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提纯的OPPV细胞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脏与SP2/0小鼠骨髓细胞融合,融合率为70%,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0%,经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1A6、2B8、1G3、2G44株分泌抗OPPV抗原的单克隆体杂交瘤细胞株.选择抗体分泌滴度高的1A6细胞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核内染色体数为96~110条,抗体属性为IgG1,轻链为K链,IFA试验表明产生的McAb对OPPV有特异性,细胞传30代并在液氮中保存半年后复苏仍能稳定地分泌抗OPPV McAb,细胞分泌抗体的ELISA滴度腹水为6.4×104,上清为640,McAb经硫基乙醇还原后在SDS-PAG上呈现2条区带,一条为重链部分,MW50000,另一条为轻链部分,MW为25000.  相似文献   
2.
在37℃温度下,用45%PEG(pH7.4)对NS0瘤细胞和免疫Balb/c鼠脾脏细胞做1min融合。细胞融合后,加入1640/HAT培养基,在不加饲养细胞和预加饲养细胞的两种环境中培养。结果发现融合细胞培养中不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杂交瘤克隆孔形成的量较预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多。  相似文献   
3.
抗AIV(H9)独特型杂交瘤细胞株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兔抗AIV IgG作为检测抗原,通过预试确定了包被抗原的工作浓度为800μg/mL,以间接ELISA 方法检测融合细胞培养上清液,筛选到产生抗AIV鸡和兔种间共有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试 验中P/N值达12,证明杂交瘤细胞分泌目的单克隆抗体旱现强阳性。运用该检测方法,排除了分泌抗鸡同种 型表位以及超变区其他表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从而为筛选分泌抗H9亚型AIV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细胞确定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单克隆抗体的最高抗体滴度,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对REV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株11B154。每1 mL培养液中平均含0.65×106 个活细胞,于37 ℃在含7% CO2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在24、48、72和96 h后,每1 mL培养液中的平均总细胞数和活细胞数分别是:1.13×106和1.03×106 (活细胞占94.5%)、3.42×106和2.48×106(活细胞占72.5%)、2.6×106和0.98×106 (活细胞占37.7%)、2.47×106和0.53×106(活细胞占21.5%)。同时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RE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培养24、48、72和96 h后上清液中平均抗体效价分别是1:67、1:133、1:67及1:33。结果表明,培养48 h后,当细胞总数及活细胞总数最高但活细胞百分比开始下降时的培养液中抗体效价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用细胞培养方法大批量生产抗REV单抗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用提纯的RSV-1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细胞与SP2/0癌细胞进行融合,获得10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用间接ELISA、IFA、AGP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10株MCA均属小鼠免疫球蛋白IgG_1、R_5C_(21)a、R_5C_(22)a、R_7C(32)、R_7C(34)四株MCA与RAV-1、RAV-2、SR-RSV-A、Pr-RSV-C、RAV-50病毒株均有强交叉反应,其余6株对上述病毒反应情况不尽一致,10株单抗与REV(T株)均无交叉反应。文章还讨论了单克隆抗体在我国SPF鸡群和普通鸡群白血病检测、净化中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敏感性好、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抗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A)单克隆抗体,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SARA人工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选择血清效价高且敏感性好的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SAR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ARA mAb,通过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对SARA mAb的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小鼠经免疫原免疫后,小鼠多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 000。选择敏感性较好的2号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后,筛选出1G3、3H3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G3所产SARA mAb效价较高,为1∶512 000,IC_(50)为6.34 ng/mL,亲和常数为8.55×10~8L/mol,与诺氟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1.06%,与其他药物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50%。  相似文献   
7.
抗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制备抗猫杯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分别采用饱和硫酸铵方法、差速离心、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对猫杯状病毒(FCV)进行纯化,将纯化的猫杯状病毒作为抗原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通过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筛选技术建立抗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系,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D8、E5,其亚型均为IgM。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犬细小病毒(CPV)、猫细小病毒(FPV)、犬瘟热病毒(CDV)均无交叉反应。成功制备了抗猫杯状病毒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相关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恩诺沙星(ENR)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形成完全抗原(BSA-ENR)并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分泌抗恩诺沙星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ENR单克隆抗体。结果筛选出4G1-B3,4G1-G1和4G1-B9 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3株单抗对EN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4 ng/mL,2.44 ng/mL,4.24 ng/mL。4G1-B3与环丙沙星有0.02%的交叉反应,与其他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4G1-G1和4G1-B9与其他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建立了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液氮保存4年后复苏,细胞在HAT选择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分泌抗体稳定,分别命名为YNF1,YNF2,YNF3,YNF4,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介于96~115条。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单抗间接ELISA效价分别为1∶80~1∶160和1∶5 000~1∶10 000。在间接ELISA和夹心ELISA检测中单抗与猪瘟病毒呈特异性反应,与正常的猪、兔肾组织提取液及其血清Ig无交叉。抗体蛋白属IgG类,亚类及轻链分别为IgG1/λ,IgG2a/κ,IgG2a/λ,IgG1/λ。结果表明,4株杂交瘤是分泌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可长期传代无限分泌单抗,是进一步研究猪瘟病毒和开发敏感、特异、快速诊断猪瘟试剂盒和试纸探针的免疫学特异性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10.
抗2,4 D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抗2,4-D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采用EDC法将BSA、OVA和2,4-D偶联制成免疫原和包被原,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后,用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4次免疫,用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高效价、高敏感性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建立分泌抗2,4-D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体内诱生法制备腹水,并对其效价、敏感性、亚型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融合后筛选出3株特异性高的杂交瘤细胞1F11、2A12、2G12,单抗亚型均为IgG1型,效价为1∶2 560~1∶5 120,对2,4-D的IC50分别为0.801、1.332、1.564μg/L,亲和常数(Ka)分别为2.174×1011、3.21×1010和4.36×1010 L/mg,与其他竞争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3%。说明成功获得高敏感性、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2,4-D mAb,为2,4-二氯苯氧乙酸残留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