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10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吉育系列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归属,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5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采用以对照品种的生育日数为参照标准和以品种的活动积温为划分标准两种方法,于2013和2014年对95份新近选育的吉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吉育系列品种生育期组介于MG0~MGⅢ组之间,居MGⅡ组的品种最多,MGⅢ组的品种最少。有89份参试材料按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一致,占参试材料的93.7%;有6份参试材料的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不在同一组内,占参试材料的6.3%。通过比较各生育期组品种在R1、R7和R8期的持续天数表现,验证了生育期组划分的正确性。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发现,适宜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早熟、中早熟大豆品种主要归属于MG0和MGⅠ组,中熟、中晚熟品种主要归属于MGⅡ。此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系统和实现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毒死蜱降解内生菌资源、强化功能内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微生物梯度驯化技术,从农药池周边生长的水稻根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的降解内生菌CP40,研究了该菌株的毒死蜱降解特性及对作物中残留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基于16S rRNA和细菌形态学特征,将菌株CP40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CP40)。菌株CP40含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d,异源表达该基因后毒死蜱的降解率达58.4%。降解条件优化实验表明,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0 mg·L-1、温度为30℃、pH为7时,菌株CP40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最佳。此外,发现菌株CP40具有促生能力,接种菌株CP40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并能将水稻体内毒死蜱含量降低30.9%。研究表明,功能内生菌在调控水稻体内毒死蜱的降解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吉育88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育成,该品种蛋白质含量39.81%,脂肪含量19.55%,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抗大豆食心虫,抗倒伏,为高产抗病虫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脂肪氧化酶是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筛选、创新及品种选育方面的进展。可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苗盘钵苗自动识别及控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针对全自动移栽机在田间作业中,因苗盘的钵苗格缺苗而导致的漏栽问题,研制了一种苗盘钵苗自动识别及控制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采用单苗爪取苗,步进电机驱动钵苗盘纵向和横向移动,光电传感器作为钵苗识别装置,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为控制核心,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可适应不同规格的苗盘参数,可选择对该装置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有效地对钵苗格是否缺苗进行自动识别,并控制苗盘输送装置,使缺苗的钵苗格快速跳过取苗爪,提高取苗爪的抓取效率,以降低漏栽率;相对于没有采用钵苗自动识别的移栽模式,该系统漏栽率整体降低了约12%。该研究可为全自动移栽机的进一步自动化智能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改良剂对皖南烟田土壤性状及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农林废弃物制成的5种改良剂对烟稻轮作土壤性状和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不同改良剂施入土壤后,土壤体积质量较不施改良剂的对照处理显著下降,而田间持水量明显提高,表明烟田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改良剂能明显促进不同生育期烟株的生长:烟株团棵期,改良剂X1处理叶片宽显著高于对照;旺长期,X1、X2、X5处理叶长显著大于对照,且X5处理叶面积显著大于对照;成熟期,X1、X2、X5处理上部叶和下部叶长显著高于对照。改良剂能增加烟叶产量,尤其是改良剂X3、X5,明显增加了上等烟和中等烟的产量。改良剂X1、X2、X3处理上等烟总分显著高于对照,即改良剂处理烤出的上等烟综合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7.
采用沙培方法对种植于范家屯的150份不同生育期的东北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发芽率鉴定,结果显示,中晚熟组品种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极早熟组品种发芽率最低,表明熟期愈早发芽率有降低的趋势。中晚熟组品种与早熟组品种及极早熟组品种间在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组品种、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百粒重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熟期组品种发芽率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产中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往往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各种农药。据报道,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仅占喷施量的0.1%,其余99.9%的农药都分散于环境中,中国每年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6.67×106hm2。因此,在大米的进出口中,世界各主要农业大国都对大米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研究大米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既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是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小麦和土壤样品中2甲4氯异辛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对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2甲4氯异辛酯经丙酮溶液匀浆提取,浓缩,丙酮定容后,用GC-MS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中2甲4氯异辛酯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2 mg/kg,在添加水平为0.02~0.5 mg/kg时,2甲4氯异辛酯在小麦植株中的回收率为91.2% ~ 104.2%(RSD=4.2% ~ 13.4%),在籽粒中的回收率为85.0% ~ 104.2%(RSD=3.6%~10.9%),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9.0% ~ 100%(RSD =6.1% ~9.7%).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完全能够满足小麦和土壤中2甲4氯异辛酯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熟期类型大豆种质收获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熟期种质之间,收获指数可以作为评价丰产性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熟期类型间没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