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33篇
  免费   1881篇
  国内免费   2570篇
林业   3498篇
农学   3238篇
基础科学   3369篇
  3441篇
综合类   25942篇
农作物   2214篇
水产渔业   2077篇
畜牧兽医   14288篇
园艺   2608篇
植物保护   1509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982篇
  2022年   1170篇
  2021年   1303篇
  2020年   1490篇
  2019年   1658篇
  2018年   892篇
  2017年   1556篇
  2016年   1916篇
  2015年   1957篇
  2014年   2721篇
  2013年   2542篇
  2012年   3502篇
  2011年   3561篇
  2010年   3325篇
  2009年   3619篇
  2008年   3570篇
  2007年   2945篇
  2006年   2750篇
  2005年   2684篇
  2004年   2448篇
  2003年   2367篇
  2002年   1741篇
  2001年   1676篇
  2000年   1228篇
  1999年   927篇
  1998年   956篇
  1997年   829篇
  1996年   764篇
  1995年   681篇
  1994年   635篇
  1993年   526篇
  1992年   563篇
  1991年   644篇
  1990年   554篇
  1989年   609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11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5篇
  195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挖掘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相关控制基因的验证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6个生长时期的粉葛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葛根素含量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初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各时期葛根素及其上下游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挖掘出相关性较高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经2步筛选差异基因后,挖掘11个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片段,共编码3个基因,分别为异黄酮羟化酶控制基因(I2′H)、异黄酮7-O-葡糖苷转移酶控制基因(IF7GT)和异黄酮合酶控制基因(IFS1),其中I2′H、IF7GT、IFS1均与葛根素的生物合成呈现正向相关,即均正向调控葛根素的生物合成。说明I2′H与IF7GT所编码的酶主要负责调控大豆苷元向芒柄花素和大豆苷的合成,两者同为葛根素上游代谢物的支链代谢物,因此与葛根素的含量呈正向相关,而IFS1则通过调控2,7,4′-3-羟基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与异甘草素向葛根素的直接合成,最终调控葛根素生物合成进程。  相似文献   
72.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米糠是一种非常规能量饲料,其资源丰富,且富含γ-谷维素、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等天然抗氧化物质。但米糠极易酸败,限制了其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米糠中脂解酶和脂氧合酶的存在是导致米糠快速酸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米糠对动物的营养价值、米糠酸败作用机制以及比较近5年国内外稳定米糠的方法进行重点论述,为探索新的稳定方法,促进米糠在未来畜牧业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究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柳枝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过程中最佳的施氮量及其对柳枝稷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旱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Cave-in-Rock品种柳枝稷为供试材料,设无氮添加(0 kg·hm-2,N0)、施低氮(60 kg·hm-2,N60)、中氮(120 kg·hm-2,N120)和高氮(240 kg·hm-2,N240)共4个施氮水平,分析比较了各生育时期内柳枝稷叶片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盐碱地柳枝稷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不同施氮水平的增加,柳枝稷各生育时期内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施中氮(N120)处理下达到峰值.与无氮添加(N0)处理相比,施低氮(N60)、中氮(N120)和高氮(N240)处理下柳枝稷叶片的SPAD值平均增加了4.73%、18.71%和8.86%,净光合速率(Pn)平均提高了5.55%、17.02%和12.41%,气孔导度(Gs)平均升高了7.87%、56.18%和39.33%,细胞间隙CO2浓度(Ci)平均增加了7.86%、30.71%和13.81%.柳枝稷叶片蒸腾速率(Tr)在高氮(N24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不同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施中氮(N120)处理下柳枝稷各抗旱指标隶属函数值的均值最大.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柳枝稷叶片光合能力和抗旱性的适宜施氮水平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75.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进行敏感性等级划分,从而针对不同等级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标准、不同力度的治理工作.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排放强度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的3个指标,按照不敏感(Ⅰ)、轻度敏感(Ⅱ)、中度敏感(Ⅲ)、高度敏感(Ⅳ)4个等级确定分级标准,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方法,并引用某流域28个县(区、市)的数据进行实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最大隶属原则有效度属于最低效范围的结果施行加权平均原则,可提升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采用云模型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敏感性等级评价,可信度达96.4%;相比GIS技术,云模型对中度、高度敏感级别的模糊评价更倾向严格,对这些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要求提出更高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为农业面源污染地区科学制定治理措施、配置治理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分析机械损伤处理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萌蘖能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从酶活性代谢生理角度阐述杉木萌蘖机制,为解决杉木无性系萌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杉木无性系洋020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去顶和未去顶处理,0、3、6 cm埋土深度处理,在萌蘖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取样,观测无性系萌蘖状况,通过酶活吸光度方法测定杉木无性系萌蘖过程中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去顶和未去顶不同埋土深度杉木无性系苗萌蘖能力均呈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埋土深度处理会影响植物的抗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杉木幼苗枝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埋土6 cm处理有利于增强枝叶及根尖POD的活性。  结论  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对杉木无性萌蘖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埋土深度,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的萌蘖能力高于未去顶处理。不同器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是影响杉木无性系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处理萌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77.
在日常遇到9号及以下小号码道岔导曲线、岔后连接曲线较短(小于50 m)和小半径短曲线的整正中,通常习惯选用8等分或10等分弦长的一绳法。但目前由于等分弦绳的各点矢距计算方法较多,也较复杂,不易被现场人员掌握。同时,有时采用奇数等分弦长比偶数等分弦长更有利于矢距计算、整正。本文通过对小号码道岔导曲线、小于50 m的小曲线(包括岔后连接曲线)选用一绳法进行整正、分析,总结出一绳法奇数中点等分段和偶数中点等分段的计算推导公式,便于现场计算简单、容易掌握以及更合理地使用,更好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78.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