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豆花为碟形花,矮生品种在主枝的花数极少,85%~100%着生在侧枝上。蔓生品种主枝与侧枝的花数大体相同,以侧枝稍多一些。菜豆开花,以夜间2~3时开始,至次日10时左右结束,以5~7时最多。蔓生菜豆每植株能发生花序10~20个,每个花序有花4~10朵。菜豆开花较多,但成荚率仅占开花数的20%~35%,最多40%~50%,由此可见,菜豆  相似文献   
2.
赵国臣 《吉林畜牧兽医》2011,32(4):11-11,14
在春季动物防疫期间,长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得到农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对猪注射疫苗后而引起死亡的信息,遂立即到万顺乡土城村二社现场,开展了实地查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吉林省第四届水稻优质米鉴评的11个品种主要米质指标分析表明,对吉林省优质粳稻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加工品质,其次是外观品质,最后是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外观品质品种间差异较大,可以通过品种选育加以改良,整精米率在各品种间保持相对稳定,并与其他指标关系复杂,胶稠度不与任何米质指标发生显著关系,可实现在不降低适口性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水稻不同穗形的增产潜力 ,力求在穗形、株型上有所突破 ,2 0 0 1年开展了 4个品系不同穗形高产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直立穗形和半直立穗形理论产量水平均达 11775~ 12 0 5 0kg/hm2 ,比散穗形增产 1815~ 2 0 90kg/hm2 ,增产 18 2 %~ 2 2 7%,说明直立穗形和半直立穗形品种高产栽培产量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水田免耕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吉林省近年干旱少雨和水田翻耕整地作业繁杂等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稻田进行免耕及免耕轻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免耕及免耕轻耙方法简便易行,可以节水2250~2595m3/hm2(节水30%左右),节支225~300元/hm2,增产4.8%~8.2%,增效29.9~77.7元,是我省抗旱节水种稻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吉林省水稻品种经历了五次更新,使2011年吉林省水稻单产达到535.0 kg/667 m2。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及本课题组近年来对吉林省历史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的系统研究,提出吉林省下一步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株型及农艺性状特点。同时建议为提高品种选育的科学性,可将水稻生理机能纳入育种选择的范畴,水稻上3叶光合能力特别是倒3叶光合能力可作为生理机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方绿色稻米品质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绿色稻米的环境要求,探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理化特性品种间的差异以及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的相关分析,指出食味值品种间存在差异,通过育种途径可以解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负相关,而胶稠度与食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优质粳稻品种吉粳81号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提出了与之配套的稀播育壮苗、适当稀插、配方施肥、科学灌水、及时消灭病、虫、草害等栽培技术,并表明了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李学谌同志系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从1963年开始工作至今,从事水稻栽培工作四十余年,他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水稻栽培事业。他经常亲临农业生产第一线,长期在农村蹲点,满腔热情地为稻农服务。他的足迹走遍长白山脚下和科尔沁草原,为吉林省和内蒙古的水稻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国臣 《中国家禽》2002,24(19):25-26
随着养禽业的迅猛发展,养禽技术已普及到广大农村,农户养禽已成为家庭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在养禽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环节上,仍存在着模糊的问题.笔者在总结多年养禽经验基础上,认为养禽能否成功,其重要环节在于育雏阶段.因此,提高雏禽成活率便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将有关提高雏禽成活率的几个关键性技术措施粗略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