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谈蓝藻水华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湖靛).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蓝藻的光合器内有两类天然复合物:叶绿素a蛋白复合物和藻胆体,它们协同作用使蓝藻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并贮存于细胞中,这些能量被进一步用来将无机物合成为细胞内的各种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池塘裸藻水华的特点、危害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华是水体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有蓝藻、甲藻、硅藻、隐藻、绿藻、裸藻等,其中,蓝藻、甲藻水华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3.
浅析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泥腐植质较多的池塘,因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大于7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就会迅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浮游植物对N、P的吸收速率遵循米氏方程。蓝藻水华的生成离不开合适的光照、气温、水文、气象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P(1∶1、5∶1、12.5∶1、30∶1、50∶1、80∶1)对菱形藻的生长速率、营养成分含量及氮磷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P对菱形藻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其中N/P为12.5∶1时,比生长速率最大,当N/P5∶1和N/P50∶1时,菱形藻的生长较慢,比生长速率为0.3~0.6/d;(2)藻细胞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在N/P为12.5∶1时,叶绿素的含量达到1.81g/ml,总脂肪、蛋白质、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的含量分别占干质量的29.9%、17.8%、15.3%、14.2%,高于其他N/P下的营养成分含量;(3)培养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明显下降,TN的利用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率均超过55%,最高为30∶1,达78%,TP的利用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高于90%。  相似文献   

5.
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010-2011年不同季节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采集到90种(属)浮游植物,蓝藻和硅藻在横山水库浮游植物季节性演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太湖流域首次发现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夏季在水库成为优势种并引起水华,密度达到1.01×108个/L.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的横山水库为拟柱胞藻水华奠定了基础.作为生态入侵种,拟柱胞藻可以产生毒素,危害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应加强监测和流域综合管理,防止拟柱胞藻水华扩散到流域内其它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6.
藻胆蛋白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PBP)是存在于蓝藻(Cyanophyceae)、红藻(Rhodophyceae)、隐藻(Cryptophyceae)和少数甲藻(Pyrrophyceae)中的一类色素复合蛋白,已知的藻胆蛋白主要可以分为4大类,即藻红蛋白(P h y c o c y a n i n s,P E)、藻蓝蛋白(Phycocvardn,PC)、藻红蓝蛋白(Ph  相似文献   

7.
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1].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研究员等在2007年对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阶段的理论假设: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及聚集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季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决定水华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2].水华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自身容量[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利用加压使蓝藻细胞内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因失去浮力而下沉的原理开发了一些控藻技术,如加压控藻船、深井加压控藻等,已应用于缓解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的蓝藻水华堆聚问题。但对加压后下沉蓝藻的去向及其可能导致的水质生态风险尚缺乏研究。为探讨加压后微囊藻的生长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加压对微囊藻的伪空胞、细胞形态、群体粒径、光合活性、漂浮率的影响,并比较了未加压和加压微囊藻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在0.7 MPa、30 s加压条件下,漂浮在水体表面的微囊藻群体在加压后迅速下沉,漂浮率由95%下降至1.99%;藻细胞内的伪空胞破裂,藻细胞变形萎缩,群体粒径变小,光合活性下降,但细胞膜未破损。未加压和加压后的藻样在有光与无光条件下培养的第3天,加压下沉的藻在光照条件下有17.91%重新上浮至水体表面,并且其光合活性逐渐恢复。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上浮藻细胞内有伪空胞重新生成;同时反转录PCR结果表明,实验第3天光照加压处理组伪空胞gvpA和gvpC基因表达较其他实验组显著上调,也表明细胞进行了伪空胞合成过程。所有处理组水体中溶解性总氮(Dissolved Total Nitrogen,DTN)含量在前3天无明显变化,但3天之后均不断上升;且加压后水体中DTN含量在无光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更高。综上所述,加压控藻技术能使水体表面的水华微囊藻迅速下沉,减少表层水华;但下沉的微囊藻在有光条件下3天内能部分重新上浮,而在无光条件下更易衰亡释放有机物导致水体DTN含量增加。建议宜及时清除加压后下沉的蓝藻,避免蓝藻再次上浮形成水华,防止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不同氮磷比(N∶P=4∶1、8∶1、16∶1、32∶1、80∶1)培养条件下,对福建沿海赤潮海域分离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均不适合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该藻在N∶P=32∶1条件下比生长率最快,为0.33 d-1。米氏凯伦藻对氮的需求高于磷,在适当的磷限制环境中能够维持更长的生长周期。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海域的低氮磷比,而是赤潮暴发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对营养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对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10.
湖南镇水库浮游生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至2007年间调查了蓝藻(Cyanophyta)暴发水体——湖南镇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了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6种(属),浮游动物73种(属)。单位水体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变化于0.49×106~16.71×106L-1之间,浮游动物则变化于8~3548L-1之间。春、夏季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oroides)水华持续数月,水体表层细胞密度高达2.28×108L-1,进入秋季后其优势逐渐被颤藻属(Oscillatoria)蓝藻取代。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螺旋鱼腥藻数量、总溶解固形物(TDS)和透明度(S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浮游动物演替主要与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毒素(EMC)、营养盐和螺旋鱼腥藻数量相关。由于高水平营养盐的存在,上行效应无法有效限制蓝藻的发生,水华蓝藻以其数量优势改变了水体理化条件,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因素,而营养盐可能通过主导可食藻类的生长,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动态。将水华蓝藻数量及藻毒素浓度作为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分别提高了对浮游植物、动物群落的解释15.6%和25.8%,说明水华蓝藻和藻毒素的存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在不同碳(C)、氮(N)、磷(P)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期为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理筛选优良藻种(株)。结果表明,这7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与C、N、P浓度总体呈正相关。相较对照组,C对旋沟藻、骨条藻和拟微绿球藻比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5%、19%和19%,P对比生长速率的最大促进作用介于25.01%~446.60%,硝酸盐为16.54%~77.52%,铵盐为15.79%~88.82%,尿素为25.16%~71.43%。7种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总体呈负相关,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拟微绿球藻和扁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其他藻华种相比无显著差别。微藻的氮磷吸收速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升高趋势,单位氮磷利用效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降低趋势。培养液中P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氮磷比均呈升高趋势。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亚心形扁藻可用于养殖尾水氮磷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12.
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颤藻(Oscillatoria sp.)是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常见蓝藻,其大量繁殖直接危害对虾养殖.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生长的影响,得出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光照度、盐度和pH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显著(P<0.05),温度<10℃和>30℃、光照度<50 lx和>1100 lx、盐度<15和>30、pH <5.2和>8.0是颤藻生长的限制条件;颤藻生长的阈值为温度10℃,光照度50 lx,盐度15.0,pH5.2;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颤藻生长的最低条件为温度15℃、光照度600 lx、盐度17.5、pH 5.5,温度对颤藻叶绿素a含量和干重影响最大,其次是盐度和pH.对虾养殖池可以通过调节盐度来控制颤藻生长.  相似文献   

13.
长期养殖的池塘,由于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十分丰富,在池塘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常出现水华现象。水华长时间存在,对鱼类生长非常不利,严重时还会发生水质恶化、鱼类中毒、发生鱼病甚至死亡事故。池塘中一旦发现水华现象,一般较难根治,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水华是由某些优势种的浮游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常见的有蓝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绿藻、裸藻、金藻、黄藻等。由优势种微囊藻引起的水华,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  相似文献   

14.
氮、磷、铁对定鞭金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25℃、光周期12 h:12 h、光照度3000 1x、盐度28、pH 8.3的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N、P、Fe对定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定鞭金藻生长的影响显著,N、P、Fe单因子的优水平分别为20.0、0.5、0.1 mg/L;在正交试验中,Fe对定鞭金藻的生长的影响显著,N、P、Fe交互作用对定鞭金藻的生长的影响不显著;N、Pe、Fe 3种营养盐离子添加量分别为15.0、1.5,0.3 mg/L时,定鞭金藻的平均生长率相对较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葡萄藻对养殖污水的净化作用,以及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对养殖巴西龟的生长及其抗病性的影响,采用悬浮葡萄藻和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处理的葡萄藻,比较了不同浓度(0.05、0.10、0.20、0.40 mg/L)的2种藻对污水中N、P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浓度(0.05、0.10、0.20 mg/L)的2种藻对巴西龟外观特性、体质量和血清AKP、ACP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悬浮藻对N、P的去除效果均非常显著(P0.05);低浓度的固定化藻对N、P的去除效果好,但作用时间相对滞后。悬浮藻、固定化藻在巴西龟养殖水体中,对N的去除效果优于去除P;2种藻均可使巴西龟的成活率达100%,且外观各组织器官正常,无病变,无炎症,体质量增加显著;悬浮藻可显著提高巴西龟血清中AKP、ACP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春夏之交,在沁阳市鱼种场的成鱼池中见到一种红褐色(酷似铁锈色)水华。1986年,该场曾用硫酸铜在亲鱼池药杀藻体,造成二百多尾鲢,鳙及草鱼死亡。几年来,这种水华一直威胁着鱼类的生存。为探明这种水华,从当年5月份起对形成这种水华的红褐色裸藻(Euglena sp.)的形态构造,生物学性、水华特征、生态条件、变化规律及其与鱼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贾雯  黄翔鹄 《水产学报》2013,37(3):465-472
颤藻(Oscillatoria sp.)为对虾养殖池塘中的一种常见的有害蓝藻。本实验以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的除菌体滤液和颤藻为基础,研究各自在不同阶段的溶藻效果,通过测定藻体干重、叶绿素a含量以及藻蓝蛋白含量,探究溶藻效果的最佳作用阶段及其作用机理,为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稳定期和衰亡期的除菌体滤液对颤藻的溶藻效果均影响极显著(P<0.01):7天后颤藻干重分别减少了51.77%、47.04%,叶绿素a含量分别降低了67.60%、59.13%,藻蓝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33.51%、30.97%;溶藻细菌除菌体滤液对延滞期的颤藻溶藻效果影响极显著(P<0.01):7天后颤藻干重减少了63.90%,叶绿素a含量下降了69.72%,藻蓝蛋白含量升高了54.17%。因此,本研究显示侧孢短芽孢杆菌培养至稳定期的除菌体滤液对延滞期颤藻的溶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  相似文献   

20.
《水产科技》2008,35(3)
目前,国内外治理蓝藻,主要有投放化学试剂、机械捕捞、生物拉藻、遮光除藻、电化学除藻、黏土除藻、人工湿地除藻等措施。采用化学措施除藻,需要投放大量的化学试剂,在破坏水环境同时,对水体中鱼类及底栖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由于藻类繁殖和生长的速度极快,传统的物理措施也难以彻底清除。近年来,国内外结合藻类的生理特征,创立了“超声除藻”这一灭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