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探讨中草药提取物、胆汁酸、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在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1、2 g)、胆汁酸(0.1、0.2 g)、微生态制剂(1、2 g)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质量为(32.75±5.7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483尾,随机分为7处理,每处理3平行,每平行23尾,共进行养殖实验4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使用此3种添加剂均有改善实验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趋势。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组的吉富罗非鱼的肥满度最大,但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中草药组的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和0.1 g/kg胆汁酸的实验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中草药提取物2 g/kg的处理组;各组间的肠道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实验鱼的前肠绒毛个数和肌肉层厚度有增加的趋势;添加1 g/kg微生态制剂的实验鱼中肠绒毛长度显著高于中草药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 g/kg中草药提取物,0.2 g/kg胆汁酸,1 g/kg微生态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2.
以海捕野生大黄鱼为基础群体进行选择育种,其子代与网箱养殖选育群体子代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群体的受精率虽小于对照群体,但孵化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质量绝对增加率[(0.02±0.004)g/d~(0.26±0.081)g/d]、绝对增长率[(0.02±0.008)cm/d~(0.11±0.009)cm/d]、增积量(0.007±0.005~0.153±0.015)和肥满度(1.66±0.18~1.97±0.29)等生长性能均优于对照群体。野生群体的生长性状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27~0.185和0.001~0.040。对野生群体进行良种群体选育时可以提早根据体长和体质量进行苗种选择淘汰,将节省大量的选育时间和避免后期操作的不便,但野生群体现实遗传力较低,选育应该结合家系选择和家系内选择进行。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旨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线粒体DNA(mtDNA)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优化.通过质粒标准品的线性化处理、模板DNA的酶切和超声处理、mtDNA和核DNA(nDNA)基因引物的筛选实验,建立半滑舌鳎mtDNA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质粒标准品的构象对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影响较大,线性化的质粒更适合用作标准品;酚-氯仿方法提取的模板DNA适用于mtDNA含量测定,无需进行预处理;用D-loop和ND1这2对引物所得的拷贝数较小且结果一致,适用于mtDNA拷贝数的测定;以不同核基因为参照所得的mtDNA含量可能存在差异,当以单拷贝核基因ENC1和MYH6为参照时,可以计算出单个细胞中mtDNA含量,若以多拷贝基因GAPDH为参照,mtDNA含量测定值则较小.采用本方法分别对半滑舌鳎肝、肾、脾和肌肉组织的mtDNA含量进行重复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组织的mtDNA含量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P>0.05),而不同组织中mtDNA含量具有差异性,可见该方法稳定可靠,能为海洋鱼类mtDNA含量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周鑫  董云伟  王芳  董双林 《水产学报》2013,37(2):216-221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草鱼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的表达模式,了解草鱼对温度的耐受和适应机理,实验将在20℃下驯化的草鱼在7个实验温度(22,24,26,28,30,32和34℃)中热激3h,然后20℃恢复2h,取肝脏,肌肉和鳃测定hsp70和hsp90表达.结果表明,hsp70和hsp90表达量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当温度达到34℃时,肌肉与鳃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草鱼耗氧率、热休克蛋白表达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符合氧限制热耐受理论(OCLTT).基于OCLTT理论,草鱼生理临界温度为28℃,当温度超过28℃,热休克蛋白表达所需能量主要由无氧代谢提供,进而导致体内氧自由基和变性蛋白的增加,影响草鱼的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85.
拟穴青蟹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 hydrogenase,GAPDH)是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的关键酶之一.采用RT-PCR、RACE等技术,获得了拟穴青蟹gapdh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44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残基.同源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一些物种具有很高相似性,推测gapdh基因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经荧光定量PCR检测,gapdh基因在拟穴青蟹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胸神经团、眼柄神经节、卵巢、表皮中表达量较高.在拟穴青蟹卵巢发育过程中,gapdh基因在卵巢发育早期(Ⅱ期)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发育成熟期(Ⅴ期)表达量最低,由此推测GAPDH主要参与了卵巢的细胞分裂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道了以冷冻木屑为填充料,长途运输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as)亲虾的无水包装技术及其应用实验。亲虾在室温条件下经3-5h适应性暂养后,以1℃·h^-1降温速率逐步降至15℃,并维持该温度。包装前1h再把水温降至亲虾出现僵硬或侧卧为冷休克标志,大约11℃左右。包装时,在泡沫箱内铺上冷冻木屑3~5cm,再放上一层排列整齐的亲虾,如此一层木屑一层亲虾,至表层以木屑装满箱为止。一个航空运输专用箱(60×45×32cm)可装70-80尾亲虾。箱内可根据运输时间放置降温剂(干冰)1-2块。2004年-2006年,从厦门空运亲虾到河北黄骅市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36批次,亲虾总数量达16584尾,运输过程死亡1436尾,存活率为91.34%。文中还就包装过程人为操作不当的影响、常见问题和各种活虾运输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7.
皱纹盘鲍染色体C带和rDNA定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对皱纹盘鲍染色体的辨识水平,实验利用 Ba(OH)2 处理显示了皱纹盘鲍染色体的C带,并用荧光原位杂交分析(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了核糖体大亚基rDNA在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的数目与位置。核型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染色体组包含7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8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另有3对染色体介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与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之间(m/sm)。C显带结果显示,8对染色体有稳定的着丝粒C带,5~7对染色体上有中期相间多态的端部C带,3对染色体上有同源染色体异态的臂间C带。FISH 分析显示,皱纹盘鲍中期染色体上分布着4个大亚基 rDNA位点,分别位于2号短臂(2S)、7号短臂(7S)、12号短臂(12S)和18号长臂(18L)的端部。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染色体辨识提供了新的特征与标记,为进一步研究皱纹盘鲍种群的染色体多态和鲍属染色体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8.
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我国鲍鱼养殖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鲍自古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鲍鱼一口金”之说,是一类符合现代人追求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海鲜。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又名千里光,有明目功效。其壳内珍珠层色彩绚丽,是制作装饰品和贝雕之佳品。自古以来人类就有捕捞鲍鱼的行业,但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加剧,鲍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攀升,因而鲍鱼人工养殖应运而生。在世界上66种鲍中,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的有10余种,其中皱纹盘鲍、杂色鲍、中间鲍、黑唇鲍、绿唇鲍、虹鲍、红鲍、疣鲍等养殖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89.
本文利用^15N-NH4^+氧化法对湄洲湾近岸水体的硝化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近岸水体硝化速率范围在0.51~ 4.60 μmol·L-1·d-1.养殖区附近较高的硝化速率,有利于海水对NH4^+-N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当水体硝化作用强烈时,水中的NO3^-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表明海水中NO3^-主要来自于细菌的硝化作用.湄洲湾海水NH4^+-N的周转时间在1~9d,表层水体的NH4^+-N转化时间高于底层水.硝化作用转化NH4+为NO2^-,并最终转化为NO3^-,减少了NH3-N及NH4^+-N对近岸养殖系统中生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90.
不同壳色杂色鲍F1家系的早期生长及遗传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飞龙  游伟伟  战欣  骆轩  陈楠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12,36(9):1349-1357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各家系的受精率、变态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稳定,在90日龄时,4个家系生长差异不显著。家系BB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距离(0.198 6~0.457 3)和遗传相似性系数(0.632 9~0.897 2)分析表明,BB和YY家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57 3),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0.632 9),杂色鲍黄壳色的自交家系与正常壳色的自交家系产生了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