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8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了松萎蔫病疫木(枯死木、包装板)不同温度、时间保湿培养,以真菌为培养基培养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对松材线虫鉴定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提高、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鉴定率随之升高。疫木保湿培养,48 h之前,鉴定率呈缓慢上升趋势,48 h之后鉴定率快速上升;疫木保湿30℃培养72 h或25℃培养96 h,真菌30℃培养72 h或20-25℃培养96 h,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样本的松材线虫鉴定率达100%,2种培养方法均适宜在松萎蔫病疫木松材线虫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外人工饲养,结果表明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成虫大多在白天活动,在自然条件下有趋向木麻黄防护林带飞翔的行为。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每天8时和16时为交尾高峰。成虫补充营养最喜欢取食苦楝树(MeliaazedarachL.)。苦楝树饲养雌虫每头产卵156~198粒,平均176 4粒,是木麻黄饲养的3 10倍;取食苦楝树的雌虫寿命72~110d,平均91 8d;雄虫寿命88~125d,平均103d,雌、雄成虫分别比取食木麻黄(Casuarinaequi setifolia)的多存活30 2d、40d。幼虫主要集中在离地面40cm高度内的树干根际附近,占总虫数的94 8%。1年生林分受害株至第2年5月成虫羽化期死亡率最高,达66 7%,3~7年生林分有虫株率最高;7年生以下林分应重点防治。在生境条件相似的同龄林中,星天牛则喜欢危害基径较大的木麻黄,6cm以下的树则较少受害。  相似文献   
3.
三种林木次生物质对星室木虱产卵驱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苦楝(MeliaazedarachL.)等3种植物茎叶的乙醇、丙酮和三氯甲烷的提取物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etLi)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进行研究,利用干扰控制指数IIPC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桉的驱避作用最强,其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的提取物IIPC分别达0 126、0 209、0 307;樟树次之,分别为0 392、0 298、0 438;苦楝效果较差,只有0 589、0 574、0 638。柠檬桉、樟树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星室木虱产卵的控制作用达到60%以上,乙醇提取物第4d的持续控制效果为52 7%和50%。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带菌量及致死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成虫采用爬行、跗节、喷雾3种方式接种金龟子绿僵菌MaYTTR-04后的带菌量和死亡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松墨天牛体的带菌量间差异极显著(F=79.179,P=0.0001),其中爬行接种的接种量最大,达到(5.60±0.49)×106孢子.成虫-1,是跗节接种的4倍多;接种后15 d,各处理天牛累计死亡率均达100%;模拟各处理毒力回归方程发现,爬行接种的方程的斜率最大,说明处理后天牛在致死中时(LT50)后期死亡速率较快,爬行、喷雾、跗节接种的LT50分别为5.3 d、6.8 d和6.9 d。综合分析表明,3种方式接种绿僵菌后松墨天牛的致死率非常高,其中爬行接种效果最好。可为松墨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有效的施菌技术。  相似文献   
5.
桉树尺蠖是闽南地区桉树林中发生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为控制其危害,确定最佳防治适期,通过采用林间喷洒2%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粉剂的方法,比较第1代幼虫危害早期(5月2日)、危害中期(5月13日)和危害后期(5月30日)分别进行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第1代尺蠖幼虫危害早期,每667 m2使用500 g药剂进行防治,5 d后虫口减退率为97.5%;危害中期每667 m2施用500 g药剂进行防治,5 d后虫口减退率为95.3%;危害后期每667 m2施用1000 g药剂进行防治,5 d后虫口减退率为83.9%,明显比早期和中期开展防治的低。危害早期和中期施药防治,第2代幼虫不产生危害;而危害后期开展防治,第2代幼虫仍有轻度危害。在危害中期以前防治对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损失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日本松突圆蚧天敌瓢虫调查与引进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5年对松突圆蚧原产地日本冲绳县进行天敌瓢虫调查、引进的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冲绳县林业概况和森林保护研究状况;调查了该县的主要松树林分,采集到松林中主要瓢虫6种,其中楔斑溜瓢虫(Olla v-nigrumMulsant)、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Silverstry)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2001~2005年福建省9个(地)市48个县(市、区)采集来的5 751个马尾松枯死木进行线虫分离镜检,结果表明:松枯死木中含有线虫率平均为91.29%,其中拟松材线虫占67.56%,其它线虫(线虫种类有待进一步鉴定)占23.73%,无线虫的占8.71%。应用木材小棍分离的线虫密度平均为1 028条.g-1,显著高于应用木屑分离的线虫平均密度286条.g-1。在垂直分布上,不同季节拟松材线虫在松枯死木树干中广泛分布,均表现为3种类型:Ⅰ型为树干上部线虫密度大于中、下部;Ⅱ型为树干中部线虫密度大于上、下部;Ⅲ型为树干下部线虫密度大于上、中部。在水平分布上,不受季节的影响,不管是秋季还是春季,均是内材的线虫密度863~1 563条.g-1(平均1 138条.g-1)6、89~1 463条.g-1(平均986条.g-1)高于相应的外材线虫密度342~631条.g-1(平均586条.g-1)、209~431条.g-1(平均325条.g-1)。因此,在对我省各地在松材线虫病监测时,应在树干上、中、下不同部位,并靠近树干中间同时取样,以木材小棍分离线虫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9.
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ukutaiMiwaetSonan是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桑天牛Aprionagermani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7.5%-58.7%,福建省惠安1年3-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在5月旬开始出现。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生活史,活习性等进行观察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现有文献以及笔者多年来对沿海防护林病虫害的研究积累,对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木麻黄、红树林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