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我室研制的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苗免疫马血清中的补体,观察其灭活前后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结果: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在体外试验,对锥虫形态活力不认异常;巨噬细胞对用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仅达8%;在体内试验,锥虫对小白鼠具有致病力,潜伏期为3~5d,存活期为8~16d。未灭活补体的免疫血清,可使锥虫形态异常,活力减退、停止;用未被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注射小白鼠可健活60~70d,巨噬细胞对未用灭活补体的免疫马血清处理的锥虫吞噬率高达91%。生物试验表明:被吞噬的锥虫均无感染力。从而看出补体在本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伊氏锥虫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侵袭牛、马、骆驼等家畜,对畜牧业危害严重。动物感染伊氏锥虫后,机体能产生强烈的兔疫应答,但由于锥虫不断改变其表而糖蛋白结构,产生免疫逃避,因而机体不能最终清除锥虫的感染[1]。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两种作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实验感染家兔,同时检测家兔的免疫反应和观察家兔的病理变化,旨在初步探讨兔疫反应在锥虫感染中的作用以及锥虫病的致病机理,为伊氏锥虫病的免疫学和病理学提供资料。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小鼠,雄性家兔。购于解放军农牧大学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我们于长春市、怀德县、双辽县的脑炎病马体内,先后获得9株病毒、均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过去,鉴定病毒的程序通常是:动物感染范围试验、交互补体结合反应、交互中和试验或交互保护力试验等,最终判定。此法颇麻烦,最快需三周才得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诊断上的要求。本次病毒鉴定,我们应用冷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法和一般方法对比进行,9株病毒,用荧光抗体法在3小时内即得出肯定结果,一般方法则需45天完成,两法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锥虫在宿主体内寄生时,不断地发生抗原变异,以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因此,要获得表型一致的锥虫,必须将其克隆化.克隆后的锥虫还具有相同的基因型,是开展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虫体耐药性等研究的前提条件.最近,Keymer等指出,克隆的手段对于寄生原虫的性别研究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锥虫的克隆方法大多根据Lanham和Godfrey的报道.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需要使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我们将其改进后,对5株锥虫进行了克隆,分别获得3/10、5/10、4/10、6/10和5/10的克隆株,结果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SDS—PAGE和IEF电泳对伊氏锥虫和媾疫锥虫的蛋白组分进行了分析.在SDS—PAGE中,伊氏锥虫有21条带.媾疫锥虫有19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分子量40000~90000之间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表面糖蛋白上,伊氏锥虫为43000,媾疫锥虫为60000.在IEF电泳中,伊氏锥虫出现26条带,媾疫锥虫出现33条带,两种虫体的蛋白质区带在等电点4.8~5.6之间相同,而在5.6~7.0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还对马媾疫锥虫的蛋白质进行了双相电泳分析,显示出86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6.
此项研究用不同浓度橘皮油在温室内对小白鼠作驱避蚊虫试验,1~2%者2~3h有驱避作用、5~7%者4h有驱避作用。用不同驱避剂在自然环境和温室内对小白鼠作驱避蚊虫对比试验,结果:7%橘皮油、蚊怕水(RANBOW,USA)和驱蚊露均有4~5h的驱避作用;7%橘皮油及其0.5%单体亦有相同的驱避效果。从人群和马骡的现场试验观察,对人体仅观察2h、对马骡观察4~4.5h,均有驱避作用;个体和群体驱避时间基本相同。各项试验的空白对照均有蚊或蠓、蝇叮咬  相似文献   
7.
1959—1964年我国新疆、四川、青海、吉林、内蒙等省(区)的马属动物发生了“疑似马传染性脑脊髓炎”(以下简称疑马脑炎)据统计,发病率为3—14%,死亡率为28—73%,死亡马(骡)8万余匹。我所梅祥林等于1964年从新疆、青海、四川省8例病马的16份肝、脑组织,经家兔脑内传代方法获得10株病毒。当时鉴定三省毒株相同,且都与苏联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I型)有共同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乙脑病毒感染的研究,国内外都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诊断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动物分离病毒和血清学试验的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尤其以感染动物的血液为材料进行检查、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但是,目前将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报道还不多见。 我们以人工感染乙脑病毒的豚鼠血液接种鸡胚,经一定时间孵育后制备单层细胞,  相似文献   
9.
1982年从沈阳××奶牛场溃疡性乳头炎病牛的局部病变中分离获得828A和828B两个病毒株。经过对828A毒株的系统鉴定,证明为牛疱疹病毒Ⅱ型(BHV2),也称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该病毒具有较广泛的细胞感染范围,其中以犊牛肾继代细胞和犊牛睾丸原代细胞最敏感。病毒可在人工感染的犊牛体内繁殖,并能从血液、病变皮肤、淋巴结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硷变性及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提纯了大肠杆菌pSLM004质粒,经酶切分析证实了耐热肠毒素(STⅠ)基因片段在pSLM004中的定位,并成功地分离回收了STⅠ基因片段;采用随机引物法对STⅠ基因片段进行了α-32P标记,成功地制备了STⅠ基因探针,菌落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