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不同年份和加工过程中的安茶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儿茶素和茶黄素在储存、加工中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感官审评,对加工和存放过程中物质变化和感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与茶黄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和陈化期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储存6年的安茶呈现出明显的陈醇特点。研究结果对于适度陈化安茶,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安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为主的挥发性物质在茶树叶片中以糖苷的形式大量积累,并在特定条件下(采摘、组织损伤、昆虫侵食、病菌侵染等)被内源酶水解,释放出挥发性苷元,从而表现出气味、抗虫、抗病等特征。茶树也有可能在外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诱导下强化挥发物糖苷的生物合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73.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普洱晒青毛茶指纹图谱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对不同产地的晒青毛茶进行鉴别,研究了晒青毛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不同识别方法。运用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重叠率3种方法分别计算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以数字化指纹图谱为基础,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了18个茶叶样品的主成分,并以前2个主成分作二维散点图。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准确地体现指纹图谱的相似程度,使毛茶与绿茶得到良好的分离;茶叶内含成分复杂,主成分较多,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61%,系统聚类和二维排序散布图能够区分晒青毛茶和绿茶,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4种识别模式均能较好地对指纹图谱进行识别,为普洱茶原料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新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4.
绿茶原料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微波杀青后的茶鲜叶原料与鲜叶、干茶分别用有色塑料袋抽气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贮藏2个月。检测结果表明,贮藏2个月的杀青叶在主要品质因子上,均优于对照。因此,茶鲜叶微波杀青后,迅速低湿去湿,在-5℃下真空包装,可保鲜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方法,即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不经还原,直接以石油醚提取,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采用Spherisorb ODS-C18柱(4.6 mm × 250 mm ID,5 μm)分离,以乙腈-0.5%的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3∶1)为流动相,紫外检测器23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表明,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线性范围在0.001~1.000 g·kg-1之间,回收率为90%~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1.9%.可见此方法是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的一种简单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76.
茶鲜叶中大量存在着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等为配基的糖苷类物质。这类物质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被内源糖苷酶催化水解而释放出挥发性配基,这是各类茶叶花果香气的重要来源。业已证实,茶鲜叶中存在以顺-3-己烯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2-苯乙醇等为主要苷元的β-葡  相似文献   
77.
谈红茶茶汤沉淀物的转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速溶茶特别是速溶冰茶和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常遇见茶汤有沉淀物的问题.一般来说,红茶经过冲泡后,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茶汤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絮状的沉淀物,虽然这些被称作“茶乳酪”的沉淀物能表征红茶的优良品质,但对速溶红茶和红茶饮料来说,沉淀物的存在会影响到饮料的澄清度.通常,把对茶汤中沉淀物的处理称为“转溶”,目前转溶的方法有多种,但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方法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78.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叶部不同发育阶段(单芽/三叶)转录组中的EST-SSR位点信息进行分析,以期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效的参考。利用SSRFINDER软件,对茶树芽叶转录组的高通量测序获得的97454条Unigenes序列(100.91Mb)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筛选,共获得36249个SSR位点,分布于27913条Unigenes序列中,其发生频率为28.64%,平均分布密度为1/2.78 kb。在茶树芽叶的转录组序列中共发现962种碱基重复基元,其中占主导的是以(AG/CT)n为主(占总SSRs的23.78%)的二核苷酸重复,占到总SSRs的59.19%,其次是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重复,其占比分别为20.92%和13.13%。茶树芽叶转录组所含不同重复基元SSRs的平均长度,相对全器官转录组较短,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重复长度为18 bp的中长重复序列,占到总SSRs的23.37%,而大于25 bp的较长序列重复极少。同时对茶树不同器官转录组测序的SSR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后续的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研究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茶叶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时间采摘的茶鲜叶加工成绿茶过程中噻虫嗪的降解率为1.2%~22.7%,平均降解率为8.2%。高低浓度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平均消解系数(k)为0.431 8±0.002 0,噻虫嗪在茶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56~1.62 d,噻虫嗪在绿茶上的半衰期为1.60~1.64 d,消解99%所需要时间(T0.99)为10.18~10.49 d,消解到0.01 mg.kg-1所需时间为15.75~17.22 d。  相似文献   
80.
在非水相体系下的有机溶剂介质和无介质系统中,以苦杏仁苷酶为生物催化剂,合成了两种芳香醇基葡萄糖苷,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质谱鉴定。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水相体系下,无介质环境下合成芳香醇基葡萄糖苷的得率是有机溶剂(乙腈)介质下产率的4.1~5.6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上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苯甲醇和苯乙醇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乙醇的抑制作用较好,EC50为0.71μL/mL,MIC为1.8μL/mL;苯甲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EC50为0.72μL/mL,MIC为2.4μL/mL。培养基中含有5-40mg/mL苯甲醇基β-葡萄糖苷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