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54篇
  375篇
综合类   611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冷破碎工艺和热破碎工艺对番茄酱贮藏期间非酶褐变的影响,将制备的番茄酱在20℃和35℃条件下进行12个月的贮藏。通过对番茄酱的褐变指数、还原糖、番茄红素、5-HMF、VC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pH变化的测定以及相关性分析得出美拉德反应与VC氧化分解反应是导致番茄酱在贮藏期间发生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番茄红素不是引起番茄酱色泽变化的主要原因,美拉德反应的主要产物是5-HMF。经过液相色谱分析,番茄酱中糖类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组成,冷破、热破番茄酱中的三种糖类含量有差异。通过模拟体系,进一步确定了美拉德反应是导致番茄酱在贮藏期间发生非酶褐变的根本原因,且糖是5-HMF生成的必要条件,5-HMF的产生主要由果糖决定,VC氧化分解反应对5-HMF的生成贡献微弱。因冷破碎工艺温度较低,产品果糖含量较多,更容易褐变,所以冷破番茄酱的贮藏环境应尽可能的保证低温。  相似文献   
3.
杨霏  邹瑞  张玥  杨自云  吴田 《种子》2020,(4):46-49,54
为了保护珍贵的十里香茶树资源,掌握利于十里香茶的最优组培条件,本研究对十里香茶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类型、消毒时间、培养基添加物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轻微木质化的带腋芽茎段经升汞消毒15 min,接种后暗培养5 d,MS+0.2 mg·L^-1 NAA培养基中添加3 mg·L^-1 PVP+2000 mg·L^-1 Vc或者6 mg·L^-1 PVP+3000 mg·L^-1 AC,可在低污染率的前提下将褐化率降为10%左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茶树组培中褐化率高的难题;采用1/8 MS+1 mg·L^-1 IBA培养基有利于外植体生根且增殖迅速。本研究建立了十里香茶的无菌苗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可通过组培手段对其进行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 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 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7.
抗褐化剂对荻外植体褐化和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幼穗和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探讨抗褐化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抗坏血酸(Vc)、柠檬酸(CA)对外植体和愈伤组织抗褐化作用,以及愈伤诱导率及愈伤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褐化剂都能抑制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褐化,并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0.2g/L PVP时荻外植体的褐变程度最低,0.2g/L C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1.1%,向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2g/L的Vc愈伤组织重量增加倍数最高,为21.38倍,且愈伤组织褐化率低为25.8%。  相似文献   
8.
华盖木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顶芽为试材,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华盖木下部枝条顶芽为外植体,选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O.1~1.5 mg/L BA和0.1~1.0mg/L IBA,适当提高培养基硬度,培养初期适宜的低温处理是褐化控制的有效措施;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二硫苏糖醇(DTT)、抗坏血酸(VC)3种防褐化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效果PVP>DTF>vC。  相似文献   
9.
周冰彬  陈晓阳  李慧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48-350,354
黧蒴栲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培养条件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WPM为黧蒴栲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聚乙烯吡哆烷酮(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变均有作用,其中,PVP效果最佳,最适浓度为3 g/L。光照条件和温度对黧蒴栲褐变的影响都很大,初期暗培养和降低温度到19℃,能显著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0.
果树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果树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发生机理,发生褐变的主要果树种类,综述了近年来果树植物组织培养中参与褐变现象的酚类物质、酚氧化酶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