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9篇
  免费   722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林业   666篇
农学   1004篇
基础科学   188篇
  664篇
综合类   7433篇
农作物   692篇
水产渔业   552篇
畜牧兽医   3451篇
园艺   762篇
植物保护   1167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85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449篇
  2016年   596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730篇
  2012年   1037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1058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D101大孔树脂对观光木叶进行柱层析,提取黄酮类物质;先后用10%、30%、50%和70%乙醇/水进行梯度洗脱,得到4个洗脱组分,测定了各个组分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连氮-2-(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的清除实验评价了各组分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UPLC-Q-EXCTIVE-MS)技术对纯化后黄酮纯度最高的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叶乙醇提取物经过D101大孔树脂分离后,黄酮类物质主要聚集在30%乙醇/水洗脱组分,黄酮纯度为28.40%,并且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分别达到87.22%和99.07%,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753和65.528 mg/L;从30%乙醇/水洗脱组分中初步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酮洛芬、白麻苷、三叶豆苷、假荆芥属苷、射干苷、川陈皮素.  相似文献   
992.
甘薯采后贮藏期短,在采后贮运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从而影响甘薯的品质,造成大量损失.因此,研究不同耐贮性甘薯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以耐贮藏甘薯品种南瑞苕、奥墨红、徐55-2、新大紫、徐薯18和不耐贮藏甘薯品种徐薯23、大红花、南瓜薯、满村香、万二、金吊薯为试验材料,考察甘薯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ROS)含量的差异,解析抗氧化代谢与甘薯耐贮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耐贮藏甘薯品种相比,耐贮的甘薯品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高,脂氧合酶(LO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相对较低.热图分析结果显示,耐贮藏甘薯品种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高,活性氧含量相对较低,不耐贮藏甘薯品种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活性氧含量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耐贮性的甘薯品种中抗氧化能力和贮藏性能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抗氧化酶之间有着较高的正相关系数,而与LOX活性、H2O2含量、O2-·产生速率、MDA含量呈明显负相关.由此可见,耐贮藏甘薯品种较不耐贮藏甘薯品种有着更好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为耐贮甘薯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减少磷化氢等有毒化学物质在储烟害虫防治中的施用量,为生产上运用低氧技术防治烟草甲等仓贮害虫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研究了低氧环境对烟草甲各虫态致死作用及对烟草甲各虫态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调贮存运用中,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调至2%,经历杀虫阶段后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回调至4%~6%,这样可以在有效抑制虫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烟叶的醇化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茵陈蒿精油的化学成分、抗氧化能力、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为蒿属植物精油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的茵陈蒿植株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1,1-二苯基-2-二硝基苯肼(DPPH)测定茵陈蒿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6种病原细菌和白色念珠菌、黄瓜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7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白色念珠菌及6种供试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值;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茵陈蒿精油对其他6种真菌的抑制率,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茵陈蒿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GC-MS分析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共分离出2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蒿酮(37.59%)、乙酸丁酯(22.75%)和桉叶油醇(11.34%)。茵陈蒿精油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供试菌种的MIC值为2.5~80 μL/mL,MBC值为5~150 μL/mL;茵陈蒿精油对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力效果,EC50为3.371~10.942 μL/m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茵陈蒿精油破坏了菌株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容物渗出,导致菌体形态发生改变。【结论】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在农作物病害防治及食品保鲜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五味子水煎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与临床常用6种抗生素联合对临床分离6株耐药大肠杆菌(E.coil)的作用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南五味子水煎液(SRD)、北五味子水煎液(SCD)以及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禽源E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法测定SCD与6种抗生素联合对E.coil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平板计数法测定SCD以及SCD与CEF联合对E coli ATCC25922生长的影响.结果 显示:SCD对6株耐药菌的MIC均为64 mg·mL-1,SRD对其中5株的MIC为128mg.mL-1,对另一株的MIC> 128 mg·mL-1;SCD与头孢噻呋(CEF)联用时对5株菌的FIC≤0.5,呈协同作用;与恩诺沙星(ENR)联用时对6株菌的FIC>2,呈拮抗作用;与卡那霉素(KAN)、链霉素(STR)、氨苄西林(AMP)和多西环素(DOX)联合时主要呈相加作用;SCD能抑制E.coli生长速度,使其生长量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单独处理.1/4MIC SCD与I/4MIC CEF联合处理的抑菌效果更明显.综上,SCD的抗菌活性强于SRD,且能明显增强禽源临床分离耐药Ecoli对CEF的敏感性而呈现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筛选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良好活性的生防菌株,为杀线虫制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对从抗线虫黄瓜根系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芽孢杆菌分离,通过浸渍法筛选出杀线活性高且稳定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离体、盆栽及田间试验对分离菌株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芽孢杆菌C1,经鉴定菌株C1为长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macroides)。杀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C1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74.50%、对雌虫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5.17%、对2龄幼虫的24和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8.83%和100.00%,且杀虫活性稳定;盆栽试验发现,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3.24%;田间防病试验结果显示,菌株C1发酵液50倍稀释液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达82.67%,且产量较清水对照增产20.0%。【结论】菌株C1不仅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可作为生物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8.
研究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和蒸馏获得不同极性段的老瓜头提取物。以枣飞象、粘虫、小地老虎和山楂叶螨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法和玻片浸渍法对不同活性段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并对活性提物段进行柱层析获得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杀虫活性较好,胃毒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4%、72.3%和68.2%,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8%、63.9%和42.4%。采用柱层析法对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表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X4组分,胃毒处理48 h,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校正死亡率大于90%,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为70%~80%。研究表明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为开发老瓜头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生根时期氧化蛋白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防褐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以1%乙醇1 h+500 mg·L-1 IBA-K处理2 h最佳,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21.1%和5.713。在生根过程中,外施500 mg·L-1 IBA-K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的活性,且IAA/ABA、IAA/ZR的比值升高,有利于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由此说明1%乙醇1 h浸泡结合500 mg·L-1 IBA-K激素处理,通过提高POD与PPO的活性,可降低IAAO的活性,增加IAA/ZR和IAA/ABA的比值,提升蒙古栎嫩枝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TTl是C2H2-ZFP(WIP型锌指结构)类转录因子调控蛋白,核桃JrTT1-1基因启动子含有干旱响应元件,具有调控干旱胁迫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分离JrTT1-1基因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并对其受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活性进行分析,探讨JrTT1-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  方法  根据WRKY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将JrTT1-1基因启动子分为1 002 bp(?1 ~ ?1 002)、720 bp(?1 ~ ?720)、448 bp(?1 ~ ?448)、174 bp(?1 ~ ?174)、149 bp(?1 ~ ?149)5个片段,分别记为S1、S2、S3、S4、S5。用S1、S2、S3、S4、S5分别替换pCAMBIA1301载体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蘸花法转化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PCR验证及GUS基因表达分析确定后培养至T3代。对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进行GUS酶活性测定,评价不同片段的时空表达活性。将S1、S2、S3、S4、S5转基因植株种子萌发生长30 d进行干旱处理(50 mmol/L甘露醇),未干旱处理的设为对照(CK),分析整株、根及地上部分GUS酶活性,评价不同片段响应干旱的差异。  结果  正常生长条件下,S1、S2、S3、S4、S5转基因拟南芥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出GUS酶活性,但不同片段GUS活性具有差异,且随着片段变短,活性降低;但S1和S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比较成熟种子、鲜种子、35 d根、茎、叶、花的GUS活性,发现不同组织之间也有区别,体现了5个片段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5个片段整株、根和地上部分的GUS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干旱胁迫后S1、S2、S3、S4、S5全株的GUS活性分别为CK的1.50、1.46、1.47、1.46、2.23倍,根GUS活性分别为CK的1.29、1.29、1.28、1.53、1.36倍,地上部分GUS活性分别为CK的1.62、1.59、1.57、1.59、2.30倍。  结论  JrTT1-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表达活性与其长度呈正相关,每个长度启动子片段活性具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组织特异性;WRKY元件及其数量可能与干旱胁迫调节作用相关,且JrTT1-1启动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也具有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