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高度活性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快速扩散,在植物中NO可通过酶促途径和非酶促途径产生。已在多种受病原物诱导的植物中检测到NO的产生。研究发现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NO在过敏性(HR)细胞死亡和系统获得抗性(SAR)的建立中起非常重要的信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瓜MADS盒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ADS box基因保守区结构 ,设计简并性引物 ,利用 3’RACE方法 ,从苦瓜 (MomordicacharantiaL .)中分离出花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片段 .同时利用 5’RACE方法获得了全长cDNA ,命名为BAG .序列分析表明 ,该cDNA全长 10 0 1bp ,含一个编码 2 2 8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5’端和 3’端非翻译区分别为 5 0、2 6 7个碱基 ,poly(A)尾巴长 2 2个核苷酸 ,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 box基因的结构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黄瓜 (CUM10 ,CAG1) ,棉花(GHMADS 2 ) ,以及拟南芥AGL11等MADS盒基因蛋白质的同源性分别为 :95 %、93%、84 %、72 % .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 ,在基因组中至少有两个拷贝存在 .应用RT PCR和Northern杂交结果证实 ,该基因在心皮和雄蕊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3.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系统地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抗玉米纹枯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4.
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农药的药效和使用安全性,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纳米技术为农药的研制提供了新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纳米农药的种类及其特点,综述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串珠镰刀菌引起玉米穗粒腐病防御酶变化及其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侵染引起玉米穗粒腐病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和病原菌侵染过程进行研究。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分别对抗(Bt鄄1)、感(掖478)玉米材料进行接种,取抗、感材料间隔24 h 的6 个时间段接菌部位的苞叶组织,分析玉米植株感病后部分防御酶、同工酶谱的动态变化,并用扫描电镜对病原菌入侵植株过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首先要经过1 ~ 3 d 生长后,大约在72 h 左右开始侵入气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侵入气孔的菌丝量逐渐增多。这说明病原菌是直接通过气孔侵入寄主苞叶组织。同时,玉米受串珠镰刀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PAL 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增加的更快、更高;同样对于POD 来说,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高,但变化趋势在2 个材料中相似;而丙二醛(MDA)的含量则相反,在感病材料Ye478 中的活性要比抗病材料Bt鄄1 中的低;对POD 同工酶酶谱分析,2 个材料都增加了3 ~ 4 个条带,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玉米感病后会通过增加POD 的活性来抵御外源病菌的侵入。总体而言PAL和POD 活性水平与材料抗性呈负相关;MDA 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关系。对玉米植株感病后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分析和病原菌入侵寄主的电镜观察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玉米穗粒腐病抗病机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农药的药效和使用安全性,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纳米技术为农药的研制提供了新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防卫酶系对纹枯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玉米高耐纹枯病材料R15和高感纹枯病材料478接种高致病性的优势融合菌群AGl-IA后,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取材,测定两个材料相同部位的叶片及叶鞘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耐材料R15的叶鞘中除PAL变动不大外,POD、CAT、SOD和APX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POD活性变化最为剧烈,叶片中POD、CAT和APX表现上升,SOD、PAL表现下降。高感材料478的POD、CAT在叶片与叶鞘中均表现上升,SOD在叶片中上升、叶鞘中下降,PAL和APX均无明显变化。表明POD、CAT水平与材料抗性呈正相关,并且上述防御酶系在植物体中的不同作用区域和作用时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植物的抗病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与正常环境下控制玉米开花期性状的QTL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87-1(耐旱)×9526(敏感)的F2分离群体,构建了包含103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在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两种环境下调查了183个F23家系的抽雄期、吐丝期及抽雄-吐丝间隔等3个开花期性状;然后选用复合区间法对控制这些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抽雄期在胁迫环境下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7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4.89 %;在正常灌溉下检测到4个QTL分别位于第1、4、7和第9连锁群上,累计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4.3 %.吐丝期在胁迫环境下鉴定出1个QTL,位于第7连锁群上,占表型方差的15.80 %,与胁迫环境下的抽雄期QTL的位置、加性效应方向和基因作用方式一致;在正常环境下检测到2个QTL,分别位于第4和7连锁群上,累计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0.56 %.ASI在胁迫环境下检测到1个QTL位于第9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88 %;在正常环境下检测到了2个QTL,均位于第6连锁群上,累计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7.2 %.经比较分析,第7连锁群上所与标记umc1015连锁的QTL具有重要的标记辅助选择利用潜力.所鉴定QTL的基因效应以部分显性为主.  相似文献   
9.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及其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包括玉米在内的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基因的定位、序列和表达产生全新的认识。基因差异表达技术的日趋完善,也为从发育和动态的角度探讨特定的遗传现象和规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以其假阳性低、敏感性高、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差异表达。论述了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玉米抗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低压离子色谱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盐中Na+,K+,Ca2+,Mg2+的研究表明,该法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度、灵敏度都高。所测4种离子变异系数都小于2%,检测限低于1.0×10-6g/ml,线性回归系数r大于0.9985,回收率在90%~106%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