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调控防治池塘蓝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蓝藻对水体的危害 1.蓝藻“水华”中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微囊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其他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对鱼类有利的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就受到很大的影响。2。池塘中出现蓝藻“水华”时,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水体的水质开始恶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加浊度,水面被藻类遮盖,  相似文献   

2.
正天气炎热,水温升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很容易大量繁殖。蓝藻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水质问题之一,尤其在下半年高温时期,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加上6、7、8、9月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很容易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当水温28~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故水温高是蓝藻暴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更容易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某些藻类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或赤潮[1].近年来我国爆发的水华典型有"太湖蓝藻事件"、"巢湖蓝藻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据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报道,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 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6亿元[2].在水华、赤潮频繁发生的今天,国内外学者虽然研究出了一些有效抑藻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抑藻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虹漫  冷云 《内陆水产》2003,28(12):31-31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湖靛)。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蓝藻的光合器内有两类天然复合物: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和藻胆体,它们协同作用使蓝藻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并贮存于细胞中,这些能量被进一步用来将无机物合成为细胞内的各种有机成分。我国近年的调查显示:滇池、太湖和巢湖已出现因蓝藻过渡生长而…  相似文献   

6.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蓝细菌,是广适性藻类,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尤其是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相似文献   

7.
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湖靛).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蓝藻的光合器内有两类天然复合物: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和藻胆体,它们协同作用使蓝藻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并贮存于细胞中,这些能量被进一步用来将无机物合成为细胞内的各种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8.
蓝藻大量堆积、死亡与黑水团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大部分湖区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夏季水华很严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诱发黑水团。2011年8月28日至9月27日在太湖梅梁湖杨湾水域进行为期1个月的原位蓝藻堆积围隔试验,分析蓝藻大量堆积、死亡过程中水体关键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试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其与黑水团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藻积聚死亡会导致水体处于缺氧状态,水体溶解氧浓度基本在0.2mg/L上下波动;同时,水体主要营养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TN、NH4+-N和TP浓度最高值分别为初始值的16、48和46倍。高温时段打捞水体表面积聚的蓝藻是防止蓝藻死亡进一步恶化环境的有效措施。蓝藻死亡的同时会促进致黑物质的产生,丰富的有机污染底泥的参与对于黑水团的形成有决定作用,但形成典型的黑水团需要一定水平的风浪扰动。  相似文献   

9.
池塘或湖泊中往往由于某些浮游植物过盛繁殖,使水体表面覆盖着该植物体的颜色,这种现象称“水华”或“水花”。目前人们对“水华”的评说不一,一般认为组成“水华”的藻类若能被鱼类所消化、利用,则认为是好的水华,而蓝藻类在温暖季节繁殖形成微囊藻、鱼腥藻水华,俗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加压使蓝藻细胞内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因失去浮力而下沉的原理开发了一些控藻技术,如加压控藻船、深井加压控藻等,已应用于缓解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的蓝藻水华堆聚问题。但对加压后下沉蓝藻的去向及其可能导致的水质生态风险尚缺乏研究。为探讨加压后微囊藻的生长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加压对微囊藻的伪空胞、细胞形态、群体粒径、光合活性、漂浮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未加压和加压微囊藻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在0.7 MPa、30 s加压条件下,漂浮在水体表面的微囊藻群体在加压后迅速下沉,漂浮率由95%下降至1.99%;藻细胞内的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变形萎缩,群体粒径变小,光合活性下降,但细胞膜未破损。未加压和加压后的藻样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培养的第3天,加压下沉的藻在光照条件下有17.91%重新上浮至水体表面,并且其光合活性逐渐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上浮藻细胞内有伪空胞重新生成;同时反转录PCR结果表明,实验第3天光照加压处理组伪空胞gvpA和gvpC基因表达较其他实验组显著上调,也表明细胞进行了伪空胞合成过程。所有处理组水体中溶解性总氮(Dissolved Total Nitrogen,DTN)含量在前3天无明显变化,但3天之后均不断上升;且加压后水体中DTN含量在无光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更高。综上所述,加压控藻技术能使水体表面的水华微囊藻迅速下沉,减少表层水华;但下沉的微囊藻在有光条件下3天内能部分重新上浮,而在无光条件下更易衰亡释放有机物导致水体DTN含量增加。建议宜及时清除加压后下沉的蓝藻,避免蓝藻再次上浮形成水华,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汤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水质状况,于2010年5、8、11月及2011年2月连续4个季节分别对其浮游植物、水文特征和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58属、105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其物种数季节变化为:夏>秋>冬>春.各样点物种数呈现出由河流区向湖泊区递减的变化趋势.浮游植物丰度变幅较大,在3.27×106~128.90×106个/L,其中冬季丰度最低,春季最高.春季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蓝藻组成,夏季主要由蓝藻和绿藻组成,秋季为隐藻和硅藻,冬季主要由硅藻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春季水质最差,且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微型硅藻链状弯壳藻(Achnanthidium catenatum)为春季水华的绝对优势种.水华暴发可能受降水、水库调度、营养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养殖塘口在夏季高温季节十分容易产生大量蓝藻,2015年以来每年均有因处置蓝藻不当而造成河蟹死亡导致严重损失的案例,河蟹养殖户损失惨重,故如何正确应对蓝藻暴发显得非常重要。一、蓝藻的形式与危害蓝藻(水华)大量出现时,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  相似文献   

14.
藻类水华会释放大量毒素和有害物质,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给渔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生物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有害藻类大量爆发。主要生物控制作用包括,一方面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加速营养元素沉降或脱离水生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限制或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使水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第一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  相似文献   

16.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7.
微囊藻水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后,可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早晨很容易观察到,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耗”,福建称之为“铜绿水”。近年来,受养殖模式改变及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影响,微囊藻的发生有加剧的趋势,一些地区池塘微囊藻的发生率高达30%~50%,小型水库和湖泊等大水面也时有发生,这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一、微囊藻水华的主要危害1.微囊藻大量繁殖能抑制其它有益藻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水体老化,不利于鲢、鳙鱼的生长。2.强烈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p…  相似文献   

18.
有一部分蓝藻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如红海束毛藻大量繁殖时,能形成有臭味的赤潮。由这些蓝藻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能导致养殖动、植物的大量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淡水蓝藻大量繁殖时形成水华,不但大量消耗养殖水体中的氧气,而且释放的毒素对淡水养殖动、植物也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养殖水体底栖鱼类肠道排泄物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将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用野外养殖水域沉积物(底泥)混匀包埋,在10、15和20°C梯度温度下进行休眠体复苏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休眠体主要复苏期为第3~15天,在10和15°C条件下,青鱼排泄物组(MP)、鲇排泄物组(SA)和青鱼-鲇排泄物混合组(MP-SA)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且MP组也显著高于SA组和MP-SA组;在20°C条件下,MP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显著高于SA组、MP-SA混合组和CK组,但SA组和MP-SA组与CK组复苏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MP组沉积物中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为主,SA组和MP-SA组优势菌群分别以芽孢杆菌和厚壁菌为主,第0~12天为菌群增殖期,且此期间沉积物-水体界面(SWI)实验MP组、SA组和MP-SA组溶解氧含量(DO)和氮磷比(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能促进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且这种促复苏效果在低温区间(10~15°C)更显著,可能是排泄物中菌群在生长增殖期降低了沉积物-水体界面N/P和DO的结果。研究结果对养殖水体底泥清淤和春季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存在了33~35亿年,种类繁多,螺旋藻、发菜等都属于蓝藻的一种。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强,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容易暴发成水害。平时在养殖水面、湖泊中看到的漂在水面上一层绿油油的油漆状的植物,那就是蓝藻,当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像一层粘糊糊的油漆,这种现象叫做"水华",如果蓝藻泛滥生长,范围大,就形成"湖淀"。在北方地区养殖生产中常见种类有微囊藻、螺旋藻、鞘丝藻、席藻等。蓝藻暴发时有时种类单一,有时多个种类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