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目前,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饲料残剩、溶失及其代谢产物的低降解率是影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叶元土等(2002)研究发现,养殖生产中投喂的饲料中没有被利用部分沉积于水域环境中,对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担。黄鳝配合饲料在形态上主要经历了粉状、颗粒、膨化颗粒3个阶段。膨化颗粒饲料经过膨化加工工艺,能改善淀粉的糊化度,提高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豆油、鱼油及二者混合后的油脂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4%豆油、2%豆油+2%鱼油及4%鱼油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 318.88±2.47)g的草鱼9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60 d。【结果】结果表明:(1)混合油组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豆油组增重率则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的结果与增重率(WGR)相同;肝体指数(HSI)以4%组鱼油组最低,显著低于4%豆油组(P0.05),2%豆油+2%鱼油混油组介于二者之间,与其他两组均无显著性显著(P0.05);3组试验鱼的腹脂率(IPF ratio)、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背肌及腹肌中粗蛋白的含量皆以混合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鱼油组与豆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草鱼背肌及腹肌肌肉中所含的脂肪酸受饲料脂肪源影响,添加混合油或鱼油组的饲料喂养的草鱼肌肉中EPA与DHA的含量与豆油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混合油组与鱼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饲料中豆油和鱼油混合作为草鱼脂肪源,不仅可促进草鱼生长,较单纯使用豆油,还可显著提高肌肉中EPA、DHA的含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及铜在黄鳝组织中的蓄积规律,为确定黄鳝配合饲料中铜水平和保障黄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试验以五水硫酸铜为铜源,采用等对数间距的形式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36.8、135.7、500.0 mg/kg的铜,实测饲料铜水平分别为14.21、23.95、37.01、135.63、499.63 mg/kg,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投喂初重为(62.09±1.07)g黄鳝60 d后测定生长指标、形态参数、体成分、组织铜蓄积量和血清生化指标。每种饲料投喂4个养殖箱(重复),每个养殖箱投放30尾黄鳝。结果显示: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为先升高后降低,饲料系数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在饲料铜水平为37.01 mg/kg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系数均表现最佳。饲料铜水平对黄鳝全鱼、肝脏、肠道、脾脏及皮肤铜蓄积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肾脏和肌肉铜蓄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且各组黄鳝肌肉铜蓄积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黄鳝不同组织铜蓄积量表现为肝脏>肠道>脾脏>全鱼>皮肤,其中499.63 mg/kg铜组肝脏铜蓄积量超过国家食品中铜安全限量标准(50 mg/kg)。饲料铜水平对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KP)及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升高,黄鳝血清谷丙转氨酶(GPT)、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升高后趋于平稳,其中血清GPT活性表现为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37.01 mg/kg铜组(P<0.05),血清Cu-Zn SOD活性和T-AOC表现为37.01、135.63、499.63 mg/kg铜组显著高于14.21、23.95 mg/kg铜组(P<0.05)。由此得出,摄食适宜铜水平的饲料可提升黄鳝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铜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降低黄鳝的生长性能。铜主要蓄积于黄鳝肝脏及肠道,摄食高铜饲料会引发黄鳝肝脏铜蓄积量超标,并存在肝脏损伤风险,但对肌肉的食用安全性未见显著影响。以饲料系数及增重率为评价指标,60~95 g的黄鳝对饲料中铜的需求量为44.29~45.84 mg/kg。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A(VA)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道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以VA醋酸酯(50万IU/kg)作为添加源,制作添加水平分别为0(3 201)、500(3 620)、1 000(4 010)、2 000(4 730)、4 000(6510)、8 000(9720)、16 000(16 890)IU/kg(括号内为VA在饲料中的实测值)7种不同水平饲料,编号为A~G组,用7种不同水平饲料分别投喂(7.32±0.02)g的黄鳝,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5尾,养殖70 d。实验结束后比较七组黄鳝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并基于生长性能比较A组、D组、G组肠道微生物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D组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B~G组绒毛高度和C组微绒毛高度显著升高,C~D组肌层厚度和C~E组粘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以黄鳝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得出黄鳝VA适宜需求量为3 849.96 IU/kg。A、D、G三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其中D组黄鳝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提高了黄鳝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邻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鳝幼鱼对水体中Cu~(2+)的耐受性,在水体硬度(以CaCO_3计) 60 mg/L、p H为7.2、水温(26.2±1.2)℃的条件下,对体质量(12.52±0.12) g的黄鳝幼鱼进行了Cu~(2+)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对黄鳝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分别为6.764、4.971、1.930、1.029 mg/L,安全浓度(SC)为0.109 2 mg/L; Cu~(2+)对黄鳝幼鱼的毒性为高毒等级。黄鳝幼鱼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离开水底做无规律游动,体表分泌大量黏液,肛门红肿,身体绷直,将吻端探出水面,鳃腔内可见血块。建议在黄鳝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铜制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糖源(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粘米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及对黄鳝[初始质量为(21.08±0.43)g]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7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黄鳝.试验饲料配制,使用秘鲁鱼粉、大豆浓缩蛋白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1:1)为脂...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幼鳝对鱼粉、蚯蚓粉、豆粕及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为开发绿色健康幼鳝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饲料以Y2O3为外源指示剂,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试验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均重为(13.01±0.01)g的黄鳝40尾,共800尾。饲喂1周后,用虹吸法收集粪便待测。试验进行30 d。结果表明:4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在45.64%~85.65%(大豆磷脂>鱼粉>蚯蚓粉>豆粕,P<0.05)。4种饲料原料的磷表观消化率在13.73%~76.33%(大豆磷脂>蚯蚓粉>鱼粉>豆粕),其中大豆磷脂的磷表观消化率与蚯蚓粉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鱼粉和豆粕(P<0.05)。豆粕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综上,大豆磷脂、蚯蚓粉能作为黄鳝的优质饲料磷源,而豆粕在饲料中添加过多可能造成磷不足。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