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3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637篇
林业   485篇
农学   337篇
基础科学   308篇
  732篇
综合类   3944篇
农作物   577篇
水产渔业   372篇
畜牧兽医   1101篇
园艺   569篇
植物保护   28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705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玉米象.[方法]从采集到的大米样本中分离出玉米象,分别在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微形态并进行拍照鉴定.同时提取DNA对cox1和ITS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玉米象的体躯由头、胸、腹3部分组成,胸部由3个胸节组成,有胸足3对,体表散布密集的刻点.明显的鉴别特征有头部的额和颊延伸成象鼻状的喙,触角呈膝状弯曲,共见8个小节,口器位于细长喙的端部,上唇基本退化,代之为口上片,下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外咽片消失.雄虫外生殖器隐藏于腹部,来源于第9腹节,阳茎背面扁平,有2条平行的纵凹沟,雌虫Y形骨片尖.经克隆PCR扩增得到cox1、ITS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441、1445 bp,与已报道的玉米象cox1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7%~100%,ITS基因为99.0%~99.3%.[结论]根据高速度数码显微系统和电镜下玉米象的形态特征,结合cox1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可为玉米象的鉴定和生物学分类提供依据,也可为防治玉米象对储粮的危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溶体系的毛竹竹材木质素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材为原料,经球磨分别通过LiCl/DMSO溶剂体系的溶解、再生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得到的酶解残渣进行溶剂抽提、纯化,分离出竹材中的再生酶解木质素(RCEL)。  方法  木质素化学成分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变化通过红外、碱性硝基苯氧化、核磁共振波普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结晶区变化。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木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结果  经由化学成分结果得知:RCEL的得率和纯度都较高。经红外、元素分析、硝基苯氧化、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表征表明:分离得到的竹材RCEL为GSH型木质素,缩合程度略高于纤维素酶解木质素(CEL),其中,紫丁香基结构单元含量较高,达50%,分离过程中结构单元比例没有变化。从分子量及其分布来看,竹材RCEL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都较高,分离过程中木质素降解较少。经X射线衍射分析,经LiCl/DMSO体系溶胀处理后纤维素的结晶度有所下降。RCEL木质素热失重温度为200~600℃,600℃后失重趋于稳定,木质素缩合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热解特性。  结论  基于LiCl/DMSO溶剂体系的分离方法,对木质素大分子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碳水化合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可以改变纤维素结晶区的结构,降低结晶度,从而能促进纤维素的降解,提高酶解效率,有利于高效分离CEL。与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的球磨木质素(MWL)、CEL相比,经过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后得到的竹材RCEL,能较好地代表竹材的木质素。  相似文献   
3.
杨霏  邹瑞  张玥  杨自云  吴田 《种子》2020,(4):46-49,54
为了保护珍贵的十里香茶树资源,掌握利于十里香茶的最优组培条件,本研究对十里香茶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类型、消毒时间、培养基添加物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轻微木质化的带腋芽茎段经升汞消毒15 min,接种后暗培养5 d,MS+0.2 mg·L^-1 NAA培养基中添加3 mg·L^-1 PVP+2000 mg·L^-1 Vc或者6 mg·L^-1 PVP+3000 mg·L^-1 AC,可在低污染率的前提下将褐化率降为10%左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茶树组培中褐化率高的难题;采用1/8 MS+1 mg·L^-1 IBA培养基有利于外植体生根且增殖迅速。本研究建立了十里香茶的无菌苗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可通过组培手段对其进行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4.
以230份玉米自交系为样本,采用旋光法与一阶导数及去一条直线的光谱预处理法,构建玉米粉样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分析(NIRS)模型。研究标明,该模型可显著提高子粒淀粉含量预测的准确性。该模型的定标标准偏差(RMSEE)、交叉验证标准偏差(RMSECV)、外部验证标准偏差(RMSEP)、定标相关系数(Rcal2)、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2)、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cv2)分别为0.609、0.722、0.738、0.909、0.864和0.854。建立的玉米粉样NIRS模型可将预测值与化学值偏差控制在1.7%内,能够准确定量分析玉米子粒淀粉含量,应用于育种材料早期筛选及群体水平粗淀粉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稻田除草剂残留对油菜生产的风险,筛选不同除草剂耐性的油菜品种,以19个长江流域大面积应用的油菜品种为材料,选择吡嘧磺隆、丙草胺、灭草松、氰氟草酯等4种常用稻田除草剂,通过营养液纸培试验,考查发芽率及幼苗期株高、最大根长、鲜重、干重等性状,以各性状的耐除草剂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油菜品种进行除草剂的耐性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稻田除草剂胁迫下,油菜各生长指标反应因基因型而不同,差异显著。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与除草剂对应的耐性相对较强的油菜品种,并认为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更全面更稳定可靠。在稻-油生产模式中,建议根据水稻除草剂种类,选择对应的耐性油菜品种,降低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6.
改性尿素硝酸铵溶液调控氮素挥发和淋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尿素硝酸铵溶液为原料、聚氨酸为保护剂,复合抑制剂NBPT(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和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为材料,开发出改性尿素硝酸铵溶液(YUL1和YUL2),研究其对华北平原夏玉米追肥过程中的氨挥发和淋溶损失的调控效果。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追施尿素(CN)、优化追施尿素(CNU)、优化追施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优化追施改性尿素硝酸铵溶液(YUL1)和优化追施改性尿素硝酸铵溶液(YUL2)。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相关指标变化,在夏玉米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后15d内进行田间原位连续动态观测氨挥发和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并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性尿素硝酸铵溶液清澈无杂质,流延后成膜表面光滑、致密,抑制剂在膜表面分布均匀;能谱测试膜层表面磷硫含量增高,证明复合抑制剂与尿素硝酸铵溶液达到有效融合。在同等优化施氮量下:与CNU相比, YUL1氨挥发总量显著降低19.3%, YUL2增加9.6%;与UAN相比, YUL1、YUL2分别显著降低57.3%和42.0%。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 YUL1和YUL2夏玉米季生长中后期0~20 cm土层依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氮素含量水平,夏玉米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比CNU高46.0%和43.4%,比UAN高45.6%和44.7%;18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保证产量和净收益的同时,改性尿素硝酸铵肥料显著降低了氮素的氨挥发和淋溶损失浓度,尿酶抑制剂含量相对较高的YUL1抑制氨挥发的效果更好,硝化抑制剂含量相对高的YUL2硝态氮向下淋失的风险更小。  相似文献   
7.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说明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增温潜势。【结论】秸秆还田会显著增加CO2和N2O排放,降低对CH4的吸收能力;秸秆深还至30—40 cm可相对降低综合增温潜势,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时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因此,为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秸秆深还至30—40 cm是较为合理的土壤改良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8.
AIM: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 (NRF2) on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and lysosomal dysfunction in doxorubicin (DOX)-induced rat myocardial H9C2 cells. METHODS:The H9C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DOX. The expression of NRF2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H9C2 cells stably over-expressing NRF2 were established by lentiviral infection.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efficiency of over-expression. After DOX treatment, the 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CCK-8 assay, the activity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and catalase (CAT),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the cell supernatant were detected. FITC-dextran was used to analyze lysosomal pH,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lysosomal-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1 (LAMP1) and cathepsin B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NRF2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DOX-treated H9C2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Over-expression of NRF2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NRF2 in DOX-treated H9C2 cells (P<0.05). After DOX treatment,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creased, and LDH activity was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OD, GSH-Px and CAT was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MDA was increased (P<0.05). The lysosomal pH was increased,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LAMP1 and cathepsin B decreased (P<0.05). Over-expression of NRF2 increased the cell viability, decreased LDH activity, increased the activity of SOD, GSH-Px and CAT, 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MDA in cell supernatant (P<0.05). Over-expression of NRF2 also decreased the lysosomal pH, and in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LAMP1 and cathepsin B (P<0.05). CONCLUSION:DOX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NRF2 in the myocardial H9C2 cells. Over-expression of NRF2 attenuates oxidative stress and lysosomal dysfunction in the H9C2 cells induced by DOX.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及其机理,为芒果抗性品种选育及蓟马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农业农村部儋州芒果种质圃内的40个芒果品种为材料,采用盘拍法调查不同芒果品种嫩梢上的蓟马虫口密度,以虫量比值法鉴定40个芒果品种对蓟马的抗虫性;观测40个芒果品种的嫩叶颜色、嫩梢密度和嫩梢生长期等性状,分析其对蓟马为害的影响.[结果]40个参试芒果品种中有高抗品种5个、抗虫品种5个、中抗品种8个、感虫品种13个和高感品种9个,各抗性品种的单梢虫量比值分别为0.04~0.10、0.13~0.17、0.22~0.36、0.52~1.47和1.79~4.20,占比分别为12.5%、12.5%、20.0%、32.5%和22.5%.不同嫩叶颜色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数量排序为锌黄色>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紫红色,嫩叶为锌黄色芒果品种的虫口数量最大(10.7头/梢),显著高于其他4种颜色的芒果品种(P<0.05),铜褐色、古粉红色、黄绿色和紫红色的芒果品种之间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芒果单株嫩梢密度与蓟马虫口密度呈正相关(r=0.044),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嫩梢生长期芒果品种的平均虫口密度排序为初期>中期>末期,但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芒果嫩梢虫口密度差异不显著.[结论]Jan-78、缅甸3号、红晕芒、河口本地芒和肯特为高抗品种,具有较好的抗蓟马育种潜力,可为今后开展芒果抗蓟马育种提供重要材料.芒果品种的抗虫性与其嫩叶颜色密切相关,锌黄色的嫩叶是芒果蓟马趋于为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龟蛋的营养价值,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同一产蛋时间(3~5d)的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各200枚为试验材料,分别分离蛋清和蛋黄,搅拌均匀,取样检测2种龟蛋的基本营养成分、胆固醇含量、氨基酸组成及脂肪酸含量与组成.[结果]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的径长分别为3.08和3.81 cm,径宽分别为2.30和2.37 cm,蛋重分别为10.73和10.26 g/枚,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蛋清水分含量分别为96.69%和97.42%,灰分含量分别为0.36%和0.49%,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8%和1.59%,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85%和0.54%,差异均不显著;蛋黄水分含量分别为56.27%和55.16%,灰分含量分别为2.45%和3.0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5.89%和26.6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70%和13.99%,其中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2种龟蛋的蛋清和蛋黄均检测出17种水解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蛋清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2.27和42.64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4.95和14.92 g/100 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16和16.27 g/100 g,差异均不显著;蛋黄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7.46和50.76 g/100 g,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6.85和17.90 g/100 g,呈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98和19.02 g/100 g,其中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红耳龟蛋蛋黄和蛋清及中华花龟蛋蛋黄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中华花龟蛋蛋清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2种龟蛋蛋黄中均检测出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11种,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蛋黄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8.65%和35.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8.19%和60.63%,差异均不显著.其中,饱和脂肪酸均以十五烷酸含量最高,硬脂酸次之;不饱和脂肪酸均以十七碳烯酸甲酯含量最高,银杏酸次之.2种龟蛋蛋黄胆固醇含量分别为9.83和11.14 mg/g,差异不显著.[结论]红耳龟蛋和中华花龟蛋营养价值差异小,均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低胆固醇的高营养价值蛋类食品,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