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是抗原抗体相结合的产物.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IC的免疫球蛋白是结合了抗原的抗体,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C的形成是机体清除有害抗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IC又是机体的一种致病因素。因此,长期以来IC与疾病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2%和3.5%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对麻鸭、土鸡、乌鸡、鸽子四种常见家禽的血清免疫复合物进行含量测定,并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含量在同一种家禽的不同PEG浓度处理间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家禽间的同一PEG浓度处理间也均有显著差异。电泳图谱表明,四种家禽血清免疫复合物的电泳条带有一定差异,而同属鸡形目的土鸡和乌鸡之间的条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余薇  李智 《农业考古》2007,(3):340-342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我国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优化,缩小城乡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南昌县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研究了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探讨了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伴生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栽培小麦的优异性状,以6个伴生栽培小麦基因型和6个普通栽培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伴生栽培小麦收获指数平均值为0.3823,普通栽培小麦比其高了28.0%,两者差异极显著;伴生栽培小麦单株穗数比普通栽培小麦多6.0穗,多出幅度为50.5%,两者差异极显著,千粒重平均值为26.38 g,普通栽培小麦是伴生栽培小麦的1.68倍,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6个伴生栽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4.53%、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37.00%、沉降值的平均值为30.72%,均高于普通栽培小麦,差异极显著,水分为12.82%,小于普通栽培小麦,与普通栽培小麦比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余薇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57-59,85
为了解大穗型与多穗型小麦基因型的单株生产潜力,以5个大穗型基因型和5个多穗型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株距14cm、8cm和2cm 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对单株产量及产量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穗型的基因型都有较高的单株产量潜力,在株距14cm密度处理中单株产量最高,均达到20 g;多穗型基因型单株产量在株距14cm和2cm的密度处理中分别比大穗型基因型多0.8g和0.5g,差异显著,在株距为8cm的密度处理中后者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大穗型基因型对生存环境反映敏感,适应范围窄,而多穗型基因型则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多穗型基因型在株距14cm和2cm密度处理条件下穗数高出幅度大于穗粒重高出的幅度,说明穗数是影响其单株产量在这两个密度处理条件下高于大穗型基因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三联酸奶直投发酵剂制备工艺。利用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以及长双歧杆菌,对混菌发酵制备工艺和纯菌复配工艺2 种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比。通过对比2 种工艺制备的直投发酵剂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酸度及双歧杆菌活菌数等,获得最佳的制备工艺为用纯菌种发酵的复配直投式发酵剂工艺,3 种菌复配比例为1:1:3,其发酵酸奶的发酵凝固时间约3 h,酸度达到60°T。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小麦成熟期过度淋雨对种子质量的影响,以1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在连阴降雨(降雨量为53.6mm)条件下,对淋雨前后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幼苗形态生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过度淋雨对种子千粒重影响显著,淋雨前比淋雨后10个基因型平均高2.58g,幅度为5.51%;(2)过度淋雨对种子发芽率也有显著影响,淋雨前比淋雨后10个基因型平均高28.4%;(3)过度淋雨前后的种子幼苗形态生理特性差异显著,10个基因型平均根长、根条数、苗高、鲜重和干物重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新型氮肥施用模式对杂交稻嘉禾优7245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氮(225 kg/hm2)和减氮20%(180 kg/hm2)水平下,水稻产量均以稳定性复合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SF1 N70+PUN30、SF2 N70+PUN30)处理最高,分别达11771、10760 kg/hm2;且减氮20%(SF2 N70+PUN30)处理产量与常规施氮(PUN100)、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CRN100)和有机缓控释肥+普通尿素一基一追(OCR1 N70+PUN30)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相反,减氮20%显著降低了PUN80、CRN80、OCR2N70+PUN30处理水稻产量,较PUN100分别降低12.3%、12.1%、11.8%.OCR2 N70+PUN30、SF2 N70+PUN30处理显著降低了分蘖期水稻叶片、茎鞘氮累积量,但OCR2 N70+PUN30增加了齐穗期和成熟期水稻叶片氮累积量,而SF2 N70+PUN30增加了齐穗—成熟期水稻叶片、茎鞘氮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叶片转运氮贡献率.二者不同的氮累积、利用转运策略均有助于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因此,推荐180 kg/hm2施氮水平下70%稳定性复合肥+30%普通尿素一基一追可作为当地杂交稻嘉禾优7245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1994年,澳大利亚Macquaire大学的WiUkins和Willimm在意大利Siena召开的双向电泳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蛋白质组”这一名词,并将其定义为“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余薇 《现代园艺》2014,(16):210-210
尽量减轻环境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本文将在园艺工程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