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淡水魟鱼(Potamotrygon sp.)是一类颜色亮丽各异,目前较为名贵的淡水观赏鱼类,英文俗名:Fresh Water Stingrayh。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巴西、巴拉圭、哥伦比亚境内的水域。在生物学的分类系统中,魟鱼属于软骨鱼类。软骨鱼类包含了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而魟鱼属于前者。淡水魟鱼的品种较多,主要有珍珠魟、黑白魟、黑帝王魟、豹魟、龟甲与梅花魟、小眼魟等品种。其中黑帝王魟产于塔巴赫斯河,体辐直径  相似文献   

2.
鳜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喜食活鱼饵,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因此限制了其规模化养殖。为解决这一难题,很多科研单位进行了立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报道人工投喂配合饲料有些地方已获成功,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按其驯食技术进行驯化都未成功。为此我们改变思路从生鲜鱼饵料入手进行研究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褶皱臂尾轮虫生活于咸、淡水和海水中,其个体小,营养价值高,是各种鱼苗最佳的开口饵料。近几年牙鲆鱼人工育苗因受到其饵料轮虫繁殖时间的限制,其育苗时间一直选择在5月份左右(即  相似文献   

4.
攀鲈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鲈为热带、亚热带淡水野生经济鱼类,2002年6—10月我们对该鱼进行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攀鲈不仅可摄食人工饵料,而且能达到性腺成熟,繁殖期可延至9月份:平均催产获产率为55.4%,平均受精率为69.78%,平均孵化率为62.12%;鱼苗培育成活率达68.36%。  相似文献   

5.
陆红法 《淡水渔业》2004,34(5):49-50
野生或人工养殖的鳜鱼 ,雄鱼一冬龄以上 ,雌鱼二冬龄以上 ,可以用作亲鱼进行人工繁殖。通过不同水温下鳜鱼开口时间和团头鲂出膜时间的对比 ,适时催产团头鲂 ,使鳜鱼苗及时获得足量、适口的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蚯蚓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辉 《内陆水产》2009,(10):42-44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几乎能在各种淡水水域中生存,为肉食性鱼类,在特别饥饿或人工驯化的条件下,也采食植物性饵料或配合饲料。在野生状态下,主要摄食水、陆昆虫及其幼虫,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鱼、小虾等,一般野生条件下生长较为缓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充足,  相似文献   

7.
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角类和桡足类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及内陆咸水水域,俗称水蚤、鱼虫、虾仔,它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尤其是海水种类体内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虾、蟹幼体的重要饵料。枝角类主要种类为裸腹蚤;桡足类主要种类为海产猛水蚤和哲水蚤及淡水中的镖水蚤。这些种类中绝大多数均可作为河蟹育苗不同阶段各期幼体的适口饵料。1999~2000年在河蟹人工育苗中,我们用该饵料部分或全部替代代用饵料及卤虫卵,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及较好的经济效益。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本试验设备采用天然海水人工育苗场进行河蟹育苗的原有设备,枝角类和桡…  相似文献   

8.
高健 《渔业现代化》1989,16(6):38-38
许多鱼的苗种不能摄食人工饵料。因此在高密度养殖时,就要提供水蚤作为饵料。但是,获得和投喂水蚤费时而且价格高。如果能用池塘活体浮游动物替代饵料,显然有一定的长处:其一,可在孵化池中高密度大量地培养浮游动物;其二,可以培养大小、形状均适宜的浮游动物;其三,池塘浮游动物易在淡水中成活.但迄今为止,尚无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 巴西鲷(Prochilodus scrofa),学名小口脂鲤,又称南美鲱鱼,主要分布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淡水水域中,是产区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该鱼不仅外形美观,而且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起网率高。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援食各种配合饵料,饵料系数低,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为加速山区淡水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步伐,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巴西鲷春花进行池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高密度精养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很高,人们为了缩短养殖周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养殖户采用生长速度快的人工配合饵料。在使用同一品质饵料时,鱼采食人工配合饵料的多少对鱼的生长速度成为关键因素,许多养殖户在投喂饵料过程中发现某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许多肉食性及偏肉食性的养殖鱼类,在野生条件下以其它杂鱼为食,人工养殖时仍然保留着摄食饵料鱼及饵料酋制品的特别偏好,灵活利用饵料鱼是饲养这些肉食性或偏肉食性鱼类的理想方法,也是解决其动物性饵料问题的重要途径。饵料鱼的选择利用多以成本低廉、养殖有利为原则,可选作饵料鱼的对象有:①野杂鱼,野来鱼在养殖水体中与养殖鱼类争夺饵料与溶氧,可通过拉网或诱捕等方法捕获,饲喂肉食性鱼类,这是一种变害为利的利用方法。②养殖鱼类自行繁殖的鱼苗,如罗非鱼等,在养殖时大量繁殖,难以控制,对成鱼养殖不利,可将鱼苗捕获,饲喂…  相似文献   

12.
黄光亮 《淡水渔业》2004,34(5):42-44
于 1 998~ 2 0 0 1年分别利用野生的成熟亲鱼、由野生鱼培育成熟的亲鱼与由人工苗养成后经培育成熟的亲鱼 ,采用注射激素法或单纯生态法使成熟亲鱼排卵 ,经人工授精 ,获得了不同批量的受精卵 ;采用不同的饵料系列与饲养管理技术 ,分别培育出平均全长 32 9~ 6 0 0mm的鱼苗 3 6、2 1 4、2 96 0万尾 ,育苗成活率达4 6 5 %~ 83 3%;建立了一套全人工批量育苗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人工培育的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亲本为基础, 首次通过人工催产突破了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并系统观察了其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引进的淡水石首鱼野生苗种经过 3 年的人工培育, 雌、雄亲鱼达到性成熟; 结合产前加温与营养强化培育, 采用 LHRH-A2 一次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获得一批受精卵。在水温 23~24 ℃条件下, 淡水石首鱼的催产效应时间为 25~27 h。其成熟卵为淡黄色, 卵径为(1.07±0.04) mm; 卵受精的同时吸水膨胀呈圆球形, 浮性, 半透明, 无黏性, 有 1 个同心油球, 少数受精卵油球有 2~3 个, 大小不一, 膨胀后的卵径为(1.41±0.03) mm, 油球径为(0.66±0.02) mm。淡水石首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孵化 7 个阶段 29 个时期; 受精卵经 25 h 30 min 孵化出膜, 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88±0.10) mm。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淡水石首鱼在人工养殖和催产条件下的胚胎发育特征, 将为进一步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的鲑鳟鱼类,相对在自然环境生长的同种野生鱼类而言,鱼肉肉质疏松、粗蛋白较少、体脂肪多、香味淡、鱼肉颜色较差、适口性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养殖集约化程度高,鱼觅食、避害活动减少,而且天然饵料缺乏。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蛋白,对鱼的味道有明显的影响;饵料中的脂肪含量和种类也是影响鱼肉品质的重要因素。配合饵料中蛋白质及脂肪的含量和种类比天然饵料低,且能量偏高,因此鱼肉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站,通过几年的初步探索,找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现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开口饵料对半刺厚唇鱼仔鱼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3~25℃下,将刚开口摄食的5日龄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饲养在60cm×50cm×50cm玻璃缸中,密度为300尾/缸,投喂淡水轮虫(10ind./mL)、水蚯蚓浆(过150μm筛网)、蛋黄(250μm纱布揉洗)、鱼苗开口料和虾奶粉,以筛选半刺厚唇鱼仔鱼的适宜开口饵料。22d的饲养结果表明:摄食不同饵料的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初次摄食率、生长速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淡水轮虫组初次摄食率最高(98.89%),生长速率最快(日增全长0.43mm),存活率97.33%;水蚯蚓浆组初次摄食率亦达到95.56%,平均日增全长为0.36mm,存活率为85.44%;蛋黄组虽然初次摄食率(90.00%)较高,但其生长速率(日增全长0.13mm)和成活率(57.00%)均较低,显著低于淡水轮虫组和水蚯蚓浆组(P0.05);而开口饲料组和虾奶粉组的初次摄食率和成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总之,淡水轮虫是半刺厚唇鱼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水蚯蚓浆为适宜开口饵料,缺乏淡水轮虫时可用其替代作为半刺厚唇鱼仔鱼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6.
庄平  宋超  章龙珍  冯琳 《水产学报》2009,33(3):496-502
分析了中华鲟幼鱼4种饵料(3种饵料生物: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和1种人工饲料)及2组中华鲟幼鱼(野生和人工养殖)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通过计算4种饵料分别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比率比值(a/A)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4种饵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通过分析4种饵料和2组中华鲟幼鱼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评价4种饵料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野生和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0.57%、67.84%、51.88%、54.20%、91.83%、83.40%.以野生中华鲟幼鱼蛋白为参比,斑尾刺虾虎鱼、安氏白虾、河蚬、人工饲料的EAAl分别为0.938、0.913、0.918、0.956;以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蛋白为参比,EAAI分别为0.940、0.913、0.915、0.953,说明4种饵料相对2组中华鲟幼鱼而言均是优质蛋白源,基本能满足中华鲟幼鱼的蛋白需求.通过比较4种饵料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发现,中华鲟幼鱼3种饵料生物中含n-3 puFA较多,能为中华鲟幼鱼的入海洄游提供丰富的n-3puFA营养,而人工饲料中含n-3 puFA较少,不能满足用于放流的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对n-3 puFA的营养需求.综合来看,不同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天然饵料生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和重要脂肪酸的含量较多,故在研制和开发中华鲟幼鱼的饵料时,应根据其天然饵料生物的营养组成情况,适当地添加其所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满足其生长、存活和洄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银盾鱼学名黑刺盖太阳鱼(Pomoxis nigromaculatus),隶属太阳鱼科,黑刺盖太阳鱼属。原产于北美,为淡水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与鳜鱼媲美,并且通过人工驯化,可用配合饲料进行人工养殖。2013年,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了美国银盾鱼,在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开展了银盾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并获  相似文献   

18.
郭成顺 《水产养殖》2004,25(6):12-13
丹东地区淡水饵料鱼资源比较贫乏,而海水小型杂鱼资源比较丰富,多数水产冷冻加工厂均有加工和冷藏,可做为淡水肉食性鱼类的饵料鱼。2003年6月,丹东市宏远水产养殖公司在凤城市土门子水库采用三级网箱,以海水小杂鱼“沙里钻”为饵料鱼,进行网箱培育乌鳢鱼种技术研究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鲨鱼学名苏氏圆腹芒(Pangsius suthi),俗名又称芒鱼、淡水鲨鱼、八珍鱼、巴丁鱼,隶属于鲶形目、芒科、圆腹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的江河湖泊中。肉质细腻嫩滑,蛋白质含量极高。类似于海鲨、鲸等海洋动物,具软骨组织,含较高的硫酸软骨酸,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具有生长快、饵料系数低、抗病力强等优点,为淡水鱼类中优质品种,在东南亚一直是水产生产者理想的养殖对象。淡水白鲨鱼自1998年从马来西亚引进我国开始进行人工养殖。淡水白鲨游泳姿态  相似文献   

20.
在池塘进行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人工育苗研究,通过解剖消化肠道以确定仔鱼开口的生物饵料种类。结果显示,个体较大的桡足类无节幼体比轮虫更适合作为军曹鱼仔鱼的开口饵料;对体长和体重进行测定,军曹鱼在鱼塘进行人工育苗,鱼苗生长迅速,7日龄的仔鱼体长达1cm,30d的鱼苗可长至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