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选育、鉴定综合性状好、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应加强玉米纹枯病抗性机制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加强玉米纹枯病抗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同时广泛开展抗病性鉴定,为选育包括纹枯病在内的多抗性玉米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洋 《杂粮作物》2009,29(4):283-284
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对玉米纹枯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发病的规律及流行条件,提出了对玉米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试验小区人工接种和大田普查观测了玉米纹枯病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绘制了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不同生育期施药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拔节期是玉米纹枯病的最佳防治适期。发病初期摘除病鞘、病叶能有效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危害,在施药的同时结合摘除病鞘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玉米纹枯病发生日益严重,该病株残体残留在田土表面土层较浅的区域进行越冬。为准确诊断玉米纹枯病,根据玉米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rDNA的ITS区间序列差别,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LZ-F+LZ-R)用于玉米纹枯病检测。该引物能从玉米纹枯病菌扩增到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说明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用来检测玉米纹枯病菌。采集田间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玉米灰斑病病株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提取其病原菌和土壤总DNA,利用上述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只有以R.solani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反应体系在PCR仪中进行扩增最终能扩增出1条460 bp左右清晰的特异性条带,其他菌株均无特异性条带。利用该特异性引物只能从受到该病害侵染的发病组织DNA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照及健康玉米植株均无扩增条带。接种该病原菌的土壤DNA也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表明特异性引物LZ-F/LZ-R可用于玉米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福顺 《玉米科学》2004,12(Z1):108-110
通过对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条件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病的流行趋势.通过对产量与纹枯病发病株率的统计分析,确立了纹枯病是造成2002年本地区夏玉米普遍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排除了蚜虫危害是主要原因的观点,对本地区玉米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顺德  黄业修 《玉米科学》1998,6(Z1):103-105
1994~1996年在玉溪地区玉米主产区对玉米纹枯病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在一般生产区可导致玉米减产5%~8%,在高产区减产可达17%;其发病与品种、种植密度、施肥及耕作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井岗霉素田间药剂防治试验,探索出了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的玉米大喇叭口末期用药土点“喇叭口”的施药新技术,不仅药效期长、防效高,而且可操作性强,比传统的喷雾法优越。  相似文献   

7.
玉米纹枯病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舒怡  傅俊范 《玉米科学》2011,19(3):141-144
以郑单958、辽单565和丹玉39为试材接种玉米纹枯病菌,对玉米纹枯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应用SPSS11.5软件将3年数据进行分析拟合。结果表明,与Logistic模型相比,脉冲Logistic模型可更直观、明确地反映年度间玉米纹枯病的周期性流行动态情况且符合该病发展的生物学意义;通过脉冲Logistic模型可以发现,年度间同一品种玉米纹枯病的最大病情指数(KN)和初始病情指数(dN)存在较大差异,表观侵染速率(rN)的差异较小;经Lo-gistic模型推导,明确沈阳地区玉米纹枯病指数增长期为玉米出苗至7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上旬到8月末或9月初,衰退期为8月末或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盐城地区部分常见玉米病虫害如玉米小斑病、玉米纹枯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螟、玉米蚜的发生状况,重点介绍了常见玉米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东安  赵民军 《作物研究》2002,16(4):188-189
近年来,江华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粮食作物生产上适当调减水稻尤其是早稻面积,大力发展玉米、红薯、大豆等旱粮作物,其中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由1995年的2200hm2,2760kg/hm2发展到2002年的7000hm2,5250kg/hm2。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普遍和严重,日益成为玉米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障碍。1 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特点1.1 病原玉米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病菌菌丝初期无色,倒棍棒形,顶端生有4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卵圆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左右,在10℃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桂东  刘荆 《作物研究》1994,8(3):47-49
我国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的研究现状赵桂东,刘荆(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淮阴223001)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目前,江苏、山东、吉林、辽宁、湖北、湖南、四川、广西、河南、山西、浙江、陕西、河北等省陆续发生。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粗缩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近年来已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生产.培育高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是减轻产量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从病原、病症、鉴定方法、种质资源筛选、抗性遗传、抗病QTL定位和抗病育种方面综述玉米抗粗缩病理论与研究进展,展望玉米抗粗缩病抗病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玉米真菌性病害在玉米病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玉米真菌性病害抗性遗传、基因定位与克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状况及其性状特征与产量关系密切。在总结和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玉米雄穗分化发育与外部器官同伸关系、影响玉米雄穗分化发育的因素、雄穗分化发育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简要综述,阐述了利用玉米叶龄指数预报雄穗分化发育进程的方法,为指标化管理玉米生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雄穗分化发育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度中国玉米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玉米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开始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论文。2016年,我国在104个“SCI”收录的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38篇,其中,在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期刊发表论文46篇。在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抗非生物胁迫基因挖掘和功能研究、玉米抗生物胁迫基因挖掘及功能分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基因/QTLs发掘、玉米转录组蛋白质和代谢组研究、玉米栽培生理学研究以及玉米遗传育种新方法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玉米苗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明  陈丽 《玉米科学》2006,14(4):151-154
经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区苗枯病进行田间调查和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苗枯病是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玉米丝核菌(Rhizoctonia)等多种真菌复合侵染引起,其中河西地区主要以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为主。带菌的种子和土壤是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品种抗性差,苗期低温高湿及土壤肥力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选择抗病品种、种子药剂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是防治玉米苗枯病的有效措施。其中以种子量0.15%的多菌灵、福美双等拌种,防治效果分别为94.13%、91.32%。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我国玉米生物学研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创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玉米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稳步提升。在89个SCI或SCIE期刊上发表玉米生物学研究论文369篇,相对于2019年的366篇略有增加,其中,5年平均影响因子超过5.0的高水平论文有86篇,比2019年的83篇增加了3篇,论文质量稳步提升。369篇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玉米基因组学、玉米株型相关性状遗传调控、玉米子粒发育遗传调控、玉米雌穗和雄穗穗性状遗传调控、玉米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遗传调控、玉米养分利用遗传调控和玉米育种技术研究等。本文概括性地综述2020年我国科学家在玉米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我国玉米生长发育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我国玉米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丽霞  王璞 《玉米科学》2016,24(1):50-55
玉米氮效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不尽一致,导致对玉米基因型不同的分类结果。玉米氮效率研究主要集中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片对氮素的还原同化、氮素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地上部生长势与氮效率的关系方面。以子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玉米,穗、子粒发育状况对玉米产量起着关键作用,有关穗、子粒发育对玉米氮效率贡献率的大小、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穗、子粒发育的差异以及内在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较少。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与氮效率之间关系、子粒发育尤其是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决定穗粒数的形成)对氮素的反应、氮高效品种顶部子粒的早期发育是否优于氮低效型、氮素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玉米子粒发育的影响机制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鲜食型玉米的研发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鲜食型玉米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畅销,需求不断上升。而我国的鲜食型玉米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了鲜食型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的概念及其经济价值,总结了国内外鲜食型玉米的科研和开发现状,分析了我国鲜食型玉米的发展前景。这对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