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26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1948篇
林业   2653篇
农学   3154篇
基础科学   966篇
  3277篇
综合类   19525篇
农作物   2305篇
水产渔业   1890篇
畜牧兽医   12654篇
园艺   2703篇
植物保护   1633篇
  2024年   360篇
  2023年   1265篇
  2022年   1307篇
  2021年   1431篇
  2020年   1418篇
  2019年   1644篇
  2018年   842篇
  2017年   1433篇
  2016年   1518篇
  2015年   1712篇
  2014年   2254篇
  2013年   2375篇
  2012年   2930篇
  2011年   2887篇
  2010年   2929篇
  2009年   2804篇
  2008年   3261篇
  2007年   2596篇
  2006年   2156篇
  2005年   2112篇
  2004年   1741篇
  2003年   1975篇
  2002年   1203篇
  2001年   1046篇
  2000年   716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459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48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379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44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睡莲(基部被子植物)的开花特性,探究雄蕊在睡莲花瓣节律性开放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蓝鸟睡莲(Nymphaea 'Blue Bird')为实验材料,在去雄(摘除雄蕊)后记录花瓣开放角度和萎蔫时间,并于去雄后第6、24、48及72小时测定花瓣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显示,去雄后睡莲花瓣的开放角度小于对照组,在第48小时与对照组开放角度差异最大,达到49.31°,而去雄后花瓣萎蔫的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均出现在第72小时;去雄引起了花瓣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其中,含水量在第24小时与72小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分别低0.7%与0.9%;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显著,在第24小时和48小时比对照组分别高出0.48与0.68 mg/g;脯氨酸(Pro)含量在第72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第24小时起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去雄导致了睡莲花瓣开放角度及生理状态发生改变,该发现进一步地揭示了睡莲的开花特性,首次证明了雄蕊对于花瓣节律性开放具有调节作用,为花瓣开放闭合及切花保鲜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1—2018年旺苍县及其周边共计16个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ArcGIS统计分析旺苍县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并对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旺苍县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时间和生长期内积温、年日照时数总量都呈上升趋势,具有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降水量有下降趋势,呈北多南少分布特征.干旱频次波动较小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春旱、夏旱频次都呈西多东少特征,伏旱高发区在旺苍南部.暴雨频次随暴雨等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各级暴雨的空间分布均呈北高南低特征.秋绵雨频次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少西多.研究结果为提高旺苍地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及优化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大丰30’为试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75000株/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比,研究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行距配比为30 cm×90 cm时,棒三叶净光合速率在灌浆期最高。大口期开始,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叶面积指数(LAI)最高。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40 cm×80 cm最高。各行距配比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与茎秆弯曲性能随着节位的下降均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从大到小为 40 cm×80 cm>50 cm×70 cm>30 cm×90 cm>60 cm×60 cm>20 cm×100 cm。穗长、穗粗、千粒重和穗粒数各处理间均有不同变化,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时产量最高,比等行距60 cm×60 cm增产7.96%。由此可见,行距配比为40 cm×80 cm,有利于大穗型品种‘大丰30’的光合性能和茎秆强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抗倒伏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崇左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7年共61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崇左市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崇左市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5 7℃/a,并在1990年发生向暖突变。春季增温速率最缓慢,秋季增温速率最快;夏、秋季的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趋势的贡献大。近61年来,崇左市年均气温以5年以下的振荡周期为主,20世纪70—90年代呈现出8年及1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且以8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1~2010年邯郸地区16个气象台站的日最高气温、14:00时空气相对湿度和14:00时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邯郸市干热风发生日数和干热风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邯郸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周期性。结果表明:邯郸市轻度、重度干热风的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2.6 d和1.4 d,在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到东南逐渐减少;轻度、重度干热风天气过程的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9次和0.5次;从1971年至2010年,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很明显,均呈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轻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5年和2.0年的周期,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0年和2.0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7.
霍志芳 《花卉》2020,(20):156-157
草坪是城市绿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建筑、树木等遮挡住光照度,导致很多草坪遮荫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所以,遮荫草坪养护管理是一大难点和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遮荫对冷季型草坪草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进而探究相应的建植、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随母哺乳与饲喂代乳粉)对牦牛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日龄[(30±1)日龄]和体重[(22.5±0.9) kg]接近的牦牛犊牛60头(母犊牛40头、公犊牛20头),按照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母犊牛20头、公犊牛10头。对照组牦牛犊牛随母哺乳,试验组牦牛犊牛与母牛分离并饲喂专用代乳粉,试验共持续120 d。结果显示:试验组牦牛犊牛在30~150日龄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vs. 46.7%,P0.05)。试验组牦牛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摩尔比例以及血清总蛋白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胰岛素、β-羟丁酸和生长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30日龄断母乳饲喂代乳粉的牦牛犊牛在随后4个月的生长性能与随母哺乳的牦牛犊牛无显著差异,但饲喂代乳粉显著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基于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可能是因为采食代乳粉能够保证牦牛犊牛摄入的营养浓度一致,有利于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最终提高了牦牛犊牛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部分圈养的健康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华南虎血液生化报告和采集华南虎血液样本检测建立样本数据,血样检测采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干式试剂片生化技术测定,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GLU)、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A)等。得到华南虎血液生化共38项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95%概率),其中几项主要指标正常值范围如下:GLU(2.82-11.55)mmol/L、TP(56.58-85.93)g/L、CHOL(3.32-8.66)μmol/L、TBIL(0-5.30)μmol/L、CREA(52-349)μmol/L等。统计结果显示,雌雄华南虎间血液生化指标的部分项目有差异(P <0.05),幼龄组和成年组间各项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虎亚种相关血液生化报道的生化指标部分有差别。华南虎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于其他虎亚种,建立华南虎血液生化指标正常值对华南虎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预防和保育繁殖研究工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