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降低猪场的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感染率对于阻断人的JE暴发至关重要,鉴于我国JE防控形势的紧迫性和现有基因Ⅲ型商品化乙型脑炎病毒疫苗对部分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genotype Ⅰ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GⅠ JEV)流行毒株免疫保护的不确定性,急需研制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新型猪用GI JEV疫苗。本研究在杆状病毒载体pFastBacTM多克隆酶切位点插入GⅠ JEV的prME基因表达盒,测序验证后的阳性重组质粒转染DH10BacTM感受态细胞后获得Bacmid-prME重组杆粒,进一步将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后,获得Bac-prME重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及电镜观察GⅠ JEV病毒样颗粒组成蛋白表达及病毒样颗粒形成情况,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初步评价GⅠ JEV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Sf9昆虫细胞中prME基因表达盒编码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且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评估结果表明:GⅠ JEV病毒样颗粒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高滴度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获得了GⅠ JEV病毒样颗粒,为研制安全高效的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2.
云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研究了云杉自然分布区内20个天然群体的针叶长度、宽度,球果长度、宽度、烘干质量、出籽率,种子的长度、宽度及每粒质量共9个表型性 状变异规律和模式。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变异丰富,群体间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球果的长度和宽度均与烘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5和0.7560;种子长度与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39),种子长度与每粒质量呈正相关(r=0.5884);针叶、球果性状随海拔、纬度、经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种子性状变异以海拔变异为主。同时对表型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93.
云杉种源苗期性状变异及种源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7年生云杉苗为试材,对17个种源的10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并对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种源地理变异模式、种源区划和种源苗期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径、苗高、当年高、一级侧枝数量、二级侧枝数量、最大侧根粗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生物量8个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重要的生长性状是苗当年高、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云杉苗期地径生长量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侧枝数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也呈显著负相关;依据种源间生长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把17个种源划分为4个种源区;根据10个生长性状的综合指数对参试的17个种源进行排序和苗期初步选择.  相似文献   
94.
四川小桐子分布特点及适生环境选择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四川小桐子主要沿金沙江、安宁河和雅砻江干流及其支流干热河谷呈窄带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为500~1 600 m,最高1 910 m,最适高度为1 600 m以下;分布形式有零星分布、团条状分布和成片分布.小桐子在攀西河谷上段、下段和二半山3个典型垂直气候带上的树高、地径、果重、千粒重和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在500~1 600 m海拔梯度内营养和生殖生长无明显差异;在山地红壤上生长较差,山地燥红土、山地粗骨红壤和冲积沙壤上生长均较好,但含油率差异并不显著;土层深厚(50~120 cm)有利于小桐子生长;小桐子在各个坡向都生长良好,阳坡、半阳坡生长更好;在山地下部、沟谷河滩处生长和结果量好于山地中上部.  相似文献   
95.
牛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原虫资源库内收藏的3种牛源泰勒虫10个地方分离株(包括4株环.形泰勒虫、3株瑟氏泰勒虫和3株中华泰勒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用所测得的牛的泰勒虫中国株基因序列和自GenBank下载的各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牛的3种泰勒虫18S rRNA基因大小在1 740~1890 bp,并有规律地分布于3个不同的进化枝上,且种内地方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明显大于种间同源性,说明采用18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方法对牛的泰勒虫进行分类与传统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符合性.该研究也可为建立针对18S rRNA基因为靶标的牛的泰勒虫病PCR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
国内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从1986年调查发现东北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来,现已证实29个省(市、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并从病原学上证实其中至少有19个省(市、区)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动物宿主的调查证实,牛、马、羊、狗、鼠等均存在莱姆病感染,不同地区及不同种动物莱姆病感染存在较大差异。论文从莱姆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阐述了莱姆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的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按照经济林优良单株的选择程序和技术规程,通过严格的走访调查、初选、复选、决选选育程序,自2001年起对达州市果梅重点分布区开展果梅优树选择,2006年初选205株优树,2016年决选1株,2017年3月经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为林木良种,命名为"达梅1号"。"达梅1号",果肉率85.5%,枸橼酸含量23.2%,是四川优良乡土果梅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9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N-HW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传代的方法从湖南省宁乡县发病猪所采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该毒株能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RT-PCR检测可扩增出670 bp的特异性的ORF5基因片段,经美洲型PRRSV荧光抗体染色呈阳性反应,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显示,病毒粒子大小为50~60 nm.命名该分离毒株为HN-HW株.  相似文献   
99.
为筛选羊尤氏泰勒虫裂殖子功能基因,用羊尤氏泰勒虫裂殖子提取物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鼠骨髓瘤SP2/0-Ag14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培养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印记法检测。提取羊尤氏泰勒虫裂殖子mRNA后,进行cDNA合成与文库构建。文库在免疫学噬斑筛选后,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BLAST搜索。筛选结果显示有两个阳性克隆。所得序列BLAST搜索结果显示,它与12类寄生虫新生多态相关复合物α多肽基因的同源性在39%到78%之间。结果提示,所筛选的序列为羊尤氏泰勒虫裂殖子新生多态相关复合物α多肽基因不完全序列。该研究为今后使用单克隆抗体筛选羊泰勒虫功能性基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羊泰勒虫不同虫株的分离及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