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可控条件下接种和鉴定菊花白锈病的有效方法。[方法]笔者将目测观察与显微镜检方法相结合,制定了菊花白锈病6级抗性鉴定标准,并优化了人工离体接种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均可用于菊花白锈病的离体鉴定;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优于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是最佳的人工离体接种鉴定方法。[结论]本研究为安全有效地进行菊花白锈病的相关研究提供科学方法,以便最大程度地控制该病的进一步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为使菊花白锈病的抗性鉴定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本文将目测观察与显微镜检方法相结合,制定了菊花白锈病6级抗性鉴定标准,并优化了人工离体接种方法。结果表明,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均可用于菊花白锈病的离体鉴定;培养瓶内茎段扦插法优于培养皿内平铺叶片法,是最佳的人工离体接种鉴定方法。该优化方法是评价菊花白锈病抗性的既安全又简单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君子兰叶片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采用MS NAA2.0mg/l 2,4-D4.0mg/l BA2.0mg/l 糖5%培养基,叶片正面向下的接种方式对君子兰叶片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延长叶片的培养时间,防止“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区不同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渭北旱塬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区不同坡向土地利用类型剖面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1)除土壤pH和土壤颗粒组成外,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总体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则相反。(2)0-30cm土层,阳坡农用地土壤含水量、黏粒含量和pH最高,粉粒和全氮含量最低;人工草地砂粒和全氮含量最高,黏粒含量最低;人工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pH最低;天然草地土壤容重和粉粒含量最高,总孔隙度和砂粒含量最低;退耕地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最低。阴坡农用地土壤含水量、粉粒含量和pH最高,黏粒和全氮含量最低;人工草地土壤容重、黏粒和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土壤总孔隙度、粉粒、砂粒和有机质含量最低;人工林地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天然草地土壤总孔隙度、砂粒和全氮含量最高,土壤容重和pH最低;退耕地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最低。(3)5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容重、细黏粒、粗黏粒、细粉粒、粗砂粒、土壤pH和有机质(退耕地除外)表现为阳坡阴坡,土壤含水量(退耕地和农用地除外)、总孔隙度、粗粉粒、细砂粒、土壤质地粗化度、全氮(人工草地除外)、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则为阴坡阳坡。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中不同架式对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中夏黑无核葡萄在不同架式下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对篱架和棚架在温室葡萄栽培上表现的优劣作出评价。【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果实成熟期测量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其中VC含量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果实总酸含量用NaOH 滴定法测定。【结果】棚架各时期的全天Pn值都高于篱架栽培,且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篱架叶片;从果实膨大期、转色期到成熟期,两种架式的Pn日变化峰值和均值逐渐降低;Pn与其他光合因素显著相关;棚架栽培下葡萄的单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明显高于篱架,单穗重、总糖和VC含量也高于篱架,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棚架栽培的夏黑无核葡萄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都优于篱架栽培。  相似文献   
7.
洛川塬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因而水分已成为洛川塬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分析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利用情况,对改进、推广果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洛川塬不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Malus domest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苹果-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果树木质部水以及白三叶、黑麦草茎部水与不同层位土壤水氢同位素比率δD值特征,分析探讨不同果-草复合系统对果树水分来源及对不同层位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0-50和5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水分均来源于10-20 cm土层,与果树不存在水分竞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均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7%和9%;在7月,白三叶、黑麦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浅层和深层土壤,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但白三叶与果树的竞争效应小于黑麦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和0-20 cm土壤水的利用;在8月和10月白三叶提高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及果树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率。结果说明,种植白三叶比黑麦草能更好地调节果树水分利用层位及各土壤层位的利用率,使果树最大程度吸收水分。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植物系统水分循环的驱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洛川塬果-草复合系统林下间作牧草品种的选择、果园水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赤霞珠幼苗游离态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赤霞珠葡萄幼苗不同组织游离多胺(Polyamines,PAs)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水培赤霞珠扦插苗,以浓度为5;、10;、15; PEG6000模拟不同干旱胁迫,结合不同组织含氮量、含水量变化,分析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含量在幼苗根系、根干、新梢、叶片中的变化.[结果]赤霞珠幼苗各组织均参与了响应水分胁迫的多胺代谢,且与对照差异明显.不同组织多胺变化的敏感程度、含量变化范围、积累峰出现时间、峰值大小皆存在差异.Put响应胁迫在根干中变化范围较大,而Spd、Spm在叶片中变化范围较大.根系、根干、新梢、叶片多胺总量均与游离态亚精胺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6、0.934、0.957、0.997;根系含氮量、含水量与精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9、-0.717.[结论]水分胁迫程度的强弱,影响各组织多胺变化的频率和大小,呈现出胁迫程度越大,多胺变化越剧烈的趋势.多胺含量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与时间差异性;其中,亚精胺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月季切花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月季切花采后过程中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及内源激素、细胞 p H值、花色、生理微结构等的变化 ,并概述了采前水、温、光、营养、采收时间等因子及采后包装、贮藏条件对切花月季观赏品质及瓶插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洛川塬水资源短缺、水分利用效率低,因而水分已成为洛川塬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精确测量植物的吸水深度,分析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层的水分利用情况,对改进、推广果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研究洛川塬不同果-草复合系统[苹果(Malus domestic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和苹果-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中果树木质部水以及白三叶、黑麦草茎部水与不同层位土壤水氢同位素比率δD值特征,分析探讨不同果-草复合系统对果树水分来源及对不同层位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0-50和5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且水分均来源于10-20 cm土层,与果树不存在水分竞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均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的利用率,增幅分别为27%和9%;在7月,白三叶、黑麦草的水分主要来源于浅层和深层土壤,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但白三叶与果树的竞争效应小于黑麦草.同时,白三叶和黑麦草分别提高果树对40 cm以下土壤水和0-20 cm土壤水的利用;在8月和10月白三叶提高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以及果树对0-40 cm土壤水的利用率.结果说明,种植白三叶比黑麦草能更好地调节果树水分利用层位及各土壤层位的利用率,使果树最大程度吸收水分.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植物系统水分循环的驱动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洛川塬果-草复合系统林下间作牧草品种的选择、果园水分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