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15种不同方法处理黄花棘豆,检测了不同处理后各组苦马豆素的含量;用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小鼠饲喂试验,对部分小鼠进行了血清中α-甘露糖苷酶的测定;发现有4种处理方法对苦马豆素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与之对应的小鼠血清中的α-甘露糖苷酶与其它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了297份牦牛粪样。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PCR方法一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二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3℃;对牦牛源贾第鞭毛虫的最低检测量为1个虫体DNA/m L;特异性试验表明,对隐孢子虫、弓形虫、柔嫩艾美尔球虫、阿米巴虫、牛巴贝斯虫等寄生虫DNA的扩增均为阴性;297份牦牛粪样中贾第鞭毛虫的检出率为7.4%。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牦牛源贾第鞭毛虫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膜过滤、絮凝沉淀法浓缩收集了三江源地区水源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并用蔗糖漂浮法纯化了上述"两虫"。及抗酸染色后镜检,结果显示:在三江源地区10条河流中的6条(60%)检出隐孢子虫,32个采样点11个点(34%)的样品检出隐孢子虫;在10条河流中有2条(20%)检出贾地鞭毛虫,32个采样点的4个点(12.5%)的样品中检出贾地鞭毛虫。  相似文献   
4.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在牛羊屠宰粪便中进行纤维分解菌、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的分离、培养,分离得到201株菌株。对其中的18株纤维分解菌进行纤维素酶酶活力的测定,经测定1,6,7,13,15,18号菌株酶活力相对较高,每mL培养物中的酶活力均高于500U/g,为将来进一步进行发酵菌剂的研究提供了优势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放牧加补饲条件下柴达木绒山羊疾病发生趋势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放牧+补饲”条件下柴达木绒山羊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并根据柴达木绒山羊养殖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今后柴达木绒山羊的疫病防治提出了一些防制对策,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青海省祁连县采集93份牦牛粪样用于贾第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后,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检测,将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18S rR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中有9份样品为贾第虫阳性,阳性率为9.7%。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后有8份样品为18SrRNA基因阳性,产物长度292bp,测序后的序列分别命名为QHQL201501~QHQL20150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虫株属于牛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均为反刍动物特有的聚集体E,未发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A型和B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发酵菌剂对不同处理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试验Ⅴ组和对照组进行堆积发酵试验,在发酵过程中比较了不同试验组的温度、水分、挥发性总固体、pH、细菌群落的变化,以及对牧草籽发芽率、虫卵杀除率和总养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青海某牧民家中饲养的牦牛突然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该病病原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1株致病性较强的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且具有一定的抗药性,表明引起此次牦牛死亡的病原为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青海省乐都区自然青贮玉米开窖后饲料中的微生物进行了检测,本试验是从开窖开始至当年青贮玉米饲料饲喂结束共计285d。检测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饲料在开窖后的100d内pH值≤4.01,在100~255d pH值≤4.53,255~285d上升幅度较快达到4.92;在开窖后的第30d(8.67×10~5个·g-1)乳酸菌的数量最多,之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乳酸菌数量呈波浪式的波动,总体呈减少的趋势;酵母菌和霉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55d(8.17×10~6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好氧细菌的数量在开窖后的第285d(1.44×10~7个·g-1)最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也是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快速检测生鲜牛乳中的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防止食源性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建立快速检测不耐热型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够从生鲜牛乳中检测到1pg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DNA,与其他型大肠埃希菌及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利用建立的LAMP技术对来自西宁市奶牛场及自由市场的21份生鲜牛乳样品进行检测,6份样品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8.6%,从分子水平为生鲜牛乳中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手段,对保障生鲜牛乳的食品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