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茎基腐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尚未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新型腐植酸肥料与同等养分配方化肥的田间比较试验,探讨新型腐植酸有机肥对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效果。结果表明,5~15 g壤动FT/100 kg种薯配合腐植酸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安全,在出苗率、苗高、单株根数、最大根长、芽长分别优于配方化肥1.0~2.9个百分点、1.2~4.1 cm、1.1~5.2条、1.2~2.6 cm、0.3~1.1 cm;在单株薯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小区产量分别高于配方化肥66.7~394.4 g、4.6~12.1 g、4.3~11.4个百分点、12.23~83.46 kg/30.8m2;对主茎、匍匐茎、块茎基腐防效分别达78.29%~87.24%、75.62%~88.51%、72.05%~86.98%,增产效果达11.60%~79.12%。研究为开展农业技术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提供了新方法,对制定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正>马铃薯作为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栽培作物,目前在甘肃发展较快。其作为甘肃的特色主导产业,由于品种引进与繁育,2009年种植面积已达66.67万hm2。随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据甘肃河西灌区调查,2005~2009年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干腐病、茎基腐病、环腐病、黑胫  相似文献   
4.
以市售各类杀菌剂为供试药剂,以沙棘枝枯病菌和发病严重的沙棘树为作用对象,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田间喷施法,研究了5种药剂对沙棘枝枯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并将有效药剂进行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为沙棘枝枯病的快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化学农药50%百菌清WP、70%甲基硫菌灵、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1种微生物农药寡雄腐霉对沙棘枝枯病菌具有明显杀菌作用。25%丙环唑乳油、70%百菌清WP和寡雄腐霉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率在80%以上,药效期也比较长,达7 d以上。其中,25%丙环唑乳油的毒性最好,其次是寡雄腐霉,70%百菌清WP最差。田间防效试验表明,3种农药都可有效控制沙棘枝枯病的发生,施药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P0.05),防治效果达70%以上。因此,这3种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快速有效防治沙棘枝枯病。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河西走廊中药材田块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药材田块的主要害虫有12种,鳞翅目(Lepidopter)昆虫占33.3%,其中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在板蓝根田块发生程度最严重;双翅目(Diptera)昆虫主要是种蝇(Delia platura (Meigen))和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的发生程度较重;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nae)昆虫危害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对所有的中药材都有危害;地下害虫主要是黑绒鳃金龟甲(Serica orientaolis Motschulsky)的幼虫(蛴螬)。  相似文献   
6.
以‘大西洋’、‘荷兰15’、‘夏坡蒂’3个加工型马铃薯为供试材料,探讨整薯与切块播种对河西走廊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生长发育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薯播种较切块播种生长优势明显,出苗率高5~7个百分点,单株根数多2.0~3.2条,芽长长0.5~0.8cm,株高高2.3~2.7cm;整薯播种经济性状优于切块播种,平均单株结薯数多0.8~1.8个,单株主茎数多0.7~1.6个,平均单薯重高15.5~16.0g,大薯率高12.9~19.9个百分点,商品薯率高20.3~22.9个百分点,增产率18.17%~26.00%;整薯播种干物质、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切块播种,分别高1.59~3.87,0.17~0.21和2.10~3.07个百分点。该研究结果为推广整薯播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藜麦品种陇藜1号和青藜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个藜麦品种在试验区域均可以成熟,2个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和根冠比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全株叶片数、主根长、小区总株数差异均不显著。折合产量陇藜1号高于青藜。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田间调查表明,河西灌区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以黄老虎[Agrotis segetum]、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为主,其中,黄老虎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河西一年发生2代,6月中旬以幼虫取食严重,危害期为春季和秋季,以春季危害较重。金针虫以幼虫危害,危害盛期5月下旬和7月下旬,土壤温度是影响金针虫在土层中的垂直移动和危害的关键因素,土壤湿度是影响其分布和发生量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虫口密度大,危害严重。确定了黄老虎、金针虫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平方米5头和3头。药剂防治表明,以70%吡虫啉、70%噻虫嗪、3%克百威土壤处理、种薯处理效果明显,增产效果27%以上。。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