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56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993篇
林业   1408篇
农学   969篇
基础科学   622篇
  1422篇
综合类   7704篇
农作物   755篇
水产渔业   899篇
畜牧兽医   5428篇
园艺   1589篇
植物保护   49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3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1105篇
  2011年   1118篇
  2010年   1079篇
  2009年   1159篇
  2008年   1276篇
  2007年   1152篇
  2006年   1081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9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58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已经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研究的新热点。文章旨在探究月桂酸、单辛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肠炎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其中,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4种致病菌的作用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凭借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尸体剖检综合诊断了1例黄牛狂犬病.发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流涎,头颈后仰,四肢僵直,顶撞其他牛.尸体剖检可见大网膜、心内外均散在或密布出血点,左右心室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脑充血和水肿,脑膜静脉扩张.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脑血管严重充血,脑神经细胞多数自溶,在小脑的浦肯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浆和脑干多极运动神经细胞浆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狂犬病病毒包涵体(内基氏小体).出现非化脓性脑炎,在部分小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形成淋巴细胞性"管套".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3.
4.
融合表达bFGF蛋白的亚麻芥油体(COB-bFGF)冻干粉具有加速皮肤创伤愈合的功效.以COB-bFGF冻干粉为研究对象,在高温、高湿、强光、40℃短期放置、25℃长期放置的条件下,考察COB-bFGF冻干粉的外观、pH、促增殖活性等稳定性指标,并采用大鼠的急性皮肤毒性和重复皮肤毒性试验,对COB-bFGF冻干粉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COB-bFGF主要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下不稳定,因此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免40℃以上高温,采用真空密封包装,建议有效期为常温保存24个月;COB-bFGF对大鼠皮肤和主要脏器均未引起急毒和重复毒性反应,皮肤给药安全性良好,最高安全剂量>2 000 mg/kg.研究为COB-bFGF冻干粉在临床治疗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军 《现代园艺》2021,(2):38-40
红脂大小蠹是国家级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传入木兰林区,发生范围、面积迅速扩大,严重为害油松及樟子松活立木,尤其地径10cm以上林木的主干和主侧根。红脂大小蠹在木兰林区的蔓延,其潜在的为害和造成的损失对冀北山区的人工油松及樟子松林构成极大威胁。其为害主要为红脂大小蠹取食林木或根部的韧皮部直至形成层,尤其是单株虫口密度较大时,受害部位的树皮可形成环剥状一周,造成林木死亡,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菌株HN-2为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通过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鉴定生防菌H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以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作为靶标,其发酵上清液的正丁醇萃取粗提物的活性最好,抑菌圈大小为20.93 mm,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70.62 μg/mL。通过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数据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脂肽类物质,其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泛革素(fengycin)等。通过显微观察发现正丁醇粗提物可以造成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的生长,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15 d内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对杧果果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贝莱斯芽胞杆菌HN-2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脂肽类物质,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绵羊脂肪特异蛋白27基因(Fsp27)5'端非编码区(5'-UTR)g.16767527位点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为低脂肪绵羊品种选育提供理想的分子标记,提高低脂肪绵羊品种改良选育效率.[方法]以5个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的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包括脂尾型绵羊品种阿勒泰羊,短脂尾型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长瘦尾型绵羊品种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采用PCR-SSCP结合基因测序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碱基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相关突变与绵羊尾脂沉积能力的关联性.[结果]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为C/A突变,在所检测的绵羊群体中均存在3种基因型(CC、CA和AA),但在不同尾脂沉积能力绵羊品种群体中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阿勒泰羊群体中以CC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为0.869;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以C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8和0.628;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则以AA基因型为主,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16和0.833.g.16767527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1),在萨福克羊群体中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HWE<0.05).g.16767779-16767780位点为双碱基突变,对应为GG/GG、GG/TC和TC/TC基因型;在尾脂沉积能力强的阿勒泰羊、小尾寒羊和湖羊群体中,g.16767779-16767780位点以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应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62、0.954和0.927;在尾脂沉积能力差的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萨福克羊群体中则以GG等位基因为主,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0和0.983.这2个位点的突变均对绵羊Fsp27基因5'-UTR区二级结构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绵羊Fsp27基因5'-UTR区g.16767527位点的C/A突变和g.16767779-16767780位点的GG/TC突变与其尾脂沉积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低脂肪绵羊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8.
9.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Ls)是长链脂肪酸通过硫代酯化进而合成酰基辅酶A衍生物所必需的酶,也是脂肪酸代谢的第一步。哺乳动物ACSL家族由ACSL1、ACSL3、ACSL4、ACSL5和ACSL65个不同的成员组成,ACSL1是主要的异构体之一。为探讨黄羽肉鸡ACSL1基因作为腹脂性状分子标记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黄羽肉鸡ACSL1基因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黄羽肉鸡ACSL1基因第17到第18外显子区域(1295 bp)SNPs位点较丰富,T32126C、C32013T、A31958G这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且A31958G突变位点、T32126C突变位点与腹脂重、腹脂率不相关,C32013T突变位点对鸡的腹脂重与腹脂率有显著影响,提示能够利用C32013T突变位点对黄羽肉鸡腹脂重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在水田上改建苗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内同时采集了水田起源的不同类型苗圃表层土壤与剖面分层土壤,以长期种植水稻农田为对照(水田),分析土壤含水量、水稳定性团聚体、容重、饱和导水率、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pH等指标,探讨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后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把苗圃分为加土型(加土种植,增加地面高度)、减土型(带土移苗,降低地面高度)和常规型(种植过程中地面高度无明显变化)3种情况。结果表明,水田改建苗圃后,表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速效钾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普遍下降,活性有机碳/有机碳的比例也逐渐变低,土壤有机碳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下降以加土型和减土型更为明显。减土型和常规型苗圃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低于水田,土壤容重却明显高于水田;常规型苗圃表层土壤酸度大于水田;加土型苗圃表层土壤砾石含量明显高于水田。对代表性常规型苗圃剖面土壤的鉴定表明,水田改为苗圃后,整个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对丘陵区土壤(黄筋泥田)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影响大于对平原区土壤(青紫泥田和淡涂泥田)的影响;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也呈下降趋势。水田长期改用苗圃可引起土壤质量的退化,对表层和深层土壤性状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