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抗虫性测定方法相结合,2013年对山西省南部种植的6个转Bt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的不同生育期叶片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及对棉铃虫的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品种Bt杀虫蛋白的叶片表达量在苗期最高,然后从现蕾、开花、结铃直到吐絮逐渐下降。室内喂虫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对第2代棉铃虫达到高抗或中抗的水平,抗虫指数变幅为72.2%~95.5%;然而对第3,4代棉铃虫的抗性较低,仅为20.2%~65.2%。其中,DR3、晋棉38、晋棉50、中棉41抗性较好,而中棉43和DR5抗性较差。总之,在山西省棉区的抗虫棉品种的抗虫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建议剔除抗虫性低的品种,从而保证该地区抗虫棉花的持久种植。  相似文献   

2.
Bt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t棉R-1、R-2及常规品种鄂棉22、鄂抗棉3号为亲本配制了3个组合的F1、F2和测交后代,了各组合的抗虫性遗传。结果表明,R1与鄂棉22、R-2与鄂抗棉3号分别存在一对显性基因差异,R-1与R-2的Bt不等位。外源Bt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后能稳定遗传,但插入位点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不同来源的转 Bt基因抗虫棉与常规品种杂交 ,比较杂种一代和杂种二代的竞争优势和抗虫性 ,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F2 代 ,不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且抗虫性较好 ,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同时 ,为了获得F2 代优势强、抗性好的组合 ,要选择高产母本和高抗虫父本。本研究中组合徐 30 4 /96 0 2及组合徐 4 12 /96 0 1的产量和抗虫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1 种植抗虫棉适时酌情防治虫害,科学化控抗虫棉不是无虫免药棉。抗虫棉的抗虫性是对一、二代棉铃虫具有强抗性,对三、四代棉铃虫具有较强抗性。由于棉株各个器官所含抗虫BT基因不同,所以不同器官的抗虫性不同,嫩叶嫩尖抗性最强,叶片次之,棉铃最差。抗虫棉的杀虫特点是主棉的小幼虫咬食一些棉叶后中毒死亡,所以在田间不要一见卵  相似文献   

5.
结球甘蓝抗虫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的抗性表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CpTI)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结球甘蓝栽培品种春甘蓝“鸡心 2 3”和秋甘蓝“黑叶头”。对转基因当代植株 (T0 )及其自交后代 (T1、T2 、T3)群体进行卡那霉素抗性、抗虫性鉴定和分子检测。经PCR DNA分子杂交检测 ,确认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 ,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状在T0 代植株上得到表达 ;T1代植株中发生分离 ;T2 代中呈现出 3种不同类型的株系 :抗性纯合、杂合型和敏感性纯合株系 ;从T3 代中获得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纯合的株系。试验结果显示 ,卡那霉素抗性和抗虫性状在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的表现基本符合显性单基因的分离规律。在T2 、T3 代抗虫性纯合的株系中 ,鳞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 1~ 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 6 %~ 10 0 % ,从中选出一批校正死亡率达 80 %左右的单株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玉米后代抗虫性快速鉴定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5~6叶期用1000、1250mg/L卡那霉素和500mg/L潮霉素B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药后4d,不含Bt基因玉米的叶片出现明显的黄斑,而含Bt基因的玉米叶片无症状。田间抗虫鉴定,叶片无症状的玉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虫性,而叶片出现明显黄斑的玉米则表现出不抗虫。田间抗虫鉴定结果与潮霉素B的鉴定结果t检验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抗生素来鉴定转Bt基因玉米的方法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双价基因抗虫棉及其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人工合成的GFMCryIA和修饰的Cp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系)中。经生物鉴定,获得了抗虫植株。PCR分析表明,Bt和CpT基因均呈阳性反应。通过对转基因材料抗虫性研究,发现R1代植株中,不同转化体对棉铃虫的抗性存在着差异;双价抗虫材料ZGK9708R3代群体抗虫性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花生属植物的抗虫性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张建成花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诸多害虫的为害,利用花生种质自身的抗虫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筛选鉴定抗性种质,研究抗性机制,进而培育出抗虫品种是花生属种质抗虫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花生属栽培种的抗虫性1?..  相似文献   

9.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抗虫棉晋棉38的抗虫基因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扩增技术筛查双价抗虫棉晋棉38的单株,对确证的转基因植株的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的组织器官分别通过叶片离体饲喂棉铃虫进行抗虫性检测和通过ELISA技术检测抗虫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晋棉38不同发育期的不同器官中Bt杀虫蛋白含量在苗期含量较高,蕾铃期则有所下降;并且在苗期叶片的杀虫蛋白含量为最高,茎和根次之;在蕾铃期各器官的表达量顺序为:叶>苞叶>茎>花瓣>花丝>铃内。整个生长发育期的抗虫性前期抗性高于后期,抗虫性显示下降的趋势。然而抗虫棉晋棉38在整个生育期的抗虫性均为高抗水平,在各个组织器官的表达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甘蓝夜蛾人工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利用灰菜(ChenopodiumalbumL.)叶粉为主要原料配制的简易人工饲料,连续数代饲养甘蓝夜蛾(MamestrabrassicaeL.),于第四代同天然饲料对照,成虫的生殖力差异不显著。同时饲养了草地螟(Loxosiegeslicticalis),红棕灰夜蛾(Sarcopoliailloba),苜蓿夜蛾(Heliothisdip-sacea),银纹夜蛾(Autographaamuria)和粘虫(Leucaniaseparta)。除粘虫外,其它几种害虫均成功地饲养了二代以上。此配方简单、价廉、易于配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昆虫人工饲料的商品化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球甘蓝下胚轴高效植株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取材时期以及不同浓度BA NAA的组合和不同浓度AgNO3对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 var capitata L.)下胚轴的不定芽分化率的影响,建立了结球甘蓝下胚轴高效植株再生系统,离体培养再生频率达到76%。最佳取材时期为6、7日苗龄,BA、NAA、AgNO3的最佳浓度配比为BA5.0mg/L NAA1.0mg/L AgNO37.5mg/L。  相似文献   

13.
迷您黄5号是以雄性不育系CCR11268(BC9代)为母本,娃娃菜自交系CM1208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小棵型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一代杂交新品种,生育期75~90 d,生长势强,株型紧凑,外叶浓绿,心叶金黄,合抱,"H"型,平均株高31.2 cm,开展度54 ...  相似文献   

14.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不结球白菜幼苗耐热性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苏州青(耐热)和矮脚黄(不耐热)幼苗为材料进行热激处理(40℃,0、6、12、24、48、72和96 h),测定了热激处理对不结球白菜叶片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膜透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叶片中BcHsp1和BcHsp2耐热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热激处理后,耐热品种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不耐热品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的增幅大于耐热品种;相对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热激蛋白基因具有明显稳定的热激诱导表达特性。  相似文献   

16.
优化白菜类蔬菜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双元载体质粒pBI35S-AMF分别导入"上海青"白菜和"油青"菜心,对影响转化频率的抑菌剂和感染菌株等主要因素进行比较,优化了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白菜类蔬菜的遗传转化体系中,选择氨苄青霉素作为转化农杆菌的抑菌剂为好,其抑菌浓度以300 mg/L为宜;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分别以3 d和2 d为适;LBA4404/pBI35S-AMF菌株的感染效率远高于EHA105/pBI35S-AMF.对KanR转化植株做进一步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Southern印迹杂交阳性率为82.2%,转化频率达2.8%,且外源片段为多拷贝插入.多批次的转化结果证实,该体系的转化频率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阐述了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19.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种质资源创新、加速新品种选育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大科研育种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与关注。目前,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如何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的技术体系已趋近成熟,但是对小孢子胚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结球甘蓝的胚植株再生频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很大,方淑桂等[1]  相似文献   

20.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南京农业大学近60年来进行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的进展。从研究方法,种质资源的调查、搜集和整理,形态学的观察研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园艺学分类法的提出,抗性鉴定与分析,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动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核心种质构建,种质资源的利用等方面,论述了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该项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