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家平  王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41-15042
针对目前棉花、烟叶移栽机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南阳地区移栽种植的特点,自主研发出一款半机械化曲柄摇杆式移栽机构。该机在人工投苗情况下可以一次性完成挖穴、栽苗、浇水、覆土等工作,并可与目前保有量最高的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动力。不会增加农民太多经济负担。该机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省时省工,节资有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结合现有苜蓿智慧管理研究进展,提出基于小型无人机+超声波检测在苜蓿智慧管理上的具体应用,为精准农业和苜蓿规模化生产的远程诊断提供思路。【方法】 文章以苜蓿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农牧场为研究区,在总结归纳当前苜蓿智慧管理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无人机+超声波的苜蓿田数据采集及应用。【结果】 研究进展表明与卫星相比,无人机在农作物识别与长势估算中,识别精度和速度表现出明显优势,苜蓿智慧管理的前提是数据的获取与分析,从无人机获取的代表苜蓿冠层高度信息的DSM数据能够显著提升苜蓿识别精度、苜蓿形态三维建模、苜蓿相对高度估算等方面,实时获取苜蓿生长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使结果更为可靠。【结论】 该文总结现阶段苜蓿智慧管理研究进展,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结合无人机采集的高分辨率图像和超声传感器,对不同状况下的苜蓿进行准确数据获取的方法。基于此方法配套相应的苜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将可以为用户提供苜蓿长势、产量预测和实时灌溉、施肥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与土壤的关系,为湿地生态修复和有效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与养分和微生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湿地由白茅群落到光板地的逆向演替,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其相似;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酶活性表现出差异性,各种酶之间蛋白酶活性最高;土壤养分质量含量基本都随着湿地逆向演替的进行而递减,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显著;退化湿地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性,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在各类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白茅群落阶段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柽柳群落阶段放线菌数量最多;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细菌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密切关系,真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保温型塑料大棚室内空气温度、CO2浓度,该研究在非对称保温塑料大棚内部设计了一种便于控制通风时间的主动通风式酿热补气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发酵池(长×宽×高:7.0 m × 2.0 m × 2.0 m)、透气板、过滤装置及喷灌装置。以牛粪和小麦、玉米和番茄秸秆为原料,探究了堆肥发酵过程中的温度特征、棚内增温效果、CO2补充效果及其他有害气体扩散特征。结果表明:1)该系统内堆体温度50 ℃以上共计30 d;2)与对照塑料大棚相比,试验塑料大棚提高夜间空气温度1~3 ℃;3)堆肥过程中释放的CO2气体使182 m2测量区域内的平均CO2浓度最高达到1 997 μmol/mol;4) 测量区域内NH3、N2O、CH4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5.7~18.5、1.0~2.4、115~315 μmol/mol。主动通风式酿热补气系统可为保温型塑料大棚提供热量和作物生长所需的CO2。  相似文献   
6.
草甸草原区退耕地的牧草-水分-氮肥耦合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 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2016年6月6日试验开始,设置3个因素试验,即牧草类型(Pasture)、施氮水平(Nitrogen)和补水处理(Irrigation)。牧草类型设紫花苜蓿单播(P1)、无芒雀麦单播(P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P3)3个处理;施氮水平设不施氮(N0)、低氮(N1:75 kgN·hm-2·a-1)和高氮(N2:150 kgN·hm-2·a-1)3个水平,每年追施氮肥(化学纯尿素)两次分别于成苗(返青)期和分蘖期撒施;补水设不补水(I0)和补水(I1)两个水平,每年6、7、8月补水3次,补水20 mm·m-2。重复4次,共计7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7 m×10 m,行距1 m。在2016、2017年测定草地生物量、营养成分(植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土壤养分(土壤全氮、有机碳和pH)。【结果】 (1)播种当年(2016年)的产量对(N)、(I)、(P)和(P×I)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7年两次测定的产量对(N)、(P)、(P×I)、(P×N)、(N×I×P)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混播(P3)在不补水(I0)条件下低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平均达到17 801.19 kg·hm-2。(2)2016年和2017年的粗蛋白(CP)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P3处理>P2处理,2016年P1、P2和P3处理在补水条件相同时均表现为CP含量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中P1N2I0显著高于P1N0I0、P1N1I0 、P1N1I1P<0.05),达到最大(19.08%);2017年P3在I0条件下N1水平的粗蛋白(CP)含量(15.12%)显著高于N0P<0.05)。(3)施氮和补水均倾向于促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负增长,全氮(TN)含量正增长,pH值负增长,其中表层土壤SOC增长量苜蓿和无芒雀麦显著高于混播(P<0.05),表层土壤全氮(TN)增长量苜蓿显著高于无芒雀麦和混播(P<0.05)。2016年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碳氮比(C/N)均高于2017年,表层平均高出17.39%,亚表层平均高出15.18%,表层土壤碳氮比的变化更为明显,其中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0I1处理最高,为8.15,2017年P1N2I0处理最高,为5.67,亚表层土壤碳氮比2016年P1N2I1处理最高,为6.36,2017年P3N2I1处理最高,为5.67。【结论】 在呼伦贝尔退耕人工草地在播种第二年,牧草-水分-氮肥的耦合作用对草地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水氮耦合具有一定促进牧草的养分积累的协同效应,其中建植豆-禾混播草地最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物量与营养品质。人工草地的建植会导致C/N降低,土壤品质下降,在不同牧草类型、补水及施氮水平下均会表现出0-20 cm土层SOC含量、pH值的降低以及土壤TN含量的上升,表明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豆-禾混播土壤pH值降低幅度小于单播,而高氮和补水会明显加剧土壤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呼伦贝尔地区人工栽培草地无芒雀麦的适宜播种密度,在呼伦贝尔人工栽培草地播种密度控制平台按照播种密度由低到高设置5个处理组,分别为W1(7.5 kg·hm-2)、W2(15.0 kg·hm-2)、W3(22.5 kg·hm-2)、W4(30.0 kg·hm-2)、W5(37.5 kg·hm-2),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响应特征,并分析了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无芒雀麦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时期下无芒雀麦地上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4(30.0 kg·hm-2)达到最大值829.4 kg·hm-2,W3(22.5 kg·hm-2)其次,地下生物量间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中微生物量碳主要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微生物量氮土壤浅层0~10 cm总体变化平稳,土壤深层10~20 cm呈下降趋势;土壤酶活性的数值显示在第1次刈割期显著高于第2次刈割期,但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探求呼吸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其影响系数,可得出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对无芒雀麦W4(30.0 kg·hm-2)播种密度具有最佳响应。  相似文献   
8.
王笛 《重庆水产》2009,(2):46-49
为有效减少禁渔期江边垂钓现象,保护产卵亲鱼,采取用铁丝、绳索拴上石头。做成“绊钩绳”置于河底等方式,对垂钓行为进行阻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吉林中部地区紫花苜蓿地除草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笛  李达  徐安凯  徐博  高阳 《草业科学》2016,33(5):956-96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苗期生长缓慢,导致杂草生长迅速,严重影响苜蓿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研究选择市场上6种安全、低毒且适于豆科植物使用的除草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中施用剂量为2.0L·hm~(-2)的90%乙草胺除草效果最好,相对株防效达到93.81%,虽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产量形成。茎叶喷施时建议根据紫花苜蓿地杂草种类,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对水稗(Echinochloa phyllopogon)进行杂草防除时,施用3.0L·hm~(-2)的40%灭草松,相对株防效达到97.09%,没有药害。施用1.0L·hm~(-2)的15%精吡氟禾草灵可有效防除小蓟(Cirsium setosum)和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相对株防效分别达到93.63%和100%。而针对藜(Chenopodium alb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建议不严重时不要施用除草剂,而采取人工除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适用于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的设施番茄生长模型,该研究利用保温塑料大棚春茬试验数据,建立以辐热积为尺度的番茄外观形态及物质累积分配模型,并利用保温塑料大棚秋茬和日光温室越冬茬的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番茄株高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907 4和13.66 cm;2)番茄整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质量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范围为0.854 1~0.975 1,RMSE为2.87~6.98 g/株;3)番茄整株、地上部以及果实鲜质量累积的模拟值的决定系数R2范围为0.887 2~0.905 0,RMSE为109.83~171.16 g/株。综上可知,该研究建立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番茄株高与干鲜质量物质累积值,模型的实用性较强,可为设施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