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目前吉林省水稻生产实践中存在的氮肥施用过多、大头肥、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开展本试验研究。氮肥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设置了3∶5∶2和3∶4∶3的2个处理;另设置了不施氮肥的空白处理。结果表明,在总氮量150 kg/hm~2水平下,增施10%穗氮肥可增加穗数、穗粒数、成熟度和千粒重,增产13%;同时对稻米含氮量和叶龄进展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增施穗氮肥是一种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用玉米优良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研究以玉米茎尖为受体进行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碱基因SAG12转入玉米中,获得110株转化苗,经过300 mg/L的除草剂(Basta)筛选,共获得21株转基因植株。进一步进行PCR检测,其中14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12.73%。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以玉米茎尖作为受体孢子体的转化系统可用于基因转化。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玉米自交系H99中,同时研究了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及共生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浓度OD600为0.6、侵染时间20 min、共生培养时间3 d为最佳转化条件。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经PCR分析鉴定,其中7株表现阳性,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4.
基因枪共转化法获得玉米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基因枪共转化方法将磷高效利用phy基因、钾高效利用AlHAK1基因和筛选标记bar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玉米自交系H99的1 500块愈伤组织中。经PCR分析,获得79株阳性植株,其中53株为AlHAK1阳性,49株为phy阳性,23株为AlHAK1和phy阳性,单基因转化率为5.27%,双基因转化率为1.53%,共转化整合比率达到29.1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北方香型粳稻资源遗传背景,利用SNP分子标记对54份香型粳稻和8份非香稻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香味基因Badh2进行等位基因分析.1K SNP分子标记基因分型结果共检测出2 244个等位位点,62份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18~0.99,平均系数为0.8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2份材料共分为3个类群(相似系数为0.82),然而类群并未按不同地域完全分开,其中只有第一类群材料大多来自吉林省.利用已开发的香味关联分子标记,鉴定54份香稻资源的Badh2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发现2份资源具有新等位变异,大部分材料为第7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变异类型.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北方香型粳稻资源的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多样性较低,这可为北方香型粳稻资源研究及香稻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以含草铵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hosphinothricin acetyl transferase gene,bar)为筛选标记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为研究材料,通过叶片喷雾法和叶片离体平板培养法试验,建立快速有效鉴定转基因玉米的方法,并探索可有效区分转化和非转化植株的筛选剂剂量。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快速、有效、方便地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2000mg/L草铵膦叶片喷雾和培养基中含有5mg/L草铵膦叶片离体培养可快速有效区分是否转入bar基因。通过Bar试纸条分子检测法验证了该鉴定方法的准确性。该鉴定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有效的筛选大量转基因材料节约大量时间和经费。本研究建立的鉴定方法在转基因材料鉴定和转基因安全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吉粳8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出的粳稻新品种,综合性状好、高产、抗逆、米质优良具香味。该品种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模块化综合测试体系,对变异后代的表观、产量、品质及抗逆等性状进行精准测试与评价,结合穿梭育种与高压选择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稻20180043"。本文介绍了吉粳8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法鉴评大豆资源对菌核病的部分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准确地筛选大豆耐菌核病候选资源,采用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评价了150份部分核心种质和国外种质及100份近15年东北育成品种的菌核病耐病性,并通过草酸浸根产生的植株萎蔫反应,验证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花色(茎色)、叶形、生育期与耐病性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资源耐病性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高耐(3.20%)、耐(7.60%)、中感(21.60%)、感病(46.00%)和高感(21.60%),并筛选出27份高耐病和耐病的候选资源,其中种质材料中具有相对较多的耐病性资源。草酸浸根植株萎蔫反应与茎中可溶性色素评价结果相符。耐病强度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叶形和生育期与耐病性不相关,但花色(茎色)与耐病性显著相关。可见,在反映草酸致病机制方面,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能够进行大豆资源菌核病耐病性鉴定和评价;在遗传多态性丰富的大豆资源中可能会筛选到更多的耐菌核病的资源,可能多以紫花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