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中国大白猪SⅡ_1系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生长性状中的平均日增重(ADG)、100 kg体重日龄(AGE)、达100 kg体重的背膘厚(BF)、饲料转化率(FCR)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0.21、0.45、0.39,各性状均存在明显的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09~O.35.胴体性状中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眼肌面积、肋膘厚、腿臀比、胴体直长、肋皮厚的遗传力分别为0.23、0.36、0.43、0.25、0.50、0.66、0.42、0.68、0.14.生长性状ADG/AGE、ADG/BF、ADG/FCR、AGE/BF、AGE/FCR、BF/FCR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3、0.24、-0.51、-0.11、0.62、-0.05.胴体性状的屠宰率和瘦肉率与胴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0.43和0.17;屠宰率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为0.65.腿臀比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为0.61.说明在选育猪的肉用性状时,应考虑后腿的丰满程度.  相似文献   
62.
采用湖北白猪优质系,选取自杂交一代开始到第三世代各阶段共379头猪只的生长肥育资料和75头猪只的屠宰测定资料,进行了生长肥育和胴体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90kg左右体重的屠宰率可达75%,瘦肉率可达59%,肌内脂肪含量也在3%以上,说明选育群生长肥育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分析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结束体重与结束日龄、全期日增重、背膘厚和前期日增重有较大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53、0.35和0.31;屠宰体重与屠宰率和眼肌面积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39和0.33.与瘦肉率、脂率、板油率和肌内脂肪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22、0.18和0.21:瘦肉率与脂率、板油率、胴体膘厚和肌内脂肪有较高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6、-0.47和-0.35,与眼肌面积有较高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这提示选育工作要注意兼顾瘦肉率和肌内脂肪的选择.结果还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的最适上市体重为90 kg.  相似文献   
63.
配合混合模型,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ultiple traits derivative free restricted maximumlikelihood,MTDFREML)分析估计了大白猪高繁母本新品系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表型与遗传趋势。结果表明,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性状的表型趋势分别为0.170、0.100和-2.072,遗传趋势分别为0.057 7、0.030 4和-0.658 0。说明大白猪品系选择试验的窝产仔数和达100 kg体重日龄2个主选性状的选择是明显有效的,繁殖性能在逐代提高,而且并未对肥育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本实验旨在探究猪NT5C1A基因组织表达特征、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关系,为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分子标记。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NT5C1A基因在16个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在硒都黑猪群体中对NT5C1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SAS 8.0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SNPs位点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T5C1A基因在腰大肌表达量最高;在硒都黑猪中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rs81390049 C>T、rs81390048 A>G和rs339707155C>T突变。性状关联分析表明,3个SNPs位点均与猪胴体或肉质性状显著相关。这3个SNPs位点紧密连锁,形成3种单倍型,并且与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显著关联。综上,NT5C1A基因3个SNPs位点可作为猪肉质性状遗传改良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规模化猪场猪瘟野毒感染情况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对某场72份猪扁桃体样和419份血样进行了猪瘟病原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无猪瘟野毒感染;种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高于90.3%、离散度低于33.1%,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理想;保育猪猪瘟抗体阳性率仅为79.3%,离散度达到50.4%,抗体水平参差不齐,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母猪猪瘟抗体阳性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旨在探究猪NC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g.77886190 A>G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基于前期GWAS数据筛选出与母猪产仔数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NCK1。选取468头大白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nger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并与母猪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群体中,NCK1基因g.77886190A>G位点,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且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都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的加性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分别收集AA型、AG型和GG型个体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NCK1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AA型个体NCK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GG型。利用Ensembl数据库中NCK1基因的序列构建pcDNA3.1-NCK1超表达载体,转染PK细胞检测NCK1下游微血管形成标记基因MMP2的表达,结果发现MMP2表达水平上调。因此可以推测NCK1基因通过上调MMP2促进微血管形成,进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该基因可作为母猪繁殖性状的关键候选基因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7.
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乳蛋白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109头麦洼牦牛和100头九龙牦牛乳蛋白多态性进行分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乳蛋白多态性与泌乳性能及乳蛋白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β-CN、κ-CN和α-La呈单态,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BB型;而αs1-CN和β—Lg呈多态,αs1-CN D基因为优势基因,在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中的频率分别为0.8073和0.600O,β—Lg座位优势基因为β-Lg E,在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中的频率分别为O.977O和O.970O;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021和0.1867;在2个品种牦牛群体中,除αs1-CN基因座对九龙牦牛乳脂率有显著影响外,其余乳蛋白基因座对泌乳性能及乳蛋白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8.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在湖北白猪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主要为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947;(3)在MspⅠ—RFLP位点上,主要为aa型,α等位基因频率为0.615。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在湖北白猪中的遗传变异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和该分子标记在湖北白猪育种中的应用,开展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及优质猪配套组合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了改善猪肉品质,培育优质猪品系,试验研究了大白、梅山猪及其正反交后代肌内脂肪的肉质作用与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肌内脂肪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各肉质指标;梅山猪与大白猪杂交可以显著提高杂交后代肌内脂肪含量,杂种优势率显示肌内脂肪含量具有母本遗传趋势。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