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目的】解决石崖茶外形松散,香气欠愉悦的问题。【方法】将乌龙茶加工工艺引入石崖茶的加工制作中,对石崖茶鲜叶晒青、摇青、做青,并以传统的加工方法进行对照。【结果】得出的石崖茶产品外形紧结油润,香气愉悦持久,比现行的加工工艺得出的产品不论从外形还是内质都有较大幅度提高。【结论】以一芽二三叶石崖茶鲜叶为原料用乌龙茶工艺制石崖茶,其外形紧结、香气愉悦、滋味醇爽。研究得出的最佳的工艺参数是:下午16点以后晒青15-20min,以叶色失去光泽为宜;接着进行摇青,摇青强度为2-3q/min,摇青结束两小时杀青,后进行反复包揉成形,烘干。  相似文献   

2.
以南宁茗韵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的乌龙茶品种1芽4~5叶鲜叶为原料,采用CTC红碎茶生产流水线加工研制桂香红碎茶,总结出桂香红碎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鲜叶→晒青(失水率4%~5%)→萎凋槽萎凋(失水率72%~75%)→LTP机锤切→三联CTC机揉切→床式透气式发酵机发酵(湿度95%,叶温26~28℃,堆叶厚度18~20cm,发酵时间90min)→链板式烘干机毛火(温度130℃)→链板式烘干机足火(温度110℃)→拣梗→筛分→成品茶(水分4%~6%)。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秋冬季节的金萱茶树品种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通过工艺试验研究,总结出金萱乌龙茶品种加工白毫乌龙茶最佳的加工工艺为鲜叶→晒青→摇青→渥堆→炒青→发酵→干燥→成品茶;研制的白毫乌龙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红褐略带白毫,汤色呈鲜艳明亮的琥珀色,香气带有蜜香和熟果香,滋味醇和甘爽,叶底匀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广西黄茶加工提供技术支持,丰富广西区内黄茶种类。[方法]使用桂热2号茶树品种一芽一叶为原料,比较不同加工工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以确定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结果]适合加工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萎凋→杀青→初闷→揉捻→整形理条→复闷→智能烘干→提香;关键技术参数为:萎凋原料失水率25%~35%;杀青4~7 min,杀青温度180~220℃;初闷温度为25~35℃,使用速包布初次闷黄,初闷时间2~4 h;整形理条,理条温度70~90℃,整形时间5~8 min,使用速包布再次闷黄,闷黄时间2~4 h;智能烘干温度为60~70℃,烘干时间为90~120 min;提香温度为85~90℃,提香时间为30~40 min。[结论]采用新工艺生产的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外形芽头肥硕显毫、杏黄亮,汤色浅橙黄亮,花香、毫香甜香清长,滋味浓醇,鲜爽含芳,叶底肥硕、绿黄、匀较亮。  相似文献   

6.
浅谈清香型铁观音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清香型铁观音加工工艺流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做青(摇青、晾青)、杀青、包揉、初烘、复包揉、固形及烘干等工艺.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超声提取法提取,分别对绞股蓝鲜叶杀青时间、杀青强度、烘干时间、烘干强度对其总皂甙提取率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失水量与皂甙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皂甙提取率:杀青样>烘干样>鲜叶样>风干样;失水量与皂甙含量之间无规律;高强度杀青4 m in皂甙得率最高,其次是80℃烘干5h得率也较高;随杀青强度减弱、杀青时间减少、烘干温度降低、烘干时间减少皂甙得率逐步减少;高温微波干燥和低温可作为保存皂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进行皱皮木瓜叶茶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叶茶不论外形、香气及持久性等感官品质,还是功能性成分含量,春茶明显优于夏茶,建议皱皮木瓜叶茶以炒制春茶为主。2皱皮木瓜1芽1叶原料加工成叶茶,茶香浓郁而持久,滋味醇爽含杏仁香味,感官品质较好,是最佳原料级别。3采摘的新叶梢摊放8 h,并翻叶4次,是摊放期间的最佳处理措施。4叶茶原料较适宜的杀青参数:温度为150℃,时间为2 min,投叶量为40 kg/h,炒制的成茶品质较高。5叶茶原料采用冷揉方式,揉捻时间以20 min为宜,头5 min轻揉,中间10min重揉,后5 min轻揉。6原料进入滚筒烘干机时最佳壁温是140℃,充分摊晾回潮,放入炒锅烘干时初始温度以110~120℃为宜,烘干过程中温度保持在95℃左右。干燥好的叶茶经热风筛选,剔除杂质和外形欠佳的茶叶,摊晾至室温真空包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乌龙头鲜叶为原料,参照一般红茶生产技术,通过对鲜叶切丝、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等工艺参数进行对比,初步确定乌龙头叶红茶加工的基本工艺为:摘叶→分拣→切叶→萎凋→揉捻→发酵→初干→绝干→提香九道工序,其工艺参数为:乌龙头鲜叶切成6~7 mm,38℃下经40~45 min和20~25 min2次萎凋,萎凋叶减重率达31%~34%时进行2次揉捻,当揉捻叶含水量为58%~62%时,在31℃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通风发酵8~10 h,在38~50℃下将发酵叶通风初干和微波绝干后,90下提香2 h,可得到成品率为24%~30%的品质优良、具有保健功能的乌龙头红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蒸青针形名茶造型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蒸汽杀青叶的脱水方武、蒸青原料的揉捻造型工艺为重点.开展了蒸青针形名茶造型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蒸青针形名茶造型的技术关键为采用热风脱水方式脱水;初揉叶含水量(60±2)%,压力以轻-中-轻,中揉时间约10 min,总的揉捻时间约30 min;复揉叶含水量(50±2)%,压力以轻-中-轻,中揉时间约(10±2)min,总的揉捻时间约25 min.  相似文献   

12.
花香白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吉白茶芽叶为原料,采用花香绿茶的加工工艺.成功研制出花香白茶,该茶具有浓郁花香和醇厚茶味的特点.其加工工艺为:鲜叶→晒青→凉青(25℃,10 h)→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第一次足火→第二次足火→毛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夏秋茶品质与经济效益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乌龙茶茶树品种"金萱"夏秋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摇青次数,不同摊放、做青时间等处理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蒸汽杀青处理的样品香气花香明显、味醇含香;夏茶摇青1次,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滋味醇爽含香;秋茶不摇青,摊放、做青时间9h,花香浓郁、鲜灵,味鲜醇、含香。【结论】蒸汽杀青比滚筒杀青更能发挥金萱品种天然的花香香气。用金萱品种加工花香绿茶,夏茶摇青1次,秋茶不摇青有利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安1号新品系的加工特性,提高其加工新安江白茶的品质,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方法]对不同晒青、摊放、杀青和干燥处理条件下新安1号新品系制作的新安江白茶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日晒15~30 min能够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摊放4~8h,茶叶香气和滋味品质好于热风快速萎调和摊放20h;微波杀青和滚筒杀青所得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好于理条杀青;烘干所得茶样干茶色泽、汤色、香气和滋味均优于炒干.[结论]日晒15 ~ 30 min,摊放4~8h,210℃滚筒杀青或功率800 W微波杀青,160℃理条做型,70℃烘干,有利于该品系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根据茶树桂热1号品种的特性,对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制定桂热1号优质绿茶的最佳生产工艺,优化后工艺关键技术为萎凋时间5h,摊叶厚度3 cm;热风杀青温度300℃,杀青时间4 min;揉捻加压9圈,揉捻20 min;直条形造型含水量40%,造型9 min.  相似文献   

16.
1)鲜叶采摘。清明前一芽一叶开展至一芽二叶半开展的双江勐库大叶种,不采病虫叶、紫色叶、雨水叶、露水叶,剔除梗叶、鱼叶。制作1kg干茶约需2万个芽头。2)摊晾。薄摊在阴凉的地方约5h使水分少量散发,鲜叶含水量约70%。3)杀青。斜锅杀青,锅径80cm,锅温180~220℃,投量1.5kg。开始两手均匀翻炒,以焖为主,当水分大量蒸发时以抖为主。炒至叶片柔软、卷缩,色泽暗绿,清香悦鼻时即出锅。杀青历时6~7min,杀青叶含水量约65%。4)簸晾。及时用簸箕将杀青叶簸晾,去除糊片、焦边、碎末。  相似文献   

17.
探索卷曲形绿茶机制加工工艺,筛选得到其机制加工工艺最佳流程为:鲜叶—摊放—滚筒杀青—揉捻—烘干做形提毫。  相似文献   

18.
花香型白茶工艺特点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型白茶即工夫白茶,系应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紫牡丹等新品种,按白茶标准采摘茶叶鲜叶原料,同时又按白茶的基本加工工艺(鲜叶→萎凋→烘制→成品)兼融绿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鲜叶→晾青做手→杀青→揉捻→烘制→成品)特点而成的特种白茶。该茶色泽墨绿带白毫,外形自然,硬实,  相似文献   

19.
以有机茶园中‘铁香’品系的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嫩度、萎凋程度、做青程度、发酵温度、添加儿茶素及干燥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并对红茶中的茶黄素、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感官审评。铁香茶树鲜叶加工工序及最佳参数为:以1芽1叶为鲜叶原料,中度摇青后,萎凋至含水量为68%,揉捻后添加鲜叶干重2.0%的高表没食子儿茶素,充分拌匀,27℃发酵1.5 h,再在22℃下发酵至适度,用105℃小火烘至七成干,摊放30min后,80℃烘至足干。红茶感官审评品质为条索紧结匀齐,显金毫,乌黑油润;花香高长;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较厚、鲜爽、带花味;叶底嫩匀齐,红艳明亮;茶黄素含量达(0.85±0.04)%。  相似文献   

20.
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初制工艺中鲜叶在杀青前进行摊放,能提高绿茶品质,但摊放程度必须适当,尤其是摊放时间及摊放后茶叶含水量的掌握,为此该试验采用了春波绿、元宵绿、金萱、福鼎大毫4个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进行了不同摊放时间对夏秋蒸青绿茶品质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过热蒸汽杀青方法进行杀青时,杀青前鲜叶自然摊放时间为6~7 h、摊放叶含水量为68%~70%时,可较明显地减轻夏秋绿茶的苦涩味,并改善香气,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