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加富对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溶解性无机碳(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强度对瓦氏马尾藻的DIC吸收速率及海水pH提升速率影响显著(P0.05),在光照强度60μmol/(m2·s)、温度20℃条件下,瓦氏马尾藻对DIC吸收速率和海水pH提升速率最大,分别高达82.14μmol/(g·h)和0.138/(g·h),当环境条件低于或高于这一阈值,藻体对DIC吸收和海水pH提升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氮、磷加富能够显著提高瓦氏马尾藻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P0.05),高氮、磷(HNP)组藻体对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均显著高于低氮、磷(LNP)组(P0.05),且N、P的添加对增加藻体吸收DIC及提升海水pH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为利用瓦氏马尾藻增养殖技术进行近岸富营养化及藻场退化海域生态修复及减缓海洋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学新生适应高校生活的不良现象,为形成立德树人、全校育人机制,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本科教学体系中引入课程导师制度,将弥补当前大学教育中导师培养环节缺失的不足。课程导师有助于引领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掌握专业课程学习方法,提升学生心智全面协同发展。以当前"互联网+"的创新性教育理念为引导,以信息化教育为支撑,以微信群为实时教学平台,建立起课程导师与大学新生之间快速响应机制。实践证明,课程导师制对于增加师生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实现师生双赢。  相似文献   
3.
以深化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海洋生态文明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并对环境生态学实践实习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围隔海域水质评价及底栖曲浒苔对水质修复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15年1—12月对杭州湾北部沿岸碧海金沙围隔海域水环境质量进行每月一次的跟踪监测,进行围隔海域水质分析评价,通过调查底栖浒苔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评估其对围隔海域水质的修复能力。根据富营养化状态指数(E)表明,2015年该围隔海域1—9月份属于高富营养化状态,10—12月份属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溶解无机氮(DIN)全年平均为(0.91±0.11)mg/L,属劣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无机磷(DIP)全年平均为(0.031±0.005)mg/L,属Ⅲ类海水水质标准;根据有机污染指数(A)显示,2015年该围隔海域2—7月份开始受到有机污染,8月、9月和12月属于轻度有机污染,10月和11月属于中度有机污染。底栖浒苔类的优势种为曲浒苔(Ulva flexuosa),占底栖藻场总生物量的97.3%。2015年3月至12月碧海金沙围隔海域底栖曲浒苔全年总生物量净增长量为1 497.3 t,实验测得曲浒苔组织内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含量分别为3.50%±0.02%和0.13%±0.01%(干重),全年吸收水体中氮和磷量分别为(4 354.90±46.78)kg和(161.75±1.74)kg。分析表明,碧海金沙围隔海域天然曲浒苔种群通过同化养殖水体中氮磷,具备一定的水质修复能力,但尚未平衡由水产养殖活动造成的营养负荷。因此,在近岸海水养殖海域,除需进行底栖海藻场的构建外,还需要调整养殖结构,如增加大型海藻栽培以建立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IMTA),实现近岸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日本零排放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水产加工业方面的零排放的实施状况。为了实现零排放,日本水产业生产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水产加工业的排水处理中采取了物理、生物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一些新颖的水产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开发,比如贝壳、扇贝中肠腺、鱿鱼墨囊、海星等。  相似文献   
6.
里塘河亚洲苦草分布特点及光照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对上海市临港新城里塘河水体状况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亚洲苦草生长及光合放氧速率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里塘河透明度为80~100 cm,苦草生物量按生长在水深20~30 cm、30~60 cm、60~90 cm、90~120 cm 4个范围计算,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60~90 cm水深范围内亚洲苦草生物量最大。苦草密度与水深成负相关,而平均叶长与水深呈正相关,河道近岸苦草密集,中间最深处无水草生存。室内进一步研究表明,平均每株生物量、分蘖数、平均根长、光合放氧速率均随着光照强度降低而降低(P0.01),10μmol/(m2·s)为临界光照强度,这时亚洲苦草生物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其光合放氧速率为10.52μmol/(g·h),仅为80μmol/(m2·s)光照强度组的22.79%。该研究表明河道苦草分布深度与透明度深度相一致,进一步揭示了低光条件下苦草群落难以繁殖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如东紫菜养殖海区的绿藻群落构成种扁浒苔(Ulva compressa)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绿素提取法、叶绿素荧光技术及液相氧电极研究了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对其叶绿素组成、荧光特性和光合速率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扁浒苔叶绿素含量和荧光特性随着NaClO浓度的升高均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经10.0 mmol/L的NaClO溶液处理后,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0.030 mg/g,0.039 mg/g;0~6.00 mmol/L的NaClO对扁浒苔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有显著影响;10.0~100.0μmol/L次氯酸钠在3 min就能使扁浒苔的光合放氧速率大幅下降,其中100μmol/L组从对照组的1 315 nmol O2/(min·g)降至-472 nmol O2/(min·g)。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际海区验证,4.0mmol/L的NaClO可以作为清除紫菜养殖海区绿藻的理想试剂。  相似文献   
8.
应用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研究甲藻(Dinoflagellate)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取4株甲藻SSU rDNA及其线粒体cox 1部分片段,结合GenBank中24株甲藻的相关序列,以Plasmodium falciparum为外群,构建ML树和NJ树,并采用自展支持度评估进化树分支结构,通过计算后验概率评估进化树整体结构,应用1sKH、SH、ELW和2sKH等方法评估两株ML树间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在由上述两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上,底栖原甲藻均未与浮游原甲藻聚类,且前沟藻具有独特演化地位。表明联合选择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甲藻的演化规律。这为从基因层面深入探索甲藻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沙湾海域水质周年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对福建三沙湾海域进行了周年的布点采样,共设20个站位,8个航次,调查内容涵盖海域的营养盐及常见水质指标。结果表明:从季节变化上来看,三沙湾海域春季水质最好,各站位水质指标基本符合海水二类水质,营养级别为贫营养;夏季各站位水体无机氮含量较低,但水中活性磷酸盐浓度普遍高于0.045 mg/L,为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秋季各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和无机氮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部分站位活性磷酸盐浓度在0.06 mg/L以上,部分区域的无机氮含量甚至超过0.6 mg/L,为氮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体;冬季绝大多数站位的水质均满足海水三类水标准,水体营养级别为中度营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三都岛以西区域,网箱养殖大黄鱼等居多,水质较差,三都岛以东区域,海带养殖较多,水质较好。湾口区至湾顶部溶解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夏季和冬季鲢为研究对象,利用胰凝乳蛋白酶能水解羧基端含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肽键的特性,根据其特异性酶切部位,结合电泳手段来分析肌球蛋白的内部构造差异性。结果表明,与夏季样品相比,冬季鲢的肌原纤维蛋白经酶切生成的肌球蛋白头部S-1较长,在高温下分子量为165 ku的重酶解肌球蛋白HMM容易被再降解成小片段的135 ku HMM,呈现出冬季肌球蛋白的结构不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夏季和冬季肌球蛋白,其ATPase失活速度和酶解肌球蛋白生成S-1的产生量的减少速度呈现一致性,说明酶解生成的S-1只来源于有活性的肌球蛋白。同时,冬季肌球蛋白热变性温度较夏季肌球蛋白要低6 ℃,表明冬季肌球蛋白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