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8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篇
综合类   80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84篇
畜牧兽医   164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病理模型。选取5日龄的海兰褐蛋鸡公雏2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和3个模型组(A、B、C组),试验第1~10天给模型组饲喂不同配比的高脂饲料,第11~20天饲喂常规基础日粮,每天观察并记录试验鸡精神状态、外观体征、饮水量和食欲情况,试验第0、10、20天从各组随机抽取15只鸡进行翅静脉采血并剖取肝脏和腹脂,测定肝脏系数、肝脂率、腹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第10天,3个模型组剖检时可见腹腔和肠系膜有大量的脂肪沉积,肝脏系数、肝脂率和腹脂率,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均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试验第20天,模型A、B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恢复,其他指标仍高于对照组,而模型C组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测指标仍符合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的诊断标准。因此采用连续饲喂高脂饲料C(74.5%基础日粮、6%胆固醇、14%猪油、5%蔗糖、0.5%丙基硫氧嘧啶)可成功建立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牛磺酸对镉致大鼠肝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将5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第30天后处死动物,称重,计算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结果:(1)模型组大鼠终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干预组大鼠终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大鼠肝、肾湿重下降明显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干预组大鼠肝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肾湿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高剂量干预组大鼠肝、肾湿重明显高于低剂量干预组(P<0.05);(3)高剂量干预组肝组织中MDA、GSH、NO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高剂量干预组SOD活性升高与中、低剂量干预组比较(P<0.05),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高剂量干预组GSH含量显著降低与低剂量干预组比较(P<0.05)。表明镉对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氧化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牛磺酸能有效的拮抗镉对大鼠肝、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酶消化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的肝组织分离和培养条件,获得鲤鱼肝原代细胞培养的最佳培养方法和条件。首先,结合细胞数量和台盼蓝染色所得的细胞存活率,比较了胰蛋白酶消化鲤鱼肝组织的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肝组织用0.25%(m/V)胰蛋白酶在25℃消化40 min时细胞分离效果最好。其次,经酶消化得到的肝原代细胞粗制液,设置4种不同的细胞纯化和培养条件:1)将细胞直接重悬于含10%胚牛血清(FBS)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2)以10%鲤鱼血清取代培养基中的胚牛血清重悬细胞并培养;3)将细胞经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重悬于含10%胚牛血清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4)细胞经Percoll纯化后,重悬于含10%鲤鱼血清的L-15/DMEM培养基中培养。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进而通过HE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经Percoll纯化后,肝细胞纯度显著提高;采用MTS/PMS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鲤鱼血清代替胚牛血清培养细胞,肝细胞活力显著提高。本研究将为建立稳定的毒理学肝原代细胞实验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 手性色谱柱法定量分析肝微粒体中的糠菌唑,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光谱与振动圆二色光谱 (VCD) 和红外光谱 (IR) 比对,确定了糠菌唑4种对映体的绝对构型;以大鼠、小鼠、兔、狗和人肝微粒体为模型,研究了糠菌唑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在供试肝微粒体中,4种异构体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在人和小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相对较慢。(2S, 4R)-和 (2R, 4S)-糠菌唑在5种供试肝微粒体中的立体选择性趋势一致,而 (2R, 4R)- 和 (2S, 4S)-糠菌唑只在兔肝微粒体中的降解有显著的立体选择性差异,在小鼠肝微粒体中几乎没有立体选择性。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也证实了糠菌唑代谢的立体选择性,并显示 (2R, 4R)- 和 (2S, 4S)-糠菌唑在供试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趋势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5.
羊肝片吸虫又叫“羊肝蛭”,寄生于羊肝脏、胆管、胆囊中,是对羊群危害最严重的寄生病虫之一,以破坏羊肝脏、胆管而引起急性、慢性肝炎、胆囊炎,可造成羊只死亡,给养羊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羊肝片吸虫病为重要的寄生虫病,其病原属片形科,为重要人畜共患性寄生虫,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其虫体可从山羊胆管移动到消化道,对患畜脏器造成机械性损伤,继而引发贫血、肝硬化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一例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壳聚糖硒对蛋雏鸡生长、组织硒含量及血清肝酶活性的影响,选取135只1日龄SPF蛋雏鸡,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二组和三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水平为0.15 mg/kg的亚硒酸钠和壳聚糖硒。结果显示:14日龄时亚硒酸钠组和壳聚糖硒组的耗料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胸肌、心肌、肾脏、全血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硒组心肌和肝脏的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28日龄时壳聚糖硒组与亚硒酸钠组的体重、血清AKP活性和肝脏、肾脏、胸肌、心肌、全血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硒组的耗料量和肾脏、心肌、全血的硒含量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研究表明:壳聚糖硒能促进鸡的生长和硒的沉积,提高血清AKP活性,且效果优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造成中国西北某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养殖场幼鱼出现持续性死亡的病因,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患病虹鳟进行了鲑鳟常见病毒筛查,同时采用系统发育分析、电镜观察、滴度测定及人工回归感染等方法对分离获得的毒株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毒力特性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患病虹鳟的肝、脾及肾组织细胞发生广泛性坏死,并伴随空泡化及溶解等现象;由病鱼内脏组织制备的组织匀浆悬液均能够感染CHSE-214细胞并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PE);从该养殖场的不同养殖区域共分离到3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其中IPNV-F1和IPNV-W2属于基因组Ⅰ型,分别与IPNV中国分离株WZ2016(KX355401)和ChRtm213(KX234591)同源性最高,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和98.5%,IPNV-W1属于基因组Ⅴ型,与意大利毒株IPNV/O.mykiss/I/PN/208/Mar88(MG543567)同源性最高,二者的VP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接种病毒后的CHSE-214细胞内存在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无囊膜病毒粒子,3株IPNV分离株在CHSE-214细胞上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7.43 TCID50/0.1 mL(IPNV-F1)、107.30 TCID50/0.1 mL(IPNV-W1)和107.29 TCID50/0.1 mL(IPNV-W2);分别以0.1 mL/尾的剂量向健康虹鳟幼鱼腹腔注射各IPNV分离株,在攻毒后60 d内虹鳟未出现死亡,攻毒后3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分别为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5.38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4.13 TCID50/0.1 g组织(IPNV-W2),攻毒后60 d时,病毒在组织中的平均滴度下降为103.43 TCID50/0.1 g组织(IPNV-F1)、104.50 TCID50/0.1 g组织(IPNV-W1)和103.21 TCID50/0.1 g组织(IPNV-W2).研究表明,该发病养殖场同时存在基因组Ⅰ型和Ⅴ型的IPNV,本研究首次从同一养殖场分离到两种基因型的IPNV,可为中国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纳米硒对氟化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40只28日龄昆明小鼠(25 g±2 g)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氟化钠组(NaF,24 mg·kg-1)、纳米硒组(Nano-Se,1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F+Nano-Se,24 mg·kg-1 NaF+1 mg·kg-1Nano-Se),每组10只,灌胃给药,试验周期为28 d。通过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细胞的病理损伤,Tunel染色评估肝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纳米硒有效缓解了氟化钠处理引起的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以及核碎裂等现象,下调Bax、Caspase3/9及蛋白P53、Caspase3等凋亡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Bcl-2/Bax的表达水平(P<0.05);2)Tunel染色结果显示,氟化钠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的凋亡率(P<0.01),纳米硒可有效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3)Cyt-C在氟化钠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纳米硒治疗组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纳米硒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能有效缓解氟化钠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0月末,敦化市贤儒镇太平山村一养羊户饲养的绵羊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发病时间短,死亡迅速,前一天发现羊精神沉郁不爱走动,次日清早便死于圈舍中,用林可霉素治疗没有效果,到11月4日已陆续死亡5只,到敦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求诊。1发病情况发病的羊年龄都在十月龄到二十多月龄,发病的病程较短,发病正值秋雨连绵天气转冷的时期,圈舍比较潮湿拥挤,白天放牧傍晚进舍。2发病症状病羊膘情较好,表现突然发病,有的病羊在羊群中看不出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