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为探讨饲粮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圆斑星鲽生长、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蛋白水平为40%、45%、50%,脂肪水平为8%,12%,16%的9组试验饲料(分别表示为P40L8、P40L12、P40L16、P45L8、P45L12、P45L16、P50L8、P50L12、P50L16),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经过83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鱼成活率不受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P50L8组试鱼增重率较P40L16组高33.63%,特定生长率高31%。饲料效率随蛋白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P50L8组试鱼饲料效率较P40L8组高24.09%。P50L8组表现出最高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摄食率。胃蛋白酶随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胰蛋白酶以P50L8组最高,显著高于P50L12组6.91%(P<0.05),和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胃脂肪酶随饲粮中蛋白水平的提高先降低后升高。肠脂肪酶以P50L8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鱼血清中总蛋白含量随饲粮蛋白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P50L8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高于其他组,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以P50L8组最低,且显著低于P45L12和P45L16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脂肪水平增加未引起蛋白质节约作用,饲粮中蛋白质、脂肪、蛋能比和蛋白脂肪比分别为50%、8%、104.31mg/kcal和6.63时,可满足圆斑星鲽的较快生长及其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62.
海蜇池塘养殖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上旬-8月上旬,对山东荣成靖海湾池塘养殖的海蜇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蜇幼体放入池塘后生长迅速,从6月1 H放苗到8月1日收获海蜇,伞径从2 cm左右生长至30-40 cm,甚至可以长至50 cm.不同大小海蜇的体重(湿重)与伞径呈指数增长,方程为=0.176 x28914( R2=0.990...  相似文献   
63.
选择体重(20.40±2.57)kg的健康渝荣1号配套系商品猪60头,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消化能浓度为13.19、14.10、14.35、14.69 MJ/kg和14.90 MJ/kg的饲粮,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同时进行消化试验,测定饲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表明: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随消化能水平上升而下降,14.90 MJ/kg组采食量极显著低于13.19 MJ/kg组(P<0.01),14.69 MJ/kg组和14.90 MJ/kg组饲料增重比显著低于13.19 MJ/kg组(P<0.05);14.69 MJ/kg组日增重最高(P>0.05)。14.90 MJ/kg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13.19 MJ/kg组和14.10 MJ/kg组(P<0.05)。各常规养分消化率随消化能水平提高而上升。由此可见,提高生长猪饲粮能量水平,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在本试验条件下,消化能水平为14.69 MJ/kg时日增重最佳。  相似文献   
64.
对渝荣1号配套系商品猪的活体性状、胴体品质性状和肉质性状的17个变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活体性状和胴体品质性状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0.92)达极显著水平,占总相关的78.31%;活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胴体品质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0.79和0.84)达显著水平,分别占总相关的54.21%和63.95%;屠宰质量、体长、眼肌面积和剪切力在渝荣1号配套系猪育种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为了分析盆周山地猪群体的选择信号,本研究利用猪50K基因芯片,运用Tajima’s D方法分析盆周山地猪群体基因组上受选择的信号区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受选择的候选基因。结果表明,盆周山地猪群体基因组上受选择的区域有252个,这些区域共包含267个候选基因,其中,在猪上已注释的基因184个,如免疫性状相关基因MYO1G、CD86、IKF2,肉质性状相关基因PRKAG3、PRDM16、SND1,繁殖性状相关基因FSHR、LTF、AP3B1和生长性状相关基因SREBF2、SDC3、SLIT3。候选基因GO功能富集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行为、心管发育等生物学进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部分基因可能与催产素信号通路相关。本研究首次构建了盆周山地猪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选择信号图谱,筛选了受选择的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盆周山地猪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全长为191.84μm(n-10),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其中,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尾部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个部分.头部顸体为呈倒"U"字形的囊状体,亚顶体腔呈形.细胞核细长,呈圆柱状,稍弯曲,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核后窝偏离细胞核中心位置.尾部中...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真蛸(Octopus vulgaris)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1~100日龄真蛸的形态变化特征,并对1~49日龄真蛸的全长、腕长、胴长、胴宽、体重及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32,水温为18.6℃~26.0℃条件下,初孵仔蛸平均全长为(3.05±0.11) mm,大部分初孵仔蛸外卵黄囊在出膜前已吸收完毕,1日龄仔蛸已开口摄食,17日龄稚蛸开始摄食糠虾,35日龄稚蛸开始营底栖生活,60日龄体色由透明发育为乳白色,80日龄体色已与成体相同,100日龄除性腺外,各器官发育成熟,形态特征与成体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真蛸早期(1~49日龄)发育过程中,体重与全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5×10–5x3– 0.0009x2+0.0072x–0.0132;全长与腕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12x3+0.0492x2+0.0243x+0.2179;全长、体重、腕长、胴长、胴宽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01x3+0.0105x2–0.0122x+3.0562、y=–2×10–7x3+4×10–5x2–0.0004x+0.0034、y=–0.0004x3+0.0247x2–0.1037x+0.8214、y=–0.0004x3+0.0124x2 +0.0749x+1.4757、y=–3×10–5x3+0.0025x2+0.0354x+1.4026。依据营养类型、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参数,将真蛸早期发育分为仔蛸期、稚蛸浮游期、稚蛸底栖期和幼蛸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68.
对孵化后1~50日龄短蛸(Octopusocellatus)幼体的体重、全长、腕长及胴长进行测量,观察并分析其早期生长变化特征。在水温为22℃~24℃的养殖条件下,初孵短蛸平均全长为10.03 mm。11日龄幼体开始营底栖生活,以此为分界线划分为浮游期和底栖期。结果显示,1~11日龄浮游短蛸体重增长为立方函数增长类型,y=0.0001x~3–0.0019x~2+0.0098x+0.0409;11~50日龄的底栖短蛸体重增长为指数函数增长类型,y=0.0284e~(0.092x)。在1~50日龄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中,体重(g)与全长(mm)呈立方函数关系,y=–8e–07x~3+0.001x~2–0.011x+0.099;全长(mm)与腕长(mm)呈线性关系,y=1.314x+4.952;体重、全长及腕长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y=6e–05x~3–0.003x~2+0.036x–0.03、y=0.0004x~3+0.002x~2+0.307x+10.604、y=0.0004x~3–0.007x~2+0.364x+4.205。通过研究短蛸幼体的生长发育特征,从而加深了对幼体生长的了解,并为短蛸人工繁育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70.
实验根据人、牛的酪氨酸酶(TYR,tyrosinase)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扩增出猪的酪氨酸酶基因外显子2,3,4序列,其长度分别为210,135,182 bp.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分别为:AY 236997,AY279998,AY 242973.与人、牛、鼠的酪氨酸酶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TYR基因该区段在人、牛、鼠、猪上极其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