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了探明混饲对吡喹酮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分别采用口灌和静注不同的给药方式,在合适的时间点采集样品,经样品处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参数。结果显示:口灌吡喹酮原药时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_(1/2β))、达峰时间(T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2 h、18.1 h、0.4 h、19 885.8μg·h/L和47.0%。口灌吡喹酮和饲料混合物,其相应参数t_(1/2α)、t_(1/2β)、AUC和F分别为0.4 h、8.6 h、0.6 h、14671.7μg·h/L和34.7%。通过比较发现口灌吡喹酮原型药物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和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混饲,混饲吡喹酮达峰时间要明显高于口灌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4.
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1].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研究员等在2007年对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阶段的理论假设: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及聚集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季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决定水华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2].水华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自身容量[3].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黄芪多糖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中的应用,本研究参照农业农村部新渔药临床试验中心关于免疫调节剂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SOP开展了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的药效学及安全性临床评价。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明显提高斑点叉尾■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Ⅲ期临床中发现黄芪多糖不仅可增强斑点叉尾■免疫,提高其抗细菌感染的能力,还可促进斑点叉尾■生长,效果最优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安全性临床评价发现每日投喂20 mg/kg鱼体重的黄芪多糖对斑点叉尾■无害。上述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斑点叉尾■的养殖中,建议饲料中每日添加量为20 mg/kg鱼体重。  相似文献   
6.
从患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DB01,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DB01为发病黄鳝的病原菌。菌株DB0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序列分析显示,菌株DB0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B01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五倍子、黄柏、地榆及乌梅等中草药对菌株DB01抑菌作用强。  相似文献   
7.
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分离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联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发现,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摩氏摩根菌基本一致,进一步通过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菌株与摩氏摩根菌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9%以上,因此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中等敏感,对多西环素、链霉素和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此外,联合抑菌试验发现多西环素与二氢辣椒碱联用后具有协同抑菌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本次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细菌为耐药性摩氏摩根菌,可选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或二氢辣椒碱和多西环素的复方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一、准确诊断生物性病害病原主要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等,而非生物性疾病主要包括营养、环境影响及机械损伤等,因此可知引起病害暴发的因素多种多样。目前疾病暴发呈现多种症状,而不同疾病很可能出现相同或者类似症状,具备很强的迷惑性,如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出血病  相似文献   
9.
鲟鱼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硬磷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长江水系的有中华鲟(A 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 和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黑龙江水系的有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达氏鳇(Huso dauricus);新疆地区有裸腹鲟(A cipenser nudiventris)、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鲟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的名特优珍品,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鲟鱼肉和卵的蛋白含量高达18%和29%.鲟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籽酱,是由鲟鱼卵加工而成,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  相似文献   
10.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与gyrB[DNA促旋酶(gyrase)B亚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X15株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肝、肾、脾及溃烂皮肤肌肉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的乌鳢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发病乌鳢体内分离到与菌株JX15一致的菌株,可以断定菌株JX15是本次乌鳢发病的病原菌,其LD50为3.4×105 cfu·g-1。JX15株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及头孢噻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本研究证明了江西南昌某养殖场的乌鳢溃烂病是由摩氏摩根菌感染所引起的,可选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