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971~2010年邯郸地区16个气象台站的日最高气温、14:00时空气相对湿度和14:00时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邯郸市干热风发生日数和干热风天气过程发生次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邯郸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周期性。结果表明:邯郸市轻度、重度干热风的年平均发生日数分别为2.6 d和1.4 d,在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到东南逐渐减少;轻度、重度干热风天气过程的年平均发生次数分别为0.9次和0.5次;从1971年至2010年,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年际变化很明显,均呈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轻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5年和2.0年的周期,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的变化存在3.0年和2.0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滨州市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涛  马焕香  翟贵明  吴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98-12900,12920
利用1961~2009年(5月15日~6月10日)滨州市7个台站逐日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14:00风速及1980~2009年逐年小麦千粒重资料,采用周期方差外推法、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滨州市49年来干热风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和周期等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还就不同类型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干热风日数、干热风天气过程等级和干热风年型等级的年平均发生日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年代际变化规律:20世纪60年代出现次数平均值最大,70、80年代有下降趋势,90年代发生次数最低,2000~2009年出现次数比90年代略有上升;干热风日数存在6、16年左右的周期;小麦千粒重与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出现次数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57年来河北省冬小麦干热风时空分布及突变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河北省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以日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14:00风速等3个气象因素作为分析依据,得到全省冬麦区近57年来干热风发生日数,通过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研究河北省冬小麦干热风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57年来河北省干热风发生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度干热风下降趋势显著;轻度干热风和干热风总次数在近57年来并没有发生突变,而重度干热风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突变性下降;干热风的空间分布呈东北部低、南部高的趋势,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的太行山山前地带以及黑龙港流域的中西部为干热风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系统分析近50年来黄淮海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与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结果】(1)1961-201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出现的平均日数和过程次数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1980年和2001-2010年均为缓慢减少时期,1981-2000年变化则不太明显。1968年各地干热风危害均最为严重,1987年危害均最轻;(2)近50年来,该区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很大,这和该时期气象要素匹配程度有关。各地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发生最严重。其次,为20世纪70年代和最近10年。20世纪80、90年代危害较轻;(3)就空间平均分布状况而言,该区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和干热风过程次数分布具有一致性,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且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同纬度地区的内陆高于沿海。河北省的北部和西北部、河南省的东南部一带等地干热风危害最轻,河北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等地危害最重,该地作物产量受到冲击很大,生产相对更脆弱。【结论】1961-2010年,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气象要素温度、水分、风速等匹配组合的差异,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很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仍有可能发生。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防御,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化学措施着手来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塔额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塔额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1999年塔额盆地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盆地大风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塔额盆地年平均大风日数27~45 d,多出现在4~7月。塔城和托里大风天气高发期分别在12:30~19:30和14:00~19:00,两站大风持续时间集中在1 h以内,分别占总数的61%和68%。塔额盆地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大风日数呈减少的趋势,39年内盆地年大风日数长期变化趋势系数为-0.73~-0.85。盆地年大风日数在70年代发生突变,之后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盆地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15~20年的震荡周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强盛周期。[结论]该研究为揭示西北地区大风的时间变化趋势与震荡周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宿州市1957~2010年近54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小麦干热风的发生日数,并对其进行周期性分析、多年滑动平均分析和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淮北地区小麦干热风呈南少北多态势;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及轻干热风年型变化周期较为明显,干热风日数呈总体减少趋势,干热风变化周期目前处于谷底,未来5~7年内似乎会呈现总体上升态势。小麦千粒重及灌浆速度与候干热风日数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影响在5月下半月,且有逐候递减的趋势,而在第四、第五候影响最大;因此,淮北地区5月20日前后正值小麦乳熟期,对干热风最为敏感,是干热风防御的主要时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9.
新疆博,kl·I大风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大风的气候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方法]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风的气候特征。[结果]博州年大风日数8-160d,4~8月大风日数较多,20世纪60-90年代年平均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博州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9年的振荡周期。温泉、精河、阿拉山口大风天气的高发时段分别为15:00~19:00、15:00~22:00、14:00-23:00,3站大风持续时间以2h为主。1961~2000年40年内博乐、精河和阿拉山口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博乐和精河年大风日数分别在1986、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大风的气候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方法]利用1961—2000年博州4个气象站大风天气的观测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风的气候特征。[结果]博州年大风日数8-160d,4~8月大风日数较多,20世纪60-90年代年平均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博州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具有9年的振荡周期。温泉、精河、阿拉山口大风天气的高发时段分别为15:00~19:00、15:00~22:00、14:00-23:00,3站大风持续时间以2h为主。1961~2000年40年内博乐、精河和阿拉山口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博乐和精河年大风日数分别在1986、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大风日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北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情况 ,简析了影响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因素 ,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