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58篇
  85篇
综合类   696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104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彩椒(Capsicum annuum L.var.grossum Sendt.)种质材料连续多代的自交纯化及观测鉴定,选育出优良高代亲本自交系P20628和P20611.经配组、品比试验和低温弱光耐性、病毒病抗性、商品性、产量等相关性状以及其他园艺性状的观测与鉴定,选育出适于设施栽培、商品性状与荷兰品种Mandy(CK)相当,综合性状优良,优质抗病高产红色彩椒新组合P20628×P20611.该组合为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长势旺,株型紧凑,耐低温弱光,抗TMV,果实灯笼形、红色亮丽、大果肉厚味甜质脆,单果重218 g,肉厚7.3 mm,货架保质期5 d,商品产量30.45 t/hm2,较对照增产11.37%.  相似文献   
92.
农业物料介电特性的测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农业物料相关品质检测与加工时,往往需要测定其许多参数,其中介电特性随物料种类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可以根据这一特性对不同物料的物性进行表达。此外,同种物料本身的介电特性又与许多因素有关,利用影响因素与介电特性的相关性,可以对物料的品质因素进行判定,对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综述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物料介电特性的相关研究,介绍了生物电学模型及介电特性的各种测试方法,并概括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受约因素。综述农业物料(特别是果蔬)的介电特性受到电磁场参数、温度、物料外形参数以及水和离子行为的影响,为研究果蔬介电特性在果蔬干燥、保鲜、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为了客观评价小麦品系的主要性状,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提供依据,对3份较为稳定品系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系的产量均比对照(永良4号)高,但无显著性差异。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分别为:芒长(0.254)〉主茎穗长(0.189)〉有效分蘖数(0.171)〉结实小穗数(0.122)〉单穗粒数(0.111)〉不孕小穗数(0.109)〉单穗粒重(0.032)〉株高(-0.040)〉韧度(-0.063)〉千粒重(-0.216)〉粒径(-0.620)。籽粒硬度、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容重与产量呈弱的负相关。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只有株高和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品系07-1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筛选耐盐性较强的小桐子新品种。[方法]以小桐子种胚为材料,采用含不同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吲哚丁酸(IBA)组合的培养基对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筛选出最佳诱导培养基;在最佳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20、40、60、80、100 mmol/L NaCl对小桐子胚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研究胚愈伤组织的耐盐性。[结果]小桐子胚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mg/LIBA;胚愈伤组织在含40、60 mmol/L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佳,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达到100 mmol/L时,小桐子胚愈伤组织无法存活。[结论]在MS+1.0 mg/L6-BA+0.1 mg/LIBA培养基中,小桐子胚愈伤组织具有较好的耐NaCl性。  相似文献   
95.
在分析红飘带设计中体现的保护当地生境、最少干预和简约生态设计等生态理念的同时,提出应该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汤河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文蛤经异丙隆处理后引起的细胞基因表达变化,探索文蛤暴露于农药后分子水平上基因的开放、关闭或表达量的改变,以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指示农药污染的生物标记物基因.在恒定温度(25℃)条件下驯化文蛤7 d,将驯化后的文蛤分为2组(每组20个),给药组文蛤暴露于添加除草剂异丙隆的海水中处理30 d,对照组文蛤暴露于天然海水中处理30 d,用酸性酚-硫酸氰胍-氯仿提取法纯化文蛤鳃总RNA,用4种锚定引物,以总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在锚定引物和随机引物的作用下连续进行2轮PCR反应,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银染法显色.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的差异条带进行回收,并对差异基因片段进行第2次扩增,经琼脂糖电泳后回收基因片段.结果共得到cDNA扩增片段约400条,其中有60余种基因片段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在文蛤适应除草剂污染过程中有12个基因表达上调,有11个基因表达下调,有22个基因片段只在试验组表达,有23个基因片段只在对照组表达.基因差异片段可能与指示农药污染的生物标记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7.
酪氨酸脱羧酶与发酵食品中酪胺的产生密切相关。根据GeneBank中乳酸菌酪氨酸脱羧酶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克隆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Uvs44酪氨酸脱羧酶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克隆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大小为744 bp,与目前已知的四株乳酸菌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Uvs44与Lactobacillus brevis IOEB 9809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8.3%,与Enterococcus hirae 158的亲缘关系最远,为78.8%,不同乳酸菌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之间存在普遍的序列相似性,可为进一步构建酪氨酸脱羧酶基因缺失工程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8.
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Pamp.)Rehd]与扎矮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杂交后代的倍性特征和核型特点,以风油精为预处理液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以亲本和普通山定子为对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株皱叶型株系均为四倍体,2n=4x=68。染色体均为小型,染色体长度比差异不大,核型组成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株系10#、14#、15#、19#、28#、33#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44m+24sm,2n=4x=60m+8sm,2n=4x=20m+48sm,2n=4x=52m+16sm,2n=4x=56m+12sm,2n=4x=48m+20sm,核型分别为1B、2B、2A、2B、1A和1B类型;1株光叶株系为非整倍体,2n=43,核型公式为2n=22m+18sm+3st,核型为2B类型。表现为株系之间的核型不完全相同。试验为丰富无融合生殖型砧木的育种理论,获得新的苹果无融合生殖型砧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
转甘蔗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的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是C4双羧酸循环途径中CO2固定初始反应的一种酶,在该酶作用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特别是在强光高温条件下,明显高于C3植物.甘蔗属于禾本科甘蔗属,为C4作物之一.本研究对转甘蔗pepc基因水稻恢复系N175的转基因后代进行遗传学分析,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甘蔗pepc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恢复系N175基因组中,在一些转基因株系中,甘蔗pepc基因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杂交水稻恢复系N175的基因组中.对转甘蔗pepc基因的水稻恢复系N175株系进行光合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光合效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在转基因株系中,最高的光合效率为26.50μmol·m-2·s-1,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光合效率提高了106%,说明甘蔗的pepc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00.
近50年东北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检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1956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近50 a来年平均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5℃,增温速率接近0.3℃/(10 a),比北半球和全国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1956年以来东北平均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黑龙江的漠河、内蒙古的海拉尔、赤峰的个别地区呈略增加以外,其他大部地区呈减少趋势,尤其黑龙江东部、吉林西部以及辽宁东南部地区降水减少明显。在降水量减少的同时,降水日数也同时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 a来东北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相对湿度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各不同的气候要素都存在着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振荡周期,对这些气候要素进行了突变检测,发现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明显突变,气温突变首先是以最低气温突变开始的,说明气候变暖是以最低气温变暖开始的。降水量在196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由多减少;降水日数在1994年发生了由多转少的突变;日照时数突变发生在1978年,之后日照时数呈变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