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5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207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39篇
  275篇
综合类   3593篇
农作物   367篇
水产渔业   679篇
畜牧兽医   3818篇
园艺   495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84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72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包膜氨基酸、植酸酶对花鲈生长性能和养殖水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3.00±0.02)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在42 d的饲养期间分别投喂5种试验饲料,即高鱼粉组(36%鱼粉+8%发酵豆粕)、中鱼粉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包膜氨基酸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植酸酶组(31%鱼粉+20%发酵豆粕)和低鱼粉组(26%鱼粉+32%发酵豆粕),分别记为G0、G1、G2、G3和G4。试验结果显示,与G0组相比,G1、G2组和G3组花鲈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G4组与G0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G1组相比,G2组饲料系数显著下降(P0.05)。G3组中饲料系数低于G1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G0组相比,G4组中花鲈的肝体比显著下降(P0.05)。各组间成活率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花鲈全鱼体成分及水体pH值、溶氧量和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第14 d之后,G2组和G3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低于G0组(P0.05)。第21 d之后,G2、G3组和G4组水体总磷含量显著低于G0组(P0.05),其中第28 d,G3组比G0组降低26.92%。第28 d之后,G0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包膜氨基酸和植酸酶可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磷的排放,改善花鲈养殖水质。  相似文献   
82.
83.
郎志刚 《猪业科学》2018,(12):84-85
探究澳洲茶油树提取物饲喂肉猪对其肉质的影响,对于研发新型植物饲料添加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10头体重约16 kg的三元杂交仔猪进行澳洲茶油树提取物饲喂试验研究,每吨饲料添加1 L(原油稀释1∶15),并设立10头仔猪作为对照,饲喂120 d,每组分别采集5头猪腰部肌肉,送江西省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检测。结果发现:饲喂澳洲茶油树提取物能够提高猪肌肉18种氨基酸、总蛋白、8种必需氨基酸总量、赖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的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硬脂酸、二十碳一烯酸的含量。因此,澳洲茶油树提取物饲喂猪可以改善猪肉质。  相似文献   
84.
85.
苦叶菜是福建省闽南地区一道地道、风味菜肴。近年来,其栽培面积逐年上升,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生苦叶菜和驯化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氨基酸含量配比合理,野生苦叶菜中氨基酸含量高于种植驯化的苦叶菜。  相似文献   
86.
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对新高梨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年生的新高梨从4月初初花期至果实成熟前15天左右的6个月中,每隔15天分别喷施3%氨基酸硒叶面肥300倍、500倍和600倍液,喷施11次,以喷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生产富硒梨的效果。结果表明,梨果中的硒元素含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600倍液处理比不喷施的可极显著提高梨果实中硒元素的含量,达到富硒水果硒含量0.01~0.05mg/kg的标准,且显著提高果实中钾含量,增大单叶面积。提出生产上以600倍为适宜的喷施浓度,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滩羊小肠中小肽和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12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滩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羊。标准水平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参考《肉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各组试验滩羊分别饲喂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饲粮:0.84×标准水平(Ⅰ组)、0.96×标准水平(Ⅱ组)、1.08×标准水平(Ⅲ组)和1.20×标准水平(Ⅳ组)。试验根据羊体重分2个阶段:29~35 kg和36~40 kg。于每个阶段末,每个重复屠宰1只试验羊,取其小肠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肽转运载体1(Pep T1)、y+型氨基酸转运载体1(C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载体3(EAAT3)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29~35 kg阶段末,小肠中Pep T1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Ⅱ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Ⅳ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Ⅲ组小肠中EAAT3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在36~40 kg阶段末,Ⅱ组小肠中Pep T1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Ⅱ组小肠中CAT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随着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Ⅲ组和Ⅳ组小肠中EAAT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会影响滩羊小肠中Pep T1、CAT1、EAAT3 mRNA的表达量,使机体对小肽和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随之改变,以适应滩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8.
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蛋氨酸(RP-Met)对贵州关岭育肥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头(20±2)月龄、体重(220±25) kg的贵州关岭育肥公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为基础低氮日粮(对照组);B组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15 g/W0.75 RP-Lys,C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Met,D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Lys+0.15 g/W0.75 RP-Met。预试期14 d,正式验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氮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能够提高肉牛全期平均日增重,明显降低料重比,降低粪便中氮的排泄量,提高日粮中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研究表明,在育肥牛日粮中添加0.15 g/W0.75 RP-Lys+0.15 g/W0.75RP-Met比例的过瘤胃氨基酸对其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9.
试验旨在评估脱脂黑水虻虫粉对青蟹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规格整齐、平均初重为5.2 g的青蟹幼苗480只,随机分到12个水泥池中(2 m×1.2 m×1.5 m),共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青蟹幼苗。C组(对照组)青蟹饲喂基础饵料,H25组、H50组、H75组分别使用脱脂黑水虻虫粉等蛋白替代基础饵料中25%、50%、75%鱼粉,4种饵料等氮等能。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H25组和H50组蟹体的体长、体宽和体重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青蟹的体高显著升高(P<0.05),H25组和H75组蟹体肥满度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H75组的蟹体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UFA(n-3)含量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饵料中25%~50%的鱼粉时,青蟹生长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0.
徐运杰 《广东饲料》2011,(10):34-35
苏氨酸是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本文就苏氨酸在肉鸡中的营养作用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供广大肉鸡养殖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