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牦牛乳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牦牛乳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对青海高原牦牛乳氨基酸、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在牦牛乳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谷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相对较高,赖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低。牦牛初乳中总氨基酸含量(5.485%)显著高于常乳。在牦牛初乳和常乳中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9种,不饱和脂肪酸9种。常乳中的油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初乳。[结论]该研究可为牦牛乳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进行比较。[方法]测定并比较甘肃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ACP、AKP、AMS)的活性,并比较同一品种不同胎次牦牛乳中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高于甘南牦牛(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KP活性高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天祝白牦牛乳中AMS活性低于甘南牦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胎次牦牛乳中3种水解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胎次对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采自甘肃天祝、甘南玛曲和青海天峻3个地区,以及甘肃天祝3个牧区共150头份牦牛乳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包括检测乳蛋白,乳脂肪,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和乳糖含量,以及乳密度,冰点和酸度的测定。[结果]3个地区的牦牛乳脂肪含量和乳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牦牛所处地区海拔的升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密度和酸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3个牧区的牦牛乳蛋白,乳脂肪以及全脂固体含量差异不显著,其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和密度呈现不规律变化。[结论]海拔高度对牦牛乳的乳蛋白含量以及乳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海拔越高,其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与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牦牛乳中ACP活性显著大于甘南牦牛乳(P0.05);AKP活性大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AMS活性小于甘南牦牛乳,但显著性不明显(P0.05)。3种水解酶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即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对甘肃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中水解酶活力的比较研究,以便于更深入了解甘肃2个品种牦牛乳的特点,为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西藏三大优良牦牛类群产乳性能及乳品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1997-1998年对嘉黎、帕里、斯布三大优良类群的成年母牦牛进行了产奶性能的测定与乳品分析,结果表明帕里牦牛的产乳量最高(199.80 kg);其次是斯布牦牛(179.70 kg);嘉黎牦牛最低(147.00 kg),产乳量均低于国内外其他牦牛。乳品分析结果为帕里牦牛乳蛋白质含量为5.73 %,乳脂率为5.95 %,乳糖为3.77 %;斯布牦牛为5.27 %,7.50 %,3.49 %;嘉黎牦牛为5.10 %,6.75 %,3.56 %,并且发现嘉黎牦牛乳中含有微量的硒(0.0064 mg/kg)。  相似文献   

6.
不同胎次及产奶月份甘南黑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30头雌黑牦牛,分夏季牧场(麻木索那牧场)和冬季牧场(沙冒牧场)采样,分别测定了不同胎次和产奶月份黑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固形物和灰分),研究了甘南黑牦牛乳营养成分随胎次及产奶月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胎次间黑牦牛乳常规营养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产奶月份黑牦牛乳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天祝白牦牛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对采自天祝白牦牛3个牧区共9头份牦牛乳SOD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约为202 U/mL。3个牧区的天祝白牦牛乳中SOD活性有所不同,但是差异不显著;SOD活性随着胎次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即胎次对牦牛乳SOD活性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白牦牛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 L.cv.Tianzhu white yak)与甘南牦牛(B.grunniens cv.Gannan yak)2个牦牛品种的牛乳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产乳量高于甘南牦牛;甘南牦牛乳中的蛋白质、脂肪、全脂固体含量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天祝白牦牛乳中非乳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酸度高于甘南牦牛乳,冰点差别不大;胎次对牦牛乳脂肪、非乳脂固体含量和酸度的影响较大,对蛋白质、全脂固体、乳糖含量和密度、冰点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家畜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态型,并针对牦牛乳的品质和开发潜力,提出了用黑白花奶牛冻精与母牦牛杂交提高牦牛的产礼性能,特别是采用野牦牛冻精改良母牦牛生产性能的途径。草地乳用牦牛生态系统的建立,一是要遵循牦牛逐水草而牧季节转场的习性;二是牦牛过冬贮备充足的饲草料;三是建棚圈、实现冷季家畜的舍饲和持续增膘;四是把野牦牛的保护纳入家牦牛生产的范围,使这一系统更富有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3个地区牦牛乳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天峻、甘肃天祝、甘南玛曲3个地区共计90份牦牛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牦牛乳脂肪含量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性差异(P<0.01);全脂固体、非乳脂固体、乳糖、冰点、密度、酸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海拔的依次增高,天祝、玛曲及天峻牦牛乳脂肪及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理评价牦牛乳硬质干酪的品质及营养价值.【方法】以甘肃天祝牧区新鲜牦牛乳制作的硬质干酪为原料,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作为溶剂提取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石油醚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46种脂肪酸成分,氯仿溶剂提取物中共检出36种;在两种溶剂提取物中,均以棕榈酸、(E)-9-十八烯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和11-十八烯酸5种脂肪酸的含量较高.【结论】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的脂肪酸种类多,含量高,提取效果更好,是研究与分析牦牛乳硬质干酪脂肪酸成分与其含量较理想的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2.
<正>7产品的生产和利用7.1牦牛乳与乳制品牦牛乳是母牦牛分娩后为哺育犊牛从乳腺中分泌的一种不透明稍带黄色或白色的液体,分为初乳、常乳、末乳和异常乳4种。初乳为产犊后7天内分泌的乳。这种乳加热时形成凝块豆腐状,不能用作乳制品的原料;常乳为产犊7天以后的乳,用作乳制品的原料;末乳为初冬(10月)至严冬(1月)所分泌的乳,不能用作乳制品的原料或供人食用,可任犊牛吸吮;异常乳为不适合饮用或用作乳  相似文献   

13.
牦牛乳新鲜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牦牛乳新鲜干酪的加工过程,分析了凝乳温度、pH、CaCl2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对新鲜干酪产率、感官评价、凝乳时间的影响,以上述3种指标为衡量依据,优化了新鲜干酪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在发酵剂添加量为2%,凝乳温度为35℃,发酵pH 5.8,CaCl2添加量0.02g/100mL时,牦牛乳新鲜干酪出品率为20.07%,且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酸凝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质构特性各指标也优于酸凝干酪,而水分含量低于酸凝干酪;成熟90 d时,酸凝干酪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具有均匀色泽、适宜乳香味和乳酸味,但其组织状态较差,总体感官评分低于酶凝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酸凝干酪苦味值低于酶凝干酪,成熟120 d时,酶凝与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分别在428~3 908 u和1 127~9 375 u之间,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大于酶凝干酪分子量范围;酶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663~1 352 u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2 249~3 564 u时苦味值最大.【结论】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组织状态松散,质构欠佳,但色泽均匀,滋气味清淡,苦味值低;酶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出品率高,水分含量较低,质构品质较好,但苦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测定乳中乳清酸含量的方法。用三氯乙酸提取昌台牦牛(Bos grunniens)和两种品牌液态乳脱脂乳中的乳清酸,然后用毛细管电泳进行分离和定量。对试验条件(缓冲液浓度、p H等)进行了优化,乳清酸色谱保留时间为15 min左右,最小检测限为0.02 mg/100 m L,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回收率为99.66%。试验共测定了12头处于泌乳中期的昌台牦牛乳中的乳清酸含量,平均含量为(5.2±2.4)mg/100 m L,个体间含量差异较大。两种商业品牌的液态乳中乳清酸的含量平均为7.4 mg/100 m L,其中冷藏乳中乳清酸含量均高于常温乳,牦牛乳中的乳清酸含量低于商业液态乳。  相似文献   

16.
以白牦牛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存时间和贮存条件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质构性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期白牦牛乳干酪的蛋白质水解程度不断增加,蛋白质网孔结构变化的同时其质构也发生变化。通过对干酪在贮存期内的咀嚼性、粘聚性、胶粘性等质构性质参数进行测定分析可得,干酪的硬度在5℃和15℃贮存温度下有极显著差异(P0.01),咀嚼性在贮存90 d与60 d、150 d的咀嚼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粘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粘着性、弹性、粘聚性在不同贮存期以及温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分析及感官评价得出,牦牛乳硬质干酪最佳贮存时间为90 d,最佳贮存温度为10℃,适口性最佳,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牦牛乳B族维生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ODS-C18(5μm,4.6 mm×150 mm)为色谱柱,庚烷磺酸钠离子对试剂(PIC-B7)和甲醇为流动相并采用梯度洗脱,在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条件下,用波长为275 nm的紫外检测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和分析白牦牛乳中B族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白牦牛乳中维生素B3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半奶牦牛泌乳生理生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两种泌乳类型的牦牛 ,即全奶牦牛和半奶牦牛乳的生化组成、凝乳特点以及血浆中 3种激素、血糖、蛋白质的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半奶麦洼牦牛和半奶九龙牦牛乳中的蛋白质、乳脂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γ 谷氨酰转肽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相应品种的全奶牦牛 ,挤乳量显著降低 ,乳糖含量和乳蛋白主要组分未见明显差异。半奶牦牛乳的生化组成与处于泌乳后期牦牛的乳相比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提示半奶牦牛处于特殊的泌乳阶段。全奶和半奶麦洼牦牛乳中加入凝乳酶均能较好地凝乳 ,两者的凝乳时间差异不显著。半奶牦牛血浆中催乳素、孕酮浓度与全奶牦牛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而 17β 雌二醇含量则显著低于全奶牦牛  相似文献   

19.
对牦牛奶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乳固体、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进行了检测并与常乳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原牦牛奶蛋白质含量为4.96%,脂肪含量为4.80%,乳固体含量为15.8%,均明显高于常乳;红原牦牛奶和常乳中都检测到17种氨基酸,除胱氨酸含量基本相同外,其余16种氨基酸组分含量红原牦牛奶都高于常乳,其氨基酸总量为4.77%,人体必需的亮氨酸、赖氨酸明显高于常乳;红原牦牛奶中钾、钙、磷含量明显高于常乳,而红原牦牛奶的微量元素铬含量更是常乳的10倍以上,维生素A和维生素B2含量分别是常乳的11倍和3倍以上。该研究为红原牦牛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究不同水平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泌乳牦牛生产性能及乳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尺、体质量相近的健康的泌乳牦牛40头,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组成混合氨基酸5,10,15 g/(d·头)进行饲喂,试验的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42 d.分别于饲喂起始与结束时,测定泌乳牦牛体尺指标、生长性能、产奶量、乳成分及乳中的氨基酸成分.[结果]1)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胸围和体驱指数(P<0.05),对体高、体斜长、管围、体长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2)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并降低料重比(P<0.05),对末质量、采食量及肥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3)日粮中添加10 g/(d·头)过瘤胃氨基酸,能够提升泌乳牦牛乳蛋白含量(P<0.05),对产奶量、乳脂率、乳糖、总固形物影响不显著(P>0.05).4)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牦牛乳中的氨基酸成分无影响(P>0.05).[结论]在泌乳牦牛日粮中添加RPLys和RPMet进行饲喂,能够显著提升泌乳牦牛的生产性能和乳成分,最佳添加量为10 g/(d·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