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74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52篇
  60篇
综合类   1487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306篇
畜牧兽医   411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0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28篇
  1975年   36篇
  1974年   40篇
  1973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相似文献   
2.
《淡水渔业》2021,51(3)
为了解曝气联合投加菌藻对湖泊水体的生态效应,于2019年7月24日-10月16日,在白洋淀沟壕中开展了曝气联合投加菌藻的水体生态修复试验,对比分析了修复水体和未修复水体的理化指标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试验期内,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低水体亚硝态氮(NO~-_2-N)浓度,同时明显减少了上下水层的溶解氧差异,对打破水体上下分层具有明显效果;进行生态修复的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逐渐由枝角类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向桡足类的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sp.)、桡足幼体(Copepodid)和无节幼体(Copepod nauplii)转变,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趋于小型化;生态修复区内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综合结果来看,曝气联合投加菌藻修复技术能显著降低湖泊水体的亚硝态氮浓度,打破水体上下分层状态,同时使浮游甲壳动物生物量和密度明显降低,使其物种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3.
4.
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频繁,是淡水虾防病促长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真是雪上加霜,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导致大量养殖户濒临破产。为加强淡水虾的养殖管理,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虾营养与饲料岗位、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联合进行了淡水虾养殖产业的调研,针对相关的问题,对淡水虾的投喂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由于淡水小龙虾养殖行业起步时间较短,加之其粗放的养殖环境以及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小龙虾疾病呈现爆发态势。本文从淡水小龙虾的发病原因入手,以其疾病的防治措施作为主要切入点,探究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法,以此实现小龙虾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工调控水质、药物处理的方法,稳定初到的野生淡水魟鱼,提高其成活率;通过在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生鲜饵料,诱使野生淡水魟鱼开始摄食,并逐步接受各种生鲜饵料;最终实现野生淡水魟鱼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时,养殖水体水华现象频繁发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常见水生植物释放的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可以起到抑藻作用,对藻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室静态模拟方法,取养殖池塘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与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及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进行共培养,研究这2种沉水植物对养殖水华水体营养水平、藻类生长、藻类结构及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显著降低水华水体氮、磷等营养水平(P<0.05);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可有效抑制水华蓝藻(Cyanobacteria)生长,尤其对颤藻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效果显著(P<0.05),且篦齿眼子菜对水华蓝藻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束时,篦齿眼子菜培养组藻密度下降93.6%,生物量下降98.9%,叶绿素a含量下降60.5%;金鱼藻培养组藻密度下降72.5%,生物量下降86.8%,叶绿素a含量下降54.3%;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存在可促进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金鱼藻提高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效果更显著。金鱼藻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98.4%,篦齿眼子菜培养组浮游藻类生物多样性升高50.3%。本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水污染问题。对我国养殖业来说,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集约化淡水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集约化淡水养殖的现状,探讨集约化淡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5个不同的淡水养殖品种翘嘴红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乌鳢(Ophicephalus argus)和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进行定期养殖水体监测,分析养殖期间不同品种养殖水体TOC的变化和有机物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TOC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品种养殖水体之间TOC值存在一定差异,翘嘴红鲌-中华鳖、黄颡鱼-青虾、黄颡鱼-中华鳖、乌鳢-中华鳖,两两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殖水体TOC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翘嘴红鲌-黄颡鱼、翘嘴红鲌-青虾、翘嘴红鲌-乌鳢、黄颡鱼-乌鳢、青虾-乌鳢、青虾-中华鳖,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活习性的养殖品种对水环境TOC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通常以肉食性、摄食量大的品种对水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