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3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20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多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我国分离到的猪流感病毒和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毒株的HA、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分别选出各个病毒亚型HA和NA基因中高度保守且特异的核苷酸区域,设计扩增猪流感病毒H1和H3、N1和N2亚型的2套多重PCR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猪流感H1N1、H1N2和H3N2亚型病毒多重RT-PCR诊断方法。采用该方法对H1N1、H1N2、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对扩增得到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BLAST比较,表明为目的基因片段。其它几种常见猪病病毒和其它亚型猪流感病毒的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对107EID50/0.1mL病毒进行稀释,提取RNA进行敏感性试验,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2EID50的病毒量核酸。对40份阳性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是H1N1、H1N2和H3N2亚型分别为16份、1份和20份,其它3份样品同时含有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和鸡胚分离病毒结果100%一致。试验证明建立的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多重RT-PCR诊断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82.
利用RT-PCR扩增猪流感病毒A/Swine/Zhejiang/7/2004(H9N2)(SW/ZhJ7/04)HA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和测序验证,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CAGGS-HA,之后将其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集转染细胞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HA蛋白获得了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CAGGS-HA能够在体外瞬时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HA蛋白,通过免疫小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用表达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的重组质粒pCAGGoptiHA5 100μg免疫SPF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鸡体内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一次免疫后,免疫组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目逐渐上升,并于第3周达到峰值,在二次免疫后,SPF鸡体内CD8 T细胞数量上升速率明显高于初免时上升速率,并于第二次免疫后2周达到一个峰值,攻毒后,二次免疫的SPF鸡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2周时检测发现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一次免疫组。而阴性对照组SPF鸡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的数目则无明显变化,但在攻毒后其外周血中CD8 T淋巴细胞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免疫组的水平,并且在1周内全部死亡。结果表明,pCAGGopti-HA5 DNA疫苗质粒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4.
为建立检测禽流感病毒(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根据AIV的M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用4株不同亚型的AIV感染MDCK细胞,收集感染6、12、24、48、72 h的病毒。另外采取169份鸡的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对上述样品的M基因进行检测,试图建立快速检测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并与普通RT-PCR方法和传统的病毒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检测AIV的SYBRGreen I荧光RT-PCR方法能检测到感染MDCK细胞后72 h的AIV,对169份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中的AIV检出率为5.33%(9/169),而普通RT-PCR方法检出率为6.51%(11/169),病毒滴定检出率为5.62(9/160)。对其他病毒(NDVI、BDVI、BV、VA)则未检测到,且整个检测过程只需4 h,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经自然途径感染SPF鸡后,病毒的致病能力与NS基因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病理学角度比较了两株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拯救的病毒RGSGD/1/96和RGSGD/1/2NS的致病能力。虽然只有NS基因不同,但是这两株病毒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后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致病能力,RGSGD/1/96对鸡的致死率为100%,感染鸡只的各组织脏器均可发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该病毒在鸡体内复制能力很强,感染后3d、6d,各组织脏器均可发现大量的病毒抗原;GSGD/1/2NS对鸡的致死率为0,病毒在感染鸡体内只引起肺间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未发现病毒抗原信号。由于两株病毒只有NS基因不同,说明NS基因决定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对SPF鸡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86.
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引起禽流感暴发,并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和中国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2005年,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野生鸟类的大规模死亡,并随野生鸟类的迁徙而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本将对1996年以来中国家禽中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及演变关系.以及野鸟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7.
复方中药防治禽流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所以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困难,根据禽流感病毒引起鸡发病的病因机制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在体外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一个方剂,为使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实验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用H5N1病毒感染SPF鸡建立禽流感发病的病理模型及模拟现地鸡群正常发病情况,对自行研制的复方中药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不同物种间细胞在蛋白翻译过程中具有密码子使用的偏嗜性,鸡与A型流感病毒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为此,利用寡核苷酸合成、重叠延伸PCR及限制酶切法构建了密码子优化的表达A/Goose/GuangDong/1/96(H5N1)[GD/1/96(H5N1)]HA蛋白的基因optiHA5,并将其插入CMV启动子表达载体pCI构建了H5亚型DNA疫苗质粒pCIoptiHA5,将含有GD/1/96(H5N1)野生型HA基因的质粒pCIHA5和pCIoptiHA5分别转染293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转染后24~48h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HA抗原蛋白;Westemblot证实上述2种表达质粒均可正确表达H5亚型HA抗原蛋白,结果表明密码子优化的基因optiHA5体外瞬时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HA基因.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开展SPF鸡免疫保护效果的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重组高繁殖力疫苗株H5N2(H5/PR8)病毒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禽流感疫苗株,不但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要求在生产中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现用的A/Turkey/England/N28/73(H5N2)疫苗株,血凝价28,生长滴度较差.本研究利用自然重组法,预制备一株高繁殖力的预备疫苗株,使它的表面基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来源于A/Turkey/England/N28/73(H5N2)毒株,并使其保持原有的良好的免疫原性,内部基因来源于流感病毒PR8,A/Puerto Rico/8/34(H1N1)毒株,并使其重组病毒赋有了流感病毒PR8高繁殖力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已获得一株高繁殖力的重组流感病毒H5/PR8,血凝价达到211,生长繁殖特性明显增强.抗原性分析显示,H5/PR8重组病毒与亲本毒株H5N2抗原性无明显差异;致病性分析发现,H5/PR8重组病毒的致病能力较亲本毒株H5N2有明显下降.这为疫苗株的改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0.
禽流感HA基因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备了H7亚型禽流感保护性抗原血凝素(HA)基因重组质粒pSVH7脂质体。电镜观察表明,该脂质体多呈球形的单层或多层结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粒径范围20~700nm,平均粒径163nm,主要粒径分布位于50~200nm(84.80%)。重组质粒DNA在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性,并能抵抗DNA酶的水解破坏作用。吸收光谱表明,在248nm及268nm处脂质体有2个特征吸收峰,DNA的存在不改变吸收峰的位置,但能增加吸收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