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在陕西各地均有栽培,1983年全省种植面积达351.4万亩。目前,病毒病及萎蔫病是生产的主要问题。脱毒技术已经解决了病毒病的问题,马铃薯的萎蔫病主要有以轮枝菌(Verticillium spp.)引起的早死病(又叫黄萎病)、和以镰刀菌(Fusariumspp.)引起的枯萎病、腐霉(Pythium  相似文献   

2.
桃褐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秀美乡村建设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桃树作为景观点建设还是名特优果树产业的发展需要,我县桃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桃树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为保障桃树丰产和景观建设,我们密切调查关注桃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特别是桃树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桃树褐腐病是我县上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桃树的花、叶、枝干和果实,以为害果实为主,遇天气适宜发病的年份,若防治不力,桃果采摘前后大量烂果,造成重大损失。2014年~2017年桃  相似文献   

3.
近年,牡丹江市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2006年种植面积已达1000.5万m2。当年向俄罗斯出口番茄约2.6万t,向我国南方调运2万t。由于连年种植,一些生理性病果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的商品价值。为了控制其为害,笔者对其中的番茄筋腐病果和脐腐病果的症状识别、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我市为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生仅局限在库区部分落河田,发生面积小,损失也非常有限.2016年6至7月我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中稻淹水面积达1.95万hm2,占种植面积83.4%,引起细菌性基腐病大发生,田间出现大量的枯心苗,严重的成片腐烂死亡,周围一片恶臭.全市中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面积767hm2,实际损失1750t.  相似文献   

5.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兼有山区、岗地和平原,热量丰富,土地肥沃,是水稻生长的适宜区,也是多种病害的常发区。2007年6月中旬在宜都市枝城镇洋津畈村首次发生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造成0.17hm^2水稻绝收。2008年、2009年宜都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面积分别达到100hm^2和153.3hm^2。为迅速有效控制病害,宜都市植保站同发生地农业服务中心一起立即采取措施综合防治。经过三年的努力,2010年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面积仅8hm^2,发生面积大幅度减少,扩散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高,在滑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薯农对马铃薯病害预防意识淡薄,致使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普遍,发病较重。一般病田病株率10%~15%,重则达30%以上,对马铃薯产量有一定影响。笔者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重发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周全  张廷义  杜玺 《植物保护》2006,32(2):103-10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马铃薯已成为甘肃省定西市的支柱产业,2004年种植面积20万hm^2以上,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2%,总产量500万t,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日渐突出,造成损失严重,成为制约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对定西市马铃薯贮藏病害的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6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标准气候统计资料和1∶25万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兴安盟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的推算模型,确定了兴安盟地区马铃薯种植综合气候区划指标,并依托GIS技术划分了马铃薯适宜、次适宜及不适宜种植地区。结果表明,内蒙古兴安盟西北部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湿润度较好,是兴安盟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应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而兴安盟东南部由于7月份温度过高,降水量偏少,加上昼夜温差相对其它地区小,不利于马铃薯高产优质,应逐步减少马铃薯种植面积;兴安盟中部偏东南地区由于热量资源居中,降水量相对较多,为马铃薯次适宜种植地区。  相似文献   

9.
正沙洋县常年种植中稻5.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部分乡镇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该病在我县初次见病,主要在毛李镇零星发生,以后面积不断扩大,2015年发生面积近2 900hm2,主要分布沙洋县官当、后港、毛李、拾桥、纪山、曾集等乡镇,其他乡镇亦有零星发生。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60%以上,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全面地了解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的发生演变特征及防控情况,基于2008—2017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及全国马铃薯品种分布等数据,对全国及各马铃薯产区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连年发生,年平均发生面积约197.47万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40.66%;晚疫病造成马铃薯年平均产量损失占所有病害所致产量损失的63.54%,远高于其他病害,损失巨大;在我国马铃薯4大产区中,马铃薯晚疫病在北方一作区的年平均发生面积最大,约73.44万hm2,而在西南混作区造成的年平均产量损失最高,约14.29万t;晚疫病发生与马铃薯种植区域的重心在空间上呈现相似的迁移趋势;以费乌瑞它为代表的高感晚疫病品种在全国大面积种植,但近年来部分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面积大幅度提升,但仍太过依赖化学防治,应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随着马铃薯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年限逐渐缩短,诸多病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普遍且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害。据调查,2009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发病率为2.7%~52.3%,发病严重地块的植株死亡率高达90%。据Dj bali&Belhassen[1]报道,该病害能够造成马铃薯减产50%。马铃薯黑痣病菌侵害芽形成褐色斑并致芽坏死,地下茎和匍匐茎受侵表皮形成紫褐色溃疡斑,侵害薯块导致薯块畸形并在其表皮形成黑色颗粒状物。目前,国内关于马铃薯黑痣病的相关报道极少。本试验进行了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并预测其发生趋势,为马铃薯病虫害分区域防控提供依据。对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情况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的总体趋势。除了2008年外,历年病害发生面积和造成的实际损失均明显高于虫害。马铃薯主要病害包括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和环腐病。其中,晚疫病在北方一作主产区发病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大,年均损失产量超过12万t。主要害虫包括蚜虫、蛴螬、金针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其中,蚜虫为害最重,年均发生面积391.58万hm~2次,年均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超过1.5万t。北方一作主产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化学防治为主,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马铃薯病斑图像特征提取与病害识别的关键步骤——图像分割的精度,保证分割后的图像能够较好地保留原病斑图像的轮廓与细节,采用混合蛙跳算法优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参数,建立一种高精度的用于马铃薯病斑图像分割的混合蛙跳算法(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SFLA)-PCNN模型,该模型选用图像分割香农熵与图像分割紧凑度的加权和作为适用度函数,对马铃薯晚疫病害图像进行试探分割,分割正确率为95.41%,实现PCNN参数的自适应优化配置,并获得PCNN参数配置方案为:神经元交互连接系数β=0.38、脉冲激励衰减系数a_θ=0.24、激励脉冲幅度衰减系数V_θ=0.82。利用优化后的PCNN对马铃薯软腐病、环腐病、银腐病、粉痂病、灰霉病5种病害图像进行分割,分割正确率分别为94.41%、95.69%、93.89%、93.91%和93.21%,平均正确率为94.42%,证明SFLA-PCNN模型能有效地从背景区域提取马铃薯病斑,可用于马铃薯病斑检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马铃薯黑胫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是我国的第四大主粮。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8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部分马铃薯田块发生了一种细菌性黑胫病,发病面积约为200亩,发病率约为20%。发病初期,植株的茎基部变色、发黑,伴有臭味,严重时茎秆腐烂,植株死亡。为明确该地区马铃薯细菌性黑胫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利用生理生化测定,Biolog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巴西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据以往报道,我国马铃薯黑胫病主要由黑腐果胶杆菌(P. atrosepticum)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两种病原菌引起,本研究是P.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e引起马铃薯黑胫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永善县是云南省、昭通地区马铃薯癌肿病发病中心之一。70年代初就有零星发生,1984年达到高峰,该年全县发生112个乡,面积达8683亩,损失率在30%左右。近几年通过推广优良抗癌马铃薯品种,品比4号,77—克实单选一号,4043—①,马铃薯癌肿发生面积逐步减少,1985年发生面积为6467亩,1986年为3054亩,1987年为2893亩。马铃薯癌肿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马楠区,1987年基本上全部种植了抗癌品种,亩产量平均在2000kg 以上,较当地感  相似文献   

16.
黄姜又叫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陕西省安康市栽培面积达4万hm^2以上,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黄姜茎基腐病不断发生且危害加重,已成为黄姜生产的一大障碍。为有效解决黄姜生产过程中的病害突出问题,我们于2003年开展了黄姜茎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水蜜桃作为龙泉驿区果农的一大支柱产业,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资源丰富。龙泉驿区现有品种160余个,推广品种20余个,种植面积达6667hm^2,总产7000多万kg。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和蔓延。其中桃缩叶病、褐腐病、流胶病、煤污病、细菌性穿孔病、褐锈病等已成为龙泉驿区桃树上的重要病害,这不仅严重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丰产丰收。因此了解和掌握这些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是及时预防和治疗桃树病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河西灌区马铃薯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马铃薯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立枯型、萎蔫型、根腐型、黄化型4种症状类型,一般在苗期至现蕾期、开花期至结薯期为发病高峰期;明确了河西灌区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对茎基腐病无明显抗性;发病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灰钙土发病较重,其次为壤土,沙土发病较轻;土壤pH与含水量较高发病重;植株密度较高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与油菜、茄科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高温有利于该病发生;经药剂种薯、土壤、灌根处理表明:以代森锰锌、菌核净和敌磺钠种薯和土壤处理,代森锰锌、井&#8226;1亿活枯草芽孢菌、菌核净灌根处理,防效达50.3%~65.9%。  相似文献   

19.
当归麻日病发生于当归生长期的第二年“成药期”。在甘肃岷县从5月份开始发生,6—7月份渐趋严重,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重病地块发病率高达100%,据调查我省凡当归栽培逸均有该病发生。经1986—1987两年在岷县和兰州实验室接种试验,证明当归麻口病是由马铃薯茎线虫(D·destrucfor)又称马铃薯腐生线虫为害所致;系统观察表明在岷县病原线虫一年发生6—7代,大约30天左右完成一代,该线虫主要为害归根皮层组织,呈糠腐状(干烂)根毛畸化.剖面观  相似文献   

20.
正绥化市北林区具有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薯基地之一。马铃薯是绥化市除玉米、水稻外,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的作物,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1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21.6万hm~2的5.2%。现将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简述如下。1马铃薯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