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剑  黄志伟 《种子》2020,(1):146-151
为进一步开展毛叶木姜子组培再生研究,获得毛叶木姜子的无菌苗从外植体取材时间、不同消毒剂浓度与时间以及外植体抗褐变等多方面对无菌苗获得的前期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5月上旬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取茎段,0.2%HgCl 2处理12 min为毛叶木姜子无菌体系建立时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15.56%,但外植体的褐变率较高;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 9(34)进行抗褐变试验,采用多指标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冷藏时间、PVP为外植体抗褐变及腋芽萌动的主导因素,而AC对毛叶木姜子外植体抗褐变效果不明显,予以剔除,得出毛叶木姜子外植体抗褐变的最优水平组合为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接种前5℃低温冷藏5 h,培养基为MS+PVP 1.00 g·L^-1。  相似文献   

2.
降低魔芋球茎组培褐变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魔芋球茎为外植体,研究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效降低外植体褐变的方法。采用MS+6-BA 1 mg/L+NAA 1 mg/L为基本培养基,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琼脂浓度、吸附剂及光、暗2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魔芋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的影响。在MS+6-BA 1 mg/L+NAA 1 mg/L+蔗糖30 g/L+琼脂 6 g/L+AC 0.5 g/L+PVP 0.05 g/L及暗培养条件下,魔芋外植体的褐变率减低为38.3%,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到78.3%。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AC)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并进行暗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魔芋外植体的褐变,促进愈伤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中黄1号’茶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外植体的取样时间和消毒条件、最佳萌发和增殖培养基、生根和壮苗培养基配方以及炼苗移栽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取样时间为4月份,茎段经75%酒精浸泡60 s,0.1%升汞浸泡12 min,外植体存活率为91.3%,污染率为2.7%,以MS+2 mg/L 6-BA+1 mg/L GA_3作为腋芽萌发培养基,培养40 d出芽率为91.7%,以MS+4 mg/L 6-BA+1 mg/L IBA作为增殖培养基,培养45 d增值系数可达3.8。以MS+1 mg/L 6-BA+0.5 mg/L IBA作为壮苗培养基进行壮苗,经45 d可培养至约4~5 cm后诱导生根,在50 mg/L IBA无菌溶液中浸泡5 min后,转至1/2MS+1.5 mg/L IBA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82.5%。自然光条件下开瓶室温炼苗5 d,移栽到以营养土和蛭石2∶1比例基质中,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为66.7%。本研究建立‘中黄1号’带腋芽茎段组培快繁体系,为‘中黄1号’茶树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降低茶树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以‘凫早2号’当年生未木质化的春季健壮新梢为材料,带茎段和叶柄的单个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前用2.0 g/L PVP溶液浸泡1 h,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起始培养温度和时间对外植体的褐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腋芽在1/4MS+BA 2.0 mg/L+IBA 0.1 mg/L+蔗糖20g/L+琼脂7.5 g/L培养基中,10℃下避光培养48 h褐变率最低,仅为5.6%;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类型2个因素对降低腋芽褐化没有显著影响,温度对降低腋芽褐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因素外植体对褐化影响最大,培养基次之,培养时间最小,说明低起始培养温度是降低外植体褐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擎天树种子和茎段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植体脱毒及防褐化的方法,为建立擎天树微繁无菌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直接利用种胚作为外植体培养脱毒效果较保留种皮好,且消毒过程添加600万单位青霉素处理,能有效降低种子培养污染率;(2)茎段外植体脱毒较困难,青霉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污染率,但消毒效果并不理想,且培养中出现严重褐化现象;(3)添加VC、PVP和活性炭可有效控制外植体褐化现象,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0.2 mg/L VC、2 g/L PVP和0.5 g/L AC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陈爽  李叶华  赵冰 《种子》2020,(4):60-63,70
以蜡莲绣球和莼兰绣球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浓度对其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蜡莲绣球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16-BA+0.05 mg·L^-1 NAA,增殖系数高达9,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IBA+NAA 0.1 mg·L^-1或未加激素的1/2 MS,生根率为100%;莼兰绣球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16-BA+0.2 mg·L^-1 IBA,增殖系数高达9.67,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IBA+NAA 0.5 mg·L^-1或未加激素的1/2 MS,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韦祖粉  蒲振蕊  鲁清清  王娟  蓝增全  吴田 《种子》2020,(1):54-58,63
以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材料,分析微波辐射及赤霉素浸泡处理对其休眠解除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组培离体再生中不同激素配比对解除休眠处理种子的胚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 mg·L^-1赤霉素(GA 3)浸泡24 h后,凤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1 PVP+5 mg·L^-1 GA 3+1.5 mg·L^-16-BA+5 mg·L^-1 Ca(NO 3)2;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WPM+1.5 mg·L^-1 IBA+2 mg·L^-16-BA+2 mg·L^-1 PVP+250 mg·L^-1 Ac,增殖系数为2.20;诱导丛生芽生根培养基为WPM+2 mg·L^-1 IBA+1.5 mg·L^-1 NAA,生根率为55.56%。  相似文献   

8.
梁峥  张晓纲  霍慧敏  张超  曹冬梅 《种子》2021,(1):138-144
以香水白掌(Spathiphyllum patinii)幼嫩茎段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的探讨。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流水冲洗2 h,0.05%NaClO处理20 min,转入超净工作台后75%酒精处理20 min,0.1%HgCl 2处理15 min。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宜条件为MS+3 mg·L-16-BA+0.05 mg·L-1 NAA培养基,光照2000 lx,温度25~28℃。获得最大不定芽增殖系数的培养条件为MS+0.2 mg·L-1 Kt+2 mg·L-16-BA+0.2 mg·L-1 NAA培养基,温度28℃。获得最大不定芽苗高的增殖培养条件为MS+1 mg·L-16-BA+0.3 mg·L-1 NAA培养基,温度28℃。将苗高2~4 cm的幼苗转入1/2 MS+0.2 mg·L-1 NAA+0.2 mg·L-1 IBA培养基中,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大花蕙兰外植体组培褐变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鹂  杨晖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109-112
对大花蕙兰离体繁殖中外植体的褐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假鳞茎切块和花茎切段褐变严重,选用茎尖褐变较轻。②在MS、改良MS和1/2MS三种培养基中,以无机盐浓度较低的1/2MS培养基、采用液体培养方式抑褐效果最好,但分化率差异不大,采用固体培养的材料,其分化率略高于液体培养。③在培养基中加入聚乙烯吡烙咯烷酮(PVP)、硫代硫酸钠、活性炭和维生素C,均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以500mg/L PVP效果最好。④对褐变严重的外植体,进行接种前的抑褐剂预处理是有必要的,试验中以PVP(2g/L)和硫代硫酸钠(2g/L)预处理20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种子》2020,(6)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为禾本科药食兼用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本研究以贵州省地方薏苡品种兴仁小白壳为材料,以芽顶端分生组织为外植体,探究外植体最佳消毒条件、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配方以及适合幼苗移栽成活的基质配比,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继代兴仁小白壳组培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兴仁小白壳茎尖最佳消毒条件为75%酒精消毒30 s、0.2%升汞处理7 min,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9 mg·L~(-1) 6-BA,增值系数为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1) NAA,生根率为100%,移栽条件为V_(营养土)∶V_(珍珠岩)=4∶1时成活率达95%,继代培养6次后的植株与亲本的遗传特性均保持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兴仁小白壳组培快繁体系为优质薏苡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颐和园古桑树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取桑树当年新生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其中不定芽启动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PVP 0.2 g/L;将无菌苗接到最适分化培养基MS+ 6-BA 0.8 mg/L +NAA 0.1 mg/L +PVP 0.2 g/L上,组培苗分化率高;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 +PVP 0.2 g/L,生根率达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以大花朱顶红‘Red Lion’鳞茎作外植体,研究其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消毒方法为0.1 %升汞浸泡8 min,污染率仅为5 %,外植体正常生长;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1.0 mg/L + 3 %蔗糖+Vc 0.2 g/L,可直接诱导成完整植株;Vc对外植体褐变的抑制效果好于AC;将培养60 d左右的试管苗移栽于草炭、珍珠岩和蛭石体积比为1:1:1的混合栽培基质中,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古蜡梅的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移栽及栽培效果为目的,用嘉定钱门塘的古蜡梅为起始材料,进行了无菌苗诱导、快速繁殖、生根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1/2MS作为基本培养基明显优于Read、WPM、N6;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mg/L 2iP、0.2mg/L IAA、0.5 mg/L GA3和1.5-5.0mg/L PVP可提高古蜡梅的繁殖系数和抑制外植体褐化;适当降低快繁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可以防止玻璃苗的发生;添加0.5mg/L IBA和0.05mg/L NAA可使古蜡梅组培苗的生根率在75%左右。试管苗移栽前进行1-2天的炼苗和移栽后2周内保湿防晒可以提高成活率;抑制杂草可以促进试管苗健壮生长;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提高试管苗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14.
山药组织培养褐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从山药不同外植体(叶、茎段、零余子)、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和不同培养基质3个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药不同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也不一样,茎段褐化程度最轻;MS培养基中添加150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化;在山药组培苗的快繁阶段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方式能显著降低褐化程度,提高山药组培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线柱苣苔高效再生体系,以线柱苣苔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与NAA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筛选初代培养、继代增殖与生根培养等各阶段最适的培养基。结果表明,用0.1% HgCl2溶液对线柱苣苔蒴果与种子灭菌10 min可有效抑菌。种子萌发及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2 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 NAA。利用本试验所得出的结果,增殖系数为13.5/20天,可实现线柱苣苔种苗的快速繁殖,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紫甘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紫甘薯的茎段或茎尖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各种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研究紫甘薯组培快繁影响因素,筛选培养所需最佳初代、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分化时的初代培养基MS+BA 2.0 mg/L,增殖培养基最佳配方为MS+ BA 1.0 mg/L+ NAA 0.1~0.2 m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 0.1 mg/L+ IAA 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