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花[鱼骨]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鱼骨)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唇(鱼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外观上花(鱼骨)与唇(鱼骨)的吻长、下唇、两侧叶、颐部中央的三角形及体色有所差别,其他无明显不同;在可数及可量形状等指标上,鳃耙数、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等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大多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唇(鱼骨)(♀)×花(鱼骨)(♂)杂交育种的特点和可行性.结果表明:2008-2011年,共计获得约164万粒受精卵,杂交F1鱼苗111.7万尾.在水温18~26℃条件下,唇(鱼骨)(♀)×花(鱼骨)(♂)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可达到85.5%~89.2%、80.6%~81.2%和80%~85.6%.在水温(20±1)℃条件下,杂交F1受精卵在受精后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全长5.75 ~ 6.83 mm.杂交F1成鱼的体色和体型与母本比较相近.唇(鱼骨)(♀)×花(鱼骨)(♂)的杂交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美人蕉种植根区水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取用美人蕉(Canna indica)种植根区水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卵形衣藻(Chamydom onas ovalis)进行培养和观察,获得两种藻类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根区水在6 d对小球藻的化感效应为-0.7331,对卵形衣藻则为-0.4408;小球藻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数量在2~6 d差异显著(P<0.05),而卵形衣藻的细胞数量在5~6 d出现显著差异(P<0.05)。显微镜观察还发现,试验组卵形衣藻部分细胞颜色变白、细胞器溶解,并出现胶群体,对照组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实验说明美人蕉根系能分泌一些化感物质影响藻类生长,化感物质对藻类的影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幼鱼虹彩病毒感染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流行的病毒性病原体。方法: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黄鱼幼鱼内脏组织超薄切片。结果:发现大黄鱼幼鱼脾脏细胞肿胀,细胞内存在大量虹彩病毒颗粒。病毒颗粒直径约120nm,呈六角形,有一层蛋白质外壳,核心为核酸。病毒感染主要位于细胞质内。结论:大黄鱼幼鱼脾细胞感染的病毒是虹彩病毒,虹彩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可能是导致大黄鱼幼鱼夏季高温病暴发流行并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否可以作为四氯乙烯(PCE)和镉(Cd2+)联合污染生物指标,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PCE和Cd2+联合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SOD以及肝胰脏、肾脏POD的影响。结果表明:(1)PCE和Cd2+复合污染胁迫时,草鱼肝胰脏SOD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最高浓度组始终低于对照;(2)肾脏SOD在所有暴露浓度组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除最低浓度组在120 h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对照;(3)鳃组织SOD也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始终低于对照;(4)高浓度组(1/4TU和1/2TU)草鱼肝胰脏和肾脏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肝胰脏和肾脏的P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P0.05);(5)草鱼鳃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PCE和Cd2+分别破坏了酶的蛋白结构和诱导了鱼体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二者联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加剧了草鱼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董海军 《畜禽业》2007,(5):18-21
瘦素是由肥胖基因(obesity gene)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调控进食、能量消耗及体重。肥胖基因发生突变时,肥胖基因表达减弱,血瘦素水平下降,引起肥胖及相关疾病等。本文主要阐述了肥胖基因及其产物(瘦素)与肥胖之间的互作,使人们意识到一种新型的减肥药物即将问世。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亚致死毒性实验.研究了3种重金属离子Hg(Ⅱ)、Pb(Ⅱ)、Cd(Ⅱ)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3种重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Hg(Ⅱ)浓度为0.001 3~0.005 3 mg/L时,T-SOD的活性在12 h时达到最大;Pb(Ⅱ)浓度为0.468 0、0.936 0、1.872 0 mg/L时,T-SOD的活性分别在36、24、12 h时达到最大.Hg(Ⅱ)和Pb(Ⅱ)对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的影响均表现为随着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Cd(Ⅱ)对中华哲水蚤T-SOD活性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12 h时3个浓度组T-SOD值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用分别添加3%刺五加、蒲公英、枸杞子、金银花和大蒜单方中草药的基础日粮饲喂鲤(Cyprinus carpio),在第15 d和第30 d测定其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5 d时,血清GOT活性仅大蒜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血清GPT及红细胞CAT活性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30 d时,血清GO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血清GPT活性刺五加组和蒲公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红细胞CAT活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贞胜 《福建水产》2016,(6):445-452
实验利用水温从18~30℃骤升和缓升两种模式,高温胁迫处理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蝌蚪后,提取其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组织液,进行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等酶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高于内脏团(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提取液的LDH活力显著提高(P0.01)。高温胁迫下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的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水温骤升模式下的内脏团GSH-Px活力显著高于缓升模式(P0.01)。在30℃高温胁迫时,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水温骤升模式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SOD活力均高于缓升模式(P0.05,P0.01)。高温胁迫下CAT活力均显著下降(P0.01),且缓升模式下的棘胸蛙蝌蚪CAT活力显著高于骤升模式(P0.05,P0.01)。在两种升温模式下,高温胁迫对尾部肌肉的AKP活力均无显著影响;而在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高温胁迫下的棘胸蛙蝌蚪尾部肌肉和内脏团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骤升模式下高温胁迫的棘胸蛙蝌蚪内脏团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尾部肌肉(P0.01)。  相似文献   

10.
将不同浓度Cd2+、Hg2+、Pb2+液分别灌注罗非鱼嗅觉器官,研究其对EOG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离子对EOG反应均呈抑制效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及浓度有关,Cd2+、Hg2+、Pb2+有效IC50分别为33.91、67.73、191.44μg/L;毒性顺序为:Cd2+>Hg2+>Pb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美国是最早应用于3S技术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应用于军事,在导航、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应急通讯和气象卫星、环境保护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1]。随后世界各国竞相研发,3S技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刺参养殖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构建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模式,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式的单产高达3 191.25 kg/hm2,其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单产 1 875 kg/hm2,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504 k...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水体中铅(Pb)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影响,使用人工受精获得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胚胎和仔鱼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铅(Pb(NO3)2)为毒物源,探讨研究对象在胚胎期和仔鱼期受到5个(0~400μg/L)不同浓度水平铅持续暴露、半持续暴露以及暴露后恢复处理条件下,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抗氧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恢复组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在后期恢复过程中呈升高趋势;三种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胚胎期水体Pb浓度升高而升高。持续组和半持续组实验鱼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TAOC、SOD、CAT活性随着水体铅浓度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随着Pb浓度升高而升高,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剧;而相同Pb浓度水平之间,持续组和半持续组实验鱼三种组织中,持续组中TAOC、SOD、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变化大于半持续组。发现:南方鲇胚胎期受重金属暴露,后期恢复饲养,其鳃、肝脏和肾脏组织中T-AOC、SOD、CAT的活性会出现恢复效应;胚胎期和仔鱼期重金属暴露存在叠加效应,且重金属对仔鱼的毒性作用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鳙(Hypo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零换水池塘运行情况,比较其与常规养殖池塘的理化因子差异,进而探索其零换水机制,本研究以草鱼-鳙-鲫零换水养殖池塘为实验组,草鱼-鳙-鲫普通养殖池塘为对照组,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中放养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利用其摄食丝藻(Ulothrix spp.),达到控制池塘中丝藻数量的效果,利用3个池塘进行刺参养殖对照试验,刺参放养密度均为600 kg/hm~2,其中:1~#塘放养篮子鱼3 000尾/hm~2,规格40 g/尾,不投喂刺参饵料;2~#塘不投放蓝子鱼、投喂海参专用饵料;3~#塘不投放蓝子鱼、不投喂海参专用饵料。经180 d试验,1~#塘刺参产量2 340 kg/hm~2,分别比2~#、3~#塘增产457.5和825 kg/hm~2;增加篮子鱼净产量105 kg/hm~2;塘中丝藻重量分别比2~#、3~#塘单位面积减少75.9%和75%;1~#塘经济效益33.1万元,与2~#、3~#塘相比分别增加了12.6万元和18.9万元,降低了打捞丝藻的人工成本,提升了刺参养殖产量、效益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菲胁迫对红鳍笛鲷急、慢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海洋菲污染对海洋水产经济鱼类的毒性及致毒机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研究了菲对红鳍笛鲷的96 h急性毒性,同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浓度(10.0、50.0、250.0μg/L)菲胁迫96 h后红鳍笛鲷肝脏、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对红鳍笛鲷幼鱼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5、3.46和3.17 mg/L,安全浓度为0.317 mg/L。在整个胁迫过程中,低浓度(10.0μg/L)菲可诱导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SOD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随着浓度升高,50.0和250.0μg/L浓度组肝脏SOD活力呈抑制-诱导的波动变化,鳃SOD活力的变化则呈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随着菲曝露时间延长,各浓度组红鳍笛鲷肝脏和鳃组织的MDA含量明显升高;脑组织中AChE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的趋势。结果提示,菲对红鳍笛鲷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在96 h内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SOD、MDA、AChE指标对菲的高度敏感特点,可以用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指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鱼类鳞片的发生发育过程,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结合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这两种鱼的鳞片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和斑马鱼分别在出膜后24 d和39 d开始出现鳞片,鳞片首次出现时的体长分别为16.3~19.7 mm和8.5~9.2 mm。鳞片分别于出膜后44 d和47 d,体长达到23.9~24.6 mm和12.1~12.5 mm时覆盖完全。团头鲂的鳞片最先出现于鳃盖后缘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沿着侧线向尾部逐渐覆盖,侧线下方的覆盖速度快于侧线上方。相比之下,斑马鱼的鳞片最先出现在尾柄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鳞片沿着侧线向头部逐渐覆盖,其水平覆盖的速度快于垂直覆盖的速度。组织学结果表明,团头鲂和斑马鱼鳞片的发生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共5个时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斑马鱼的体长和日龄均与鳞片的覆盖率有相关性,其中体长与鳞片的覆盖率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2℃下,将平均体质量为0.08±0.10 kg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在室内水族箱(0.90 m×0.50 m×0.45 m)中预饲两周后,每日口灌给药一次中药贯众、方剂一和方剂二水煎剂,剂量分别为9、175和36g.50kg-1体质量,口灌蒸馏水为对照组,连续给药14d。然后,取部分鱼高温30℃热刺激2h后,与常温22℃给药的实验组共同采样,测定血液和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三种中药方剂均能提高施氏鲟抗氧化能力。贯众能有效提高施氏鲟组织中SOD活性,在热刺激情况下,促进鱼体快速应答,降低鱼体内MDA含量,但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负担,需慎重给药。方剂一能有效降低鱼体内MDA含量,促进机体对热应激做出快速有效应答反应;方剂二抗氧自由基效果较好,受高温热刺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和岩原鲤精子的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精液pH值都偏弱碱性,位于7·2~7·7之间;精液浓度依次为71·1%,76·1%和71%;精子头长依次为(3·89±0·53)μm,(2·98±0·08)μm和(6·42±0·59)μm,全长依次为(41·63±3·66)μm,(65·67±2·97)μm和(58·89±5·25)μm;精子密度依次为1·527×1010尾/mL,1·336×1010尾/mL和1·362×1010尾/mL。分析表明,3种鱼的精子大小与密度无相关性。在不同水溶液中,3种鱼的精子活力均以池塘水中最高;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3种鱼精子的最适浓度位于0·45%~0·55%之间,有效运动时间以中华倒刺鲃最高,为(85·23±12·02)s,其次是岩原鲤,为(50·45±6·89)s,白甲鱼最短,为(31·44±5·53)s。3种鱼的精子全长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性,即精子越长,活力越低,精子越短,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三种食用鱼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鲶(Silurus spp)、黑鱼(Channa argus)为材料,对它们成体鱼肉质特性,包括pH值、滴水损失、熟肉率、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面积和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颡鱼除滴水损失逊于鲶和黑鱼外,其它肉质特性指标均优于鲶和黑鱼,说明其肉质细嫩,食用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