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断奶前后瘤胃发酵和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在犊牛瘤胃中可能的作用机理。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分为试验1、2组及对照组。试验1、2组犊牛直接饲喂N1型和Na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照组不饲喂菌液,当各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断奶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屠宰,剩余12头犊牛继续饲喂,8周后屠宰。结果表明:①在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②断奶时及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早期3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差异不显著,而断奶后8周试验1组犊牛瘤胃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断奶时试验组犊牛瘤胃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而断奶后8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③断奶早期试验2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氨氮浓度较对照组略低,但无显著差异;断奶后8周两处理组犊牛瘤胃中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整个试验期对照组犊牛瘤胃中性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两试验组(P<0.05),而外切葡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两试验组(P<0.05),各组犊牛瘤胃中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说明在犊牛生长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饲喂效果不尽相同。日粮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瘤胃的发育,从而促进犊牛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应用Real-time PCR和L-乳酸试剂盒分析了维吉尼亚霉素对瘤胃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维吉尼亚霉素对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维吉尼亚霉素抑制乳酸杆菌数量变化而间接地抑制L-乳酸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前犊牛生长状况、生产性能、断奶日龄等指标的影响。选取14头7日龄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7头犊牛。向所饲喂的牛奶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连续饲喂直到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结果表明:断奶前犊牛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6.5%(P<0.01);开食料的日采食量下降11.9%;与对照组(57 d)相比,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组(49.7 d)显著提前了犊牛的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4.
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肉牛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头体重为559.4±30.1kg,健康且装有瘤胃瘘管的4岁龄杂交肉牛,进行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处理组添加维吉尼亚霉素,旨在观察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每个正试验期第28天的饲喂前8:00和饲喂后12:00、16:00采集瘤胃液进行亨氏滚管法培养计数。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能有效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中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1),但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采样时间点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维吉尼亚霉素在8:00时,能有效抑制调节淀粉降解菌数量(P<0.05),在12:00时,能有效抑制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5)。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时间点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原虫数量和总细菌数量随时间均呈现出"高-低-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向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能有效调节高精料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淀粉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的数量,从而缓解瘤胃酸中毒。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为阐述维吉尼亚霉素通过调节瘤胃微生物数量进而改变瘤胃发酵参数奠定基础。试验选用4头装有瘤胃瘘管的肉牛(559.4 kg±30.1 kg)进行重复交叉试验设计,维吉尼亚霉素添加量为30 mg/kg精料(干物质基础)。结果发现,维吉尼亚霉素对淀粉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有抑制作用(P<0.01);维吉尼亚霉素能提高瘤胃pH(P<0.05)和瘤胃氨氮的利用程度(P<0.01);维吉尼亚霉素对L-乳酸产生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304)。维吉尼亚霉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不大(P=0.864)。因此, 认为维吉尼亚霉素通过对淀粉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的选择性抑制,使得L-乳酸含量出现差别,进而改变瘤胃pH。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确定3种吸附剂Soils(SO,Novus国际公司)、NovasilPlus(NOV,美国安格公司)和试验采用结核菌-100(MTB,美国奥泰奇公司)分别添加在含黄曲霉毒素(AF)日粮中,对奶牛乳中AFM1的影响。采用3个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选择12头平均泌乳天数为163d的泌乳初期至中期奶牛,依据胎次、体重和产奶量分组,不限量采食和饮水。在4个连续的7d,每个重复时期,母牛随机分组,饲喂4个日粮配制。日粮配制为:AF组(112肛gAFB1·kg饲料千物质M)、SO组:AF+O.56%SO、NOV组:AF+0.56%NOV和MTB组:AF+0.56%MTB。在每个试验期的第6、7天收集奶样.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线性体细胞评分不受日粮配制的影响,4组平均分别为22.20kg·d、33.87kg·d^-1、3.78%、2.95%和1.60%。AF从饲料到牛奶的转化率4组分别为2.65%、1.48%、1.42%和2.52%,每天分泌到乳中的AFM。分别为66、37、35和63μg·d^-1。在含AF饲料中添加SO和NOV显著降低乳中AFM,浓度(SO组为45%,NOV组为48%)和AFM,的分泌(SO组为44%,NOV组为46%)。相反,MTB组对降低乳中AFM.浓度(4%)、AFM,分泌(5%)以及AF从饲料到乳的转化无效。结果表明,占日粮0.56%的SO组和NOV组对采食舍12μgAFB1·kg^-1日粮DM的母牛降低乳中AFM,浓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饲喂不同淀粉来源开食料对犊牛的影响,试验分4组,每组16头,分别采用大麦淀粉、玉米淀粉、燕麦淀粉和小麦淀粉。开食料采用颗粒料,其中包含25%的淀粉,试验期为12周。分别在断奶前(1~49日龄)和断奶后(50~84日龄)测定饲料消耗、营养摄入量、体增重、骨骼生长和一些血液指标。整个试验周期内开食料平均采食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断奶前,饲喂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犊牛消耗的粗饲料比其它两组多。断奶后,饲喂玉米淀粉组犊牛粗饲料的采食量最高,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次之。干物质、粗蛋白质、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摄入量根据固体饲料采食量计算。出生、断奶和断奶后(84日龄)分别测量体重、前脊高、后脊高、胸围、腹围和体长,出生时和断奶时各组犊牛间这些数据差异均不显著,但饲喂玉米淀粉组犊牛体重和体尺均高于其它组。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总干物质采食量、饲料利用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血糖,血中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肌酸酐都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与饲喂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的犊牛相比,玉米淀粉组犊牛在第8、10、12周血糖低而尿素氮浓度高。燕麦淀粉组的腹泻率比其它组的高。添加淀粉的开食料对犊牛的呼吸、体温和日常表现没有影响。综上所述,饲喂添加玉米淀粉犊牛开食料的采食量高于其它3组。  相似文献   
8.
现代犊牛代乳料应用广泛,但由于某些替代蛋白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导致犊牛对代乳料中的部分营养物质无法正常吸收,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对断奶后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对断奶后犊牛生产性能、料重比、胴体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60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采用完全区组设计,按体重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l组和试验2组.试验中直接给犊牛饲喂纳豆芽孢杆菌菌液,至其开食料采食量达到规定要求时断奶,之后再饲喂7周屠宰,称胴体重.结果表明:(1)断奶后,试验1组犊牛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了16.2%(P=0.09),试验2组提高了22.1%(P=0.02);(2)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1组和试验2组犊牛日采食量分别提高了6.1%(P>0.05)和5.6%(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料重比也有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4)试验1组、试验2组胴体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0.
脂肪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对脂肪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脂肪是人和动物体不可缺少的、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调节作用的营养物质。作者综述了脂肪对脂类代谢、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免疫机能、细胞膜功能、大脑功能、基因表达方面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