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建立马铃薯快速、高效的不定根诱导体系,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菌试管苗为试材,以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为主导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茎段、叶片进行了不定根离体诱导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幼苗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1 mg/L EBR+0.1 mg/L NAA(α-萘乙酸,1-naphthalene acetic acid),启动天数为4 d左右,平均生根天数约10 d,生根频率可达99.39%,幼苗平均不定根数为11.93条;诱导茎段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1 mg/L EBR+0.1 mg/L NAA,生根频率为99.49%,而诱导茎段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EBR+0.1 mg/L NAA,不定芽诱导率为81.07%;诱导叶片不定根离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EBR+0.1 mg/L NAA,生根频率为82.06%。2,4-表油菜素内酯作为主导因子能有效促进马铃薯不同起始外植体不定根的离体发生,缩短马铃薯组培苗的滞瓶期,使马铃薯种苗工厂化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甘蓝、花椰菜的抗虫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1999的对甘蓝、花椰菜转Bt抗虫基因R0代及R1代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抗虫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小菜蛾1龄幼虫,每φ9cm圆形叶片接种20条,在20~22℃培养5~6d,以校正死亡率和叶片损害程度综合评估抗虫性,可取得有效的结果,此检测方法比较简便,可用于单株抗虫性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3.
11个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上海交通大学七宝校区农场和闵行区两地测定了11个水稻品种(楚梗3号、楚梗24号、95Y-2、水晶3号、桂朝2号-6542、寒优湘晴、楚梗22号、合系41、9522、9363、东繁1号)对稻曲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水晶3号为抗病品种、9522为感病品种,东繁1号为中抗品种.通过田间观察发现: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田块的边缘发病重,中间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市畜禽养殖规模的逐年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物疫病已成为影响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是提高和预防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证动物健康出栏的关键所在.要做好防控体系建设,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高效的、网络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队伍,适应我们当前形势下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稳定而逐年增加的经费投入机制,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配套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技术支撑、评估和处置体系的健全等等;建立一个含市本级、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结构"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市、县两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物资与装备保障体系建设和足够合理的人员配备.其目的是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避免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蔓延,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促进一方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以马铃薯茎段、叶片及块茎为起始外植体不同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基因型、受体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和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马铃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省首次开展畜禽规模养殖调研,对制定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产业上档升级,意义十分重大。大荔县十分重视调研工作,抽调30名业务骨干包联乡镇,实行目标责任考评,与单位、职工绩效工资挂钩。  相似文献   
7.
薄荷和泽漆提取液对稻曲病菌的离体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薄荷和泽漆提取液对稻曲病菌进行离体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薄荷提取液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在10%浓度下对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抑制达100%,而泽漆提取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4.79%和7.23%。此外,薄荷提取液还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引致菌落发生变异。本研究为开发防治稻曲病的植物源农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