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 3种不同的培养基从马铃薯根际土壤和叶片中共分离出 78株细菌,优势菌属是 Pantoea,占菌株总数的 55.13%。马铃薯根际土采用 R2A培养基(27株优势菌,1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相对较好,阿须贝培养基(31株优势菌,9个菌属)次之,土壤浸提液培养基(1株优势菌,1个菌属)最少;马铃薯叶片内生菌用阿须贝培养基(19株优势菌,3个菌属)分离的细菌多样性较差。采用 Salkowski比色液显色法定量测定菌株产 IAA能力,结果表明有 58株细菌具有分泌 IAA的能力,占测定菌株总数的 74.36%,从马铃薯根际土(42株优势菌,13个菌属)筛选的产 IAA菌数量及细菌多样性均高于马铃薯叶片内生菌(16株优势菌,2个菌属)。根据菌株产IAA能力强弱和分离部位及分离培养基的差异,选择 7株产 IAA菌进行促生特性和马铃薯盆栽幼苗促生能力等研究,结果显示:有 6株产 IAA菌具有 ACC脱氨酶能力,1株产 IAA菌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2株产 IAA菌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两轮温室促生实验结果显示,菌株 Pantoeasp.MLS-34-25对马铃薯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是生产微生物肥料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2.
<正>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传染性、致命的猪病毒性出血性疾病。被认为是猪类最危险的病毒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必须报告的疫病之一,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之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猪瘟的临床症状高度相似,非专业技术人员凭肉眼很难辨别,只有通过实验室方法才能确诊。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确诊,随后的几个月里我国其他省份相继发现非洲猪瘟疫情。现就不同国家应对非洲猪瘟的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黄鳝饲料概略养分的含量差异,试验选用10种市场常见品牌的11种黄鳝饲料进行常规概略养分的含量分析,包括饲料中的粗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脂肪以及钙、磷含量的测定。所有试验样品进行两个水平测定,测定结果符合《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18823-2010),以2水平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结果表明,当前市场常见饲料的含水量般10%,蛋白质含量40%,脂肪含量10%,粗灰分含量14%,粗纤维含量4%,钙含量3%,磷含量2%。即在生产中应根据黄鳝规格的大小选择或配制适应的饲料,以符合其生长发育并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固氮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是近年来发现的许多植物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bacteria, PGPB)共有的一个特征性酶,很多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能够增强植物抗逆性,缓解干旱、淹水、盐碱、高温、病虫害等对植物的危害。因此,ACC脱氨酶阳性细菌的筛选和研究对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量样品中分离、筛选到1株ACC脱氨酶阳性固氮菌,编号为7037,该菌株ACC脱氨酶活性为-丁酮酸2.530 mol /(hmg),protein,固氮酶活性为C2H410.068 nmol /(hmg), protein;具有较为广泛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被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的一个种。盆栽试验显示,小白菜接种7037菌株比对照组鲜重增加了139%,差异极显著。该菌株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成为微生物肥料的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5.
贺国强  王磊  邓志平  李华敏  高淼  陈三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75-3876,3888
[目的]为小麦田间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中,分别以清水、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W6、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B液(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复合菌剂C液(W6、C4、Yu62、S20等比例复配)对小麦种子浸种后,测定种子芽、根的长度、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种子发芽指数、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活力指数。在小麦田间试验中,分别将菌剂W6、菌剂C4、菌剂S20、菌剂Yu62、复合菌剂A液、复合菌剂B液、复合菌剂C液于小麦苗期、分蘖期根部浇施接种于小麦,并以清水作为对照,统计小麦株高、籽粒千粒重及产量。[结果]小麦菌剂浸种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除菌剂C4处理外,单菌W6、S20、Yu62处理及复合菌剂处理A、B、C均在小麦种子发芽率、芽长、根长、单株生物量干重、单株生物量鲜重、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方面较对照有所提高,且以复合菌剂C处理效果最好。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均可以促进小麦生长,使小麦增产,其中复合菌剂A、B、C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39%、8.06%、14.49%。复合菌剂A、B处理千粒重及株高均高于对照,千粒重分别增加5.6%、0.8%,株高分别增加2.93%、1.51%。[结论]复合菌剂C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达14.49%,有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菠菜内生固氮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生固氮菌具有促生、病原菌的防治及生物固氮等作用,并且占据着植物组织内有利于营养供应和微环境适宜的生态位,是重要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从菠菜根内分离筛选优势内生固氮菌7株,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5株,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各1株。菌株Pseudomonas sp.BCE6和Pseudomonas sp.BC-E8固氮酶活性较高,分别为(13.19±0.32)和(12.11±0.96)C2H4nmol/(mg protein·h),与圆褐固氮菌(ACCC11103)的固氮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菌株Pseudomonas sp.BC-E7具有固氮酶活性[(8.42±0.03)C2H4nmol/(mg protein·h)]、产IAA能力[(59.58±4.15)μg/m L]、ACC脱氨酶活性[(5.067±0.376)μmol/(mg protein·h)],拮抗立枯丝核菌ACCC36124(Rhizoctonia solani)、麦类赤霉病ACCC36272(Gibberella zeae)等4种常见土传病害。菠菜内生固氮菌Pseudomonas sp.BC-E7是一株多功能内生菌,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常规稠油修井过程中,容易造成井喷污染事故、地层热能损失、洗井液对油层造成污染、部分井热注后溢流放不尽和作业施工周期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稠油高温带压作业装置,实现了在高温、高压下修井作业。该装置无需洗压井作业,避免修井液破坏地层温场和污染油层,防止修井液造成的油气层颗粒堵塞、水化膨胀等伤害,保持地层压力,减少地层能量损耗,有效的保护油气层,增加油气层的产出能力,延长油气层的寿命,并可避免井喷事故。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具有降解多菌灵功能的菌系和菌株,了解菌系构成和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确定实验室条件下菌系和菌株对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效果.[方法]采用无机盐培养基富集、筛选降解多菌灵菌系及菌株,比色法测定菌系及菌株降解多菌灵能力,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合切胶回收测序分析菌系构成,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常规鉴定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到9个菌系,纯培养条件下10d对初始浓度6 00mgL-1多菌灵降解率23.14%-70.64%;从5个降解菌系中筛选到5株降解菌,编号为111-3、161-4、165-2、166-2、167-4,纯培养条件下15d对初始浓度600mg·L-1多菌灵降解率33.90%-72.66%;菌株111-3、165-2、166-2、167-4初步鉴定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菌株161-4初步鉴定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接种筛选到的9个菌系和5株降解菌处理污染土壤,72h对初始浓度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均达到90%以上;每个降解菌系大约由6-10株优势细菌组成,筛选到的降解菌株占菌系构成约1/10,推测菌系中其它菌株可能与多菌灵降解中间产物的进一步分解有关.[结论]筛选到9个多菌灵降解菌系和5株降解菌,72h对污染土壤中5 mg·kg-1多菌灵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红球菌属是目前已知的环境中降解多菌灵的优势种群;筛选到的降解菌只是菌系构成的小部分,菌系对于残留农药降解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草鱼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豆油、鱼油及二者混合后的油脂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含4%豆油、2%豆油+2%鱼油及4%鱼油的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 318.88±2.47)g的草鱼9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60 d。【结果】结果表明:(1)混合油组草鱼增重率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豆油组增重率则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的结果与增重率(WGR)相同;肝体指数(HSI)以4%组鱼油组最低,显著低于4%豆油组(P0.05),2%豆油+2%鱼油混油组介于二者之间,与其他两组均无显著性显著(P0.05);3组试验鱼的腹脂率(IPF ratio)、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背肌及腹肌中粗蛋白的含量皆以混合油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鱼油组与豆油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草鱼背肌及腹肌肌肉中所含的脂肪酸受饲料脂肪源影响,添加混合油或鱼油组的饲料喂养的草鱼肌肉中EPA与DHA的含量与豆油组相比均有显著提升(P0.05),混合油组与鱼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饲料中豆油和鱼油混合作为草鱼脂肪源,不仅可促进草鱼生长,较单纯使用豆油,还可显著提高肌肉中EPA、DHA的含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