000倍稀释混合作用后联合培养的尿囊液制得的鸡新支二联油乳荆灭活苗可以预防鸡新城疫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8.
Ⅰ群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是常见的家禽垂直传播性病毒,感染鸡后可导致心包积液综合征。在生产中,先天感染FAdV-4的雏鸡免疫La Sota疫苗时会明显加重病情,因此我们推测新城疫弱毒疫苗的免疫具有加重或诱发和垂直传播感染的FAdV-4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随机选择50枚SPF鸡胚通过卵黄囊接种来模拟FAdV-4先天性感染,同时以接种生理盐水SPF鸡胚作为对照。待孵化出雏后,接毒组和对照组各取20只7日龄SPF鸡免疫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La Sota株),同时各组其余鸡以相同方式接种等量PBS作为对照。结果显示:FAdV-4感染的雏鸡在免疫La Sota株后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生长抑制和免疫器官损伤,说明免疫La Sota株能显著增强FAdV-4致病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弱毒疫苗La Sota增强了垂直传播感染的FAdV-4致病性,提示家禽养殖业种源净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和鸡痘(AP)弱毒株能在鸡胚皮肤(CES)细胞中增殖,并引起典型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ILT细胞毒含毒量高于鸡胚毒1个滴度(EID_(50)),AP细胞毒含毒量高于鸡胚毒0.79个滴度(EID_(50))。应用鸡胚皮肤细胞同时增殖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和鸡痘病毒(APV),其细胞毒毒价较单株接毒的细胞毒有所降低,ILTV的含毒量EID_(50)下降0.03个滴度,CCID_(50)下降0.28个滴度,APV的含毒量EID_(50)下降0.24个滴度,CCID_(50)下降0.25个滴度,但仍分别高于鸡胚毒,ILTV EID_(50)比鸡胚毒高0.72个滴度,CCID_(50)高0.93个滴度。APV EID_(50)高0.55个滴度,CCID_(50)高0.17个滴度,其各自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都不变。将ILT和AP的第3代细胞毒在CES细胞上同时增殖,待细胞出现75%病变对收获、冻融、加入双抗及防腐剂配制成苗。联苗毒对细胞的感染阶分别为CCID_(50) 7.49(ILTV)和CCID_(50) 7.58(APV),以10倍稀释0.2ml剂量肌肉接种鸡,通过11批108只不同月龄鸡的免疫效力检验,对ILT保护率为83.0%,对AP为82.8%,免疫期均在6个月以上。安全可靠。为防制ILT和AP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基因疫苗免疫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WG株gB和gD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AGG-gB和pCAGG-gD。将75只SPF鸡随机分为7组,经肌肉注射接种pCAGG-gB、pCAGG-gD、pCAGG-gB+pCAGG-gD、pCAGG-gB+rFPV-ILTVgB以及rFPV-ILTVgB,并设有生理盐水和空载体(pCAGG)对照组。免疫2周后以500EID50 ILTV WG株强毒进行攻击,以评价ILTV基因疫苗以及基因疫苗和重组病毒联合应用对SPF鸡的免疫保护作用。血清抗体的检测表明:在免疫后的2周,各免疫组的鸡只均产生了特异性的ILTV抗体,外周血CD4^+T、CD8^+T、TCRTγδ^+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pCAGG-gB和pCAGG-gD分别诱导了高水平的IL-18和IFN-γ的表达。ILTV强毒攻击后,非免疫鸡全部发病,并在第2天出现死亡。而各质粒免疫组均获得了一定的保护(保护率44%),两种质粒联合免疫(pCAGG-gB和pCAGG-gD)和重组病毒(rFPV-ILTVgB)与质粒(pCAGG-gB)联合免疫的免疫组的保护率(56%)高于单独免疫组,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表达的免疫组的保护率高于对照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组的保护率(69%)最高。这些结果表明ILTV的DNA疫苗能够诱导鸡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对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攻击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